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述福:白庙村的好支书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r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阳县葛埠口乡白庙村位于原阳县新城开发区中心,南临省会郑州,北依新乡城区;民风淳朴,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实为客商富贾慧眼聚集之宝地。
  白庙村党支部书记吴述福,198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举全村之力,集干群之智,实干发展,兴业富民,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路。
  昔日的沙化穷村,今日的富裕文明村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伴着农村改革涌动的春潮,白庙村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几年,长期压制的生产力得到释放,农民生产积极性骤然提高,人们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个体能量释放过后,白庙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此时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吴述福深深思考着:发展经济,这是大势所趋,让发展更有后劲。靠种地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真正富起来,必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业企业,无工不富,而白庙村当时并没有像样的工业企业。
  当时的临颍南街村已经远近闻名,吴述福通过考察认识到,它的发家是靠“玩泥蛋子”“揉面团子”起步的。受此启发,吴述福想到,白庙村地处黄河故道,沙岗下面是深厚的黏土层,办机砖厂资源优势明显。于是,他拿出了自己家里仅有的4000元钱,发动村里2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建起了机砖厂。适逢农村建房势头强劲,生产出来的砖瓦供不应求,短短几年,该村的砖瓦窑厂就发展到了十几家,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同时也吸纳了本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并且推平了长期以来村里无法耕种的沙岗,新造良田800余亩。
  另外,根据周围丰富的小麦资源优势,发动群众在村里建起了面粉加工厂,先后发展了十余家面粉加工企业。就这样,白庙村的工业企业逐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建材、面粉加工两大产业成为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引擎,经济发展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1996年,白庙村被新乡市委、市政府评为首批小康村。
  当时,白庙村有近3000亩耕地,全村70%的农民靠种地为生,种植结构单一,粮食价格上不去,农民收益很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低落,甚至出现撂荒现象。如何让这近3000亩耕地成为村民致富的优势资源,吴述福急在心里。要想找到农民种地的出路,必须改变传统的耕作观念与耕作模式,大胆尝试耕作方式创新。
  1996年,时任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的刘春堂来到白庙村寻找农作物高产开发试点,吴述福认为这是改变本村落后耕作模式的良机。于是,他决定以此为契机,在全村推广立体农业种植。2000年,在河南省农科院的帮助下,白庙村建起了省级黑色作物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黑糯玉米、黑花生、黑药豆、黑小麦近千亩,使农民种地收益亩均增长了4到5倍。在此基础上,白庙村建起了黑王食品加工厂,采取公司加农户形式,拉长产业链条。加工生产的黑王系列产品远销武汉、长沙、南京等大中城市,并成为白庙的又一支柱产业。
  在建材、面粉加工、黑色食品加工三驾马车拉动下,白庙村经济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截至2009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新村建设让村民安居乐业
  随着村民的逐渐富裕,翻建房屋的周期越来越短,甚至出现盲目攀比现象,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就形成了盖了拆、拆了盖的恶性循环现象。村民多年的积蓄都变成了房子,因为盲目攀比,许多村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因此返贫。
  吴述福认为自己不仅有责任鼓起村民的钱袋子,还有责任看紧村民的钱袋子。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长远眼光,改变落后的农村建房观念,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这样既能杜绝盲目攀比现象,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邻里纠纷,促进邻里和睦相处。
  2003年,原阳县委、县政府着手实施县城新区的开发建设并出台了许多相关优惠政策。吴述福意识到,这是解决村里建房问题的大好机遇,他大胆提出建设都市新村的规划目标,以广借外力,借风扬帆,借水行舟,借梯上楼,以产权换资产,以资源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以政策换投入为出发点,进行新村建设。打破农村传统的建房模式,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进行新村建设,统筹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来规划,建造了新型农村别墅。
  2004年,新村建设一期工程顺利动工。规划建设了多功能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医疗保健中心和588套江南别墅社民居,建筑面积181071平方米,其中每栋别墅实际住宅面积220平方米以上。2005年底,60户村民首批搬进新居,截至目前,已搬进新居村民220户,2010年计划再搬进160户,2011全村村民有望全部住进新村,从而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着白庙村的发展难题。
  给予村民充分的民主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吴述福一心为民、勤政爱民、强村富民,在村民中有着很好的口碑。他不搞一言堂,每有重大决策,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发挥村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为了让村民更充分地享受到民众管理村务的权利,他适时地对村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让更多的村民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村务、政务管理当中,真正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享受到充分的民主。
  依据白庙村的实际情况,吴述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民主管理之路。村民代表大会设民主理财小组、政务监督小组、民事调解小组、红白理事会等。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定期商讨村务,听取村务工作汇报,表决村里重大事项。平时各小组认真履行职责,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村里的财务收支,定期公布;政务监督小组监督村里的各项工作,确保每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民事调解小组负责调解村民纠纷,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
  在实行村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白庙村还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共同管理村里的村务、政务,互相监督,互相制衡,使村民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发挥。
  倡树文明新风
   白庙村把提高村民文化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村里先后组建了腰鼓队、青年秧歌队、老年舞蹈队等文艺团体。每年坚持举办农民文化节,在历时十多天的文化节活动过程中,村文艺团队轮番表演,并向村民讲解党的富民政策、国家大政方针、科普知识,使村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明新风的熏陶。
  2010年初,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就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四个重在”的指导思想。
  白庙村结合实际情况,在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上,重点抓了三件大事:首先,着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二期工程建设,工程完工后,村民可全部搬进别墅;其次,协调资金80余万元建设原阳县一流的小学,主体工程目前已经完工,今年有望投入使用;再次,做到老有所养,让全村的老人住进高标准、设施一流、服务周到的敬老院,对入住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20元钱。
  同时,该村正在把工作重点由工业企业第二产业向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转换,大力发展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饮食服务业。一个占地60亩,具有当地浓郁文化氛围的“大中原文化饮食服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白庙村的发展,得到了中央、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原河南省省长李成玉等领导多次来到白庙村考察调研,对于他们的做法与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中共新乡市委书记吴天君、新乡市市长李庆贵,中共原阳县委书记孙国富等领导也多次对白庙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给予肯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吴述福三十年来带领群众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是分不开的。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有钱有物,不如有个好支书”,这是白庙村村民的肺腑之言。白庙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编辑/万晓艳
其他文献
本文以"聚合物流变性能的测试实验"为例,介绍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在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利用面向本科教学开放的大型仪器、改造关注孤立知识点的验证性实验、扩展实验内
本文针对目前理科化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实验教学内容固化雷同的问题,介绍了我校在化工实验教学上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农民利益无小事,维护农民利益是工商部门的神圣职责,如果农民利益受到侵害,就是我们失职,我们决不能让农民的汗水自流。”这是驻马店市工商局驿城分局东风工商所所长杨勇时常挂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得各项绿色生产技术应运而生.其中,科技的创新和进步使得煤矿开采技术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