综合课程:走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场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9月,各种教育新闻报道中引人注目的有这样两条:一是北京市中小学从新学年起,每周至少有半天时间在校外上课;另一条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针对“每周至少有半天校外上课”,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何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这些都是当前北京市中小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课程开发体现育人价值
  一年前,我校就提出了要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开设综合课程,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意见提出,要“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当前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尤其是中高考和招生制度的改革促使学校课程要进行自主改革,比如,北京市在中考改革中提出语文学科考试中要把历史、地理、政治三门课程所学内容作为依托和背景材料,适度融入语文命题中,引导学生重视相关课程内容间的联系,发展综合性学习能力。
  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北京市的社会大课堂和东城区的蓝天工程,还有学校的春游、秋游以及游学活动等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需要从课程的角度加以整合优化,进而形成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又能够成为一个学校的特色课程。
  课程目标定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我们把这门课程的目标定位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科层面,也就是这门课程包含各个现有学科本身具有的课程目标;第二个层面是人文或科学精神层面,这就是要在综合多个学科中的学科思想方法以及引申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的人文或科学精神;第三个层面是综合应用层面,就是要求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掌握前两个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汇报、演出、制作等多种形式应用所学知识。以《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节课为例,这节课师生要到国子监和孔庙去上,课程目标,第一个层面是这节课中有历史学科的中国科举制度和语文学科中的中华文化课程目标;第二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精神,在人文精神上受到熏陶;第三是能够与学生合作,组织举办一场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利与弊的辩论会。
  课程内容凸显综合性与实践性
  我们以现有的各个学科课程知识为基础,进行学科内和学科间的两种整合,开发出学科专题和综合专题两种课程模式。
  学科专题课程主要是以单一学科内容为主的一些专题,这需要在同一学科内对不同章节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结合校外资源开发出具有学科内专题性质的综合课程。综合专题是指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校外资源或某一主题下进行有效整合,开发出具有综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专题性质的综合课程。这两种专题课程都可以打破现有教材顺序,按照专题内容需要进行有效整合,发挥综合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作用。在综合课程开发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安排好了如下综合课程:
  课程名称 包含学科 上课地点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生物、数学、语文 景山公园
  探访北京的“胡同”文化 政治、历史、语文、地理 南锣鼓巷
  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历史、语文、政治 国子监
  科学技术的魅力 物理、化学、生物、数学 科技馆
  故宫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历史、政治、语文 故宫
  感受传统民族文化 体验民族手工艺术 美术、劳技、语文 帽儿胡同课程中心
  北大红楼和五四运动与中共的诞生 历史、语文、政治 北大红楼
  感受先人文明成果 语文、历史、政治、物理、化学、数学、地理 首都博物馆
  动物与造型艺术 生物、美术、历史、物理、化学 故宫
  走进音乐厅 音乐、美术 国家大剧院
  览北京发展规划,树学子爱乡情怀 地理、历史、语文、信息技术 北京规划展览馆
  固定课时保证课程实施
  我们把综合课程安排在国家课程规定的时间内实施,初一年级安排在每周三下午半天时间,初二年级安排在每周四下午半天时间。初一年级:将现有历史、生物每周3课时调整为2课时,政治每周2课时调整为1课时,历史、生物、政治共3课时集中安排在周三下午。初二年级:将现有历史、政治、生物各2课时均调整为1课时,历史、政治、生物剩余的1课时集中到周四下午。初一周三下午和初二周四下午的课程计划由教学处联合教育处和课外办在学期初统一计划安排。
  综合课程的实施主要包括集中授课、实地探究考察、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带有学习任务的参观考察、集中学习成果汇报等方式。为了保证各学科的课时,我们在制定本学期的课程计划时,对各学科的专题做了合理的安排,每个学期,历史、生物、政治学科需设计2个专题共6课时的专题课程,地理、音乐、美术、心理、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学科需设计1个专题共3课时专题课程。此外,以上8个学科每学期需设计2个综合专题共6课时综合专题课程。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困惑。
  首先,我们安排的这些综合课程在校外进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常见的组织形式,相对于原来一节课只有一个老师而言,这里就需要更多的老师,因此校外上课的教师力量就显得不足。其次,北京社会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这些社会资源单位也面临学校众多学生来上课时人手不够的问题。第三,学校每周半天校外上课挤占了正常的课时,这就需要从政策层面解决各门学科国家规定的课时问题,保证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再有,学校综合课程的评价机制还需要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包括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结合问题等。这些问题与困惑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也将继续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
