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时代的创新课堂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ch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教育技术的巨大投入并未带来显著的教学效益时,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不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一个自然规律,那就是量的积累必然会引发质的跃迁。经过令人焦躁的量的积累后,在今天我们看到全球越来越多的孩子都用上了计算机,越来越多的学校连上了互联网,而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质变也正在悄悄发生。
  
  ● Web2.0环境下的WebQuest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它是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这种活动在各地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甚至在中国也有不少学校采取这种形式开展教学。热爱WebQuest创新的教师在Web2.0时代找到了实施WebQuest更好的方法。
  B老师在设计和实施WebQuest时,常常把学生引入到社交网站相应主题的群组中,因为在这里比在现实中更有机会遇到与主题相关的有经验的人、专家或一些专门的数字资源。比如,在一个财经主题的WebQuest教学中,B老师让学生加入到facebooke的财经群组中采访专家、寻找资源。可见,社交网站和第二人生的角色扮演能为学生开展网络探究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另外,B老师还利用Wiki工具引导学生展开网络头脑风暴,Wiki会记录下学生思考讨论的痕迹。
  K老师则利用社会化书签工具del.icio.us中的tag,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网络资源,缩短了师生查找收集资源的时间。他还要求学生把学习成果上传到Youtube.com(视频分享网站)或slideshare.net(PPT分享网站)上,接受更大范围的评价。这种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利用简单的复制粘贴完成学习任务,因为作品的公开发布使抄袭现象很容易露馅。
  
  ● Web2.0环境下的数字化讲故事
  
  数字化讲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就是把讲故事的艺术与多种媒体工具(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和网页)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的讲故事方式。这种方式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素养,一直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欧美国家的课堂教学中。
  Web2.0讲故事就是利用Web2.0工具、技术和理念来完成数字化讲故事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数字化讲故事常常被局限于固定的步骤、工具和表现形式,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M老师则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数字化故事的创作,包括选择任何他们喜欢的Web2.0工具。于是,我们看到了基于博客发布的多个相同题目的交互式Web故事,基于Flickr.com网站创作的图片故事,还有用多媒体混搭工具开发的视频故事等。
  
  ● Web2.0环境下的网际协作学习
  
  21世纪,不同地区的师生通过互联网开展交流协作学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ePals(www.epals.com)就是一个长期致力于全球学校跨文化网际协作学习的网站,该网站提供了丰富的主题供师生开展活动。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可监控的电子邮件方式交流,内容只对交流双方公开。iEARN(www.iearn.org)则是以主题竞赛的方式邀请全球师生加入,主要以作品的形式交流,参赛形式和作品并不完全开放。可见,传统的网际协作交流活动相对封闭,虽然这是从保护学生网络安全着想,但同时也限制了其他感兴趣师生的关注和参与。
  P老师则采取另外一种更开放的形式开展网际协作学习,他在Ning.com上申请建立了一个社会化网站,专门用于这类教学。这个社会化网站提供了博客、维基、活动、群组、媒体分享、论坛等功能。他设计了一个同读一本书的主题活动,邀请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阅读美国新总统奥巴马的《无畏的希望》这本经典著作,欣赏其优美的文辞,了解其对人类世界发展的观点。班级学生以群组形式加入到这个活动中,他们可以开放地在这个社会化网站上开展讨论,发布博客帖子,分享资源,也能发起或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主题活动。整个交流协作学习过程可以被更多人关注和评价,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师生加入。由于这种形式只开放了参与的形式和内容,并不公开学生的个人信息,所以,它是一种更开放、更安全的形式,教师只需监控网站发布的内容即可。
  