  编辑
其他文献
一所学校为什么优秀?也许是因为办学成绩、学生发展的卓越表现而产生的良好社会影响等,但在办学成绩和学生发展背后,是什么力量成就了这种优秀的教育效果呢?最近两年,一些优秀的学校为了帮助政府和社会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成立了集团化学校。那么,这些优秀的学校又如何实现集团内所有学校的优质发展呢?这些问题正是当前教育实践者所关注的难点问题。为此,我们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与李烈
如果随便问一个人“你识谱吗?”,会得到多少肯定的答案,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如果问一个小学生,得到肯定答案的概率是10%。这不是危言耸听。几年前,北京教科院在调查中发现,不会识谱的小学生达到了80%,而五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90%。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数字令人震惊,也让北京市教委忧心忡忡。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保障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的开展,为什么结果却令人失望?如何让美
丰台五小持续六年的“自主课堂”研究,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但是有些现象也让我们的研究变得迷茫:教师千方百计想引起学生注意却仍有漠然的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被一些喜欢表达的学生抢去;小组学习中总有学生一言不发……  困惑中,我们“发现”了佐藤学教授倡导的“学习共同体”,我们认为:以倾听和互学为主要形态的课堂教学研究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于是,我们开始探索“学习共同体”的本土化之路,致力于给学生创设安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  幼儿园要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儿童学习、游戏材料和指导策略等的研究。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何从游戏中发现儿童,促进其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
“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和目标。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是指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把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既丰富了新历史时期国家教育发展方针和战略目标内涵,又适应了时代特点
“九年一贯”已成为国家层面重点关注的重要课题,是解决课程改革、择校、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有力举措。九年一贯制学校使教育更具有连贯性,九年的学校生活,其时间之漫长、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活动之集中,都远远超过其他学制类型的学校;对学生影响之大也绝非其他类型学校所能达到的。九年一贯制实现了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衔接,避免教育脱节现象;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
房山区立足于“均衡、公平、优质”的理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具有房山特色的“深综改”的思路和方式。那么,房山区教育在顶层设计上是如何设想的呢?本刊记者专访了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武玉章。  :房山区在“深综改”背景下进行了具有房山特色的教育改革,请问“房山特色”具体指的是什么?  :“一环两带三区”整体布局,形成独具房山区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增长模式。  “一环”即
汲取精华,创新形式,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对传统文化、美德,我们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  一是“道理”层次。儒释道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其与中华民族的契合点究竟何在?比如,“孝”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其道理何在?教师要先有透彻的认识,以便能从“道理”层面给学生讲明传统美德的意义和价值,如父母生我养我很辛苦,我应该以孝心相报;又如“礼”,“不学礼无以立”,是讲道理,礼仪、礼貌、礼节的要求则是道理在社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关于养成教育的实践做法,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优秀德育案例奖,可谓实至名归。我作为曾经参与2017年度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的一名专业研究者,对该案例展现出的教育觉悟高度赞赏。这是一种文化觉悟、道德觉悟和生命觉悟。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通过“实、深、透”三个独特视角,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外在要求,逐渐转化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这个教育转折很艰难,也
编者按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2017年版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同时,新的教材研制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2018年9月进入试教试用阶段。如何依据新课标精神进行新的教学?为了回应广大一线教师的迫切关注,我们开辟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解读”专栏,特约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各学科教研员答疑解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初探》分为上下篇刊出,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