  ● Web2.0环境下的虚拟旅行
  
  虚拟旅行(Virtual Field Trip)是指学生无需离开校园,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即可完成风景区、动物园、博物馆等户外参观学习的活动。传统的虚拟旅行需要现成的数字资源,如通过互联网参观某地博物馆,就需要这个博物馆有相应的网站并且提供足够的资源让学生学习探究,即使没有网站也需要有DVD视频资料供学生观看。如果没有相关资源,虚拟旅行教学活动则无法开展。T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带着学生虚拟旅行,最近,他发现一种新的虚拟旅行方法,几乎可以让他的学生游遍世界每个角落。圣诞节快到了,T老师想让孩子们了解其他地方是怎么过圣诞节的。通过电子邮件,他联络上了澳大利亚的同行S老师,希望S老师和她的学生能给T老师的美国学生介绍当地的圣诞节情况。在分配任务后,两地的师生拍摄收集了许多本地圣诞节有趣的图片故事,并上传到Flickr图片分享网站。于是,习惯了冰天雪地过圣诞节的T老师的学生看到了南半球火热的圣诞夏天。就这样,通过Flickr图片分享,T老师带着学生参观了许多不知名的小镇,让他们了解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也让对方认识了自己和了解了美国。这种方式就好像在当地找了一个同龄的导游带着自己到处参观——这就是Web2.0环境下的虚拟旅行,孩子们自己创建资源带着对方旅行。同时,别人也以同样的方式带着我们参观。这样的故事还在Tripntale.com网站上继续。Tripntale网站“图片 视频 旅游 地图”的分享模式让孩子们足不出户畅游全球成为更加容易的事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高校资产管理体制、会计核算制度、重组教学资源等对策,从而达到资产保值、增值和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高校固定资产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资产投入的大幅增加,高校固定资产已占资产总额的80%左右,这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
花开半夏,酒醉微醺。烟雨,也是半窗的妙。  半窗,当是乡居时的木窗。木窗,素朴,温雅,散发着淡淡的古木清香,闲暇时,临窗而坐,将鼻息凑近前去,轻轻地嗅,就有细若游丝般的木质清香丝丝缕缕进得肺腑,眼前就会浮现出开阔的庭院内,一长凳,三两页宽板,匠人骑在木板上手持推刨一前一后平整木板,刨眼里有节奏地吐纳着雪白的刨花的画面,像旧时候的阳光,新鲜,清冽。我喜欢刨花,总是守在匠人身边,扯过一绺一绺的,折叠在
思路画语     学会说“不”。这样的结果不一定讨人喜欢,但不会让人忽视你存在的价值!  岁月如同手中的雪糕,即使你不去用心品尝,它也会被时光慢慢融化。  有些失望是不可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你高估了自己!  障碍其实也是一种阶梯,攀过去,它便成了你走向新高度的基石!  方法不得当,即使付出再多的汗水,也不会创造出满意的结果!  这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山,如果有,那也是在人的心里;也没有趟不过
韩国现在兴起一场名为“善意回帖”运动,顾名思义,善意回帖即“善意地回复帖子”,倡导网民不要在网络上随意发出攻击他人的恶意帖子。  韩国语言暴力严重  “善意回帖”的发起人是韩国建国大学教授闵丙哲,他发起此次运动的契机是2007年韩国女歌手U-Nee自杀。2007年1月21日中午,韩国女歌手U-Nee在自己的新专辑发表前夕在仁川的一间公寓中上吊身亡,关于自杀原因,据U-Nee的一位朋友透露,U-Ne
在南海,和外国军舰、飞机以及公务船只对峙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黄岩岛对峙”事件在中菲之间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期间,各种各样的新闻总是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尽管在网络上人们群情激昂,但若要细问黄岩岛在哪、究竟是怎样一个岛,恐怕能正确答上来的人也是寥寥。  笔者对黄岩岛认知零零总总,大多是道听途说,或是听南海渔民、或是渔政人员、更或是曾经前往过那里的政府官员。  道听途说下的“岛”  黄岩岛并不
〔摘要〕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严峻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人类自身。启蒙批判给予我们探究人与自然矛盾根源的重要向度。启蒙开启了近代理性文明的进程,人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然而,主客二元对立架构下人类中心主义态度的滋生,工具理性单向度的扩张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生态文明观念、基督教上帝决定论、中国哲学的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传统语文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学过程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的变革带来了契机,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于一体,其对时空限制的打破,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认识事物
肖恒是个海归,国内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直接到美国读信息通讯专业。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两年,他回国后发现自己在就业市场的身价远远低于自己的心理预期。首先,像他这样到国外学习过的人很多;其次,工资起薪也很低。出国前,他是这样设想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进一步提升英语能力,尽可能多了解美国文化,回国后进一家美资企业,过上人人羡慕的中产阶级生活。但在外企应聘的现场,他发现和他有相同背
在最近两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上,一个熟悉的身影不见了,他就是杜威·佛克马(Douwe Fokkema)。  杜威·佛克马是荷兰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和文学理论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汉学家。早年毕业于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获比较文学和中国文学博士学位,后来在荷兰王国驻中国大使馆任二等秘书、文化参赞等职。任职期满后长期积极投身于比较文学教学、研究和组织工作,先后担任乌德勒支大学比较文学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并
生命是一个远离的过程那天,肠镜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没哭,你却一个人站在太阳底下,号啕着给你的大姐——我远在美国的女儿打电话。通完电话之后,你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然后将头埋在膝盖间。我看到你宽厚的肩膀在不停地颤抖……十分钟后,你像下定决心似的,擦干眼泪走向我:“妈……”我知道你是决定要坚强面对的,可是面对“恶性肿瘤晚期”这样的结果,你根本就无法接受。  你扑在我的怀里,死死地搂着我,我知道,你怕,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