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本中的语文知识,更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且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技巧,为在中学乃至更高学习阶段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写作是输出作者的知识储备过程。笔者认为,要打消学生对写作的恐惧与抵触,达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就要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思维特点出发,既立足于课本知识又不拘泥于课本知识,有意识地把写作能力培养法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写作;能力
一、 以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及难点,所以提高作文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中之重。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一些错误教学模式。例如:“在作文课堂中的一言堂和许多教师善用的填鸭式教法”学生在这种模式教导进行写作时不会结合实际生活,不懂得从生活中寻找题材。一味地死搬硬套,并且使得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厌倦阅读课堂。倘若出现新颖的作文题目时,由于长期的思维束缚使得许多小学生难以下手,从而无法写出作文。
二、 写作内容求真
所谓“求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练习和写作时,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写,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事件,都要建立在对事实尊重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来讲,对事实的尊重始终具有不容撼动的地位。尽管一定的想象力是必要的,但想象必须建立在真实基础上,是对真实的延伸与拓展而非对真实的扭曲与杜撰。如果说想象力是一个人的羽翼,真实就是一个人的骨骼,缺乏骨骼的支撑,羽翼是不可能成为翱翔助力的。笔者在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始终注意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求真要求,一篇作文即使语言再华丽,描写再生动,如果缺乏真实作为基础,那就不能被当做一篇成功的范文来看待。例如,学校每年举行跳大绳比赛,比赛前。笔者要求学生就这次跳大绳比赛每人写一篇记叙文,并把写记叙文需要注意把握的要点向学生讲授清楚,其中,特别强调要认真观察,写出真实场面、真实情感。学生作文交上来后,挑选两篇比较好的在课堂上与学生一道进行修改和点评,指出其优点,并找出其有待改进之处。如此一来,不仅这两篇原本比较好的作文在质量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且还能让其他同学将自己的作文与这两篇作文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差距和不足。通过多次类似的训练,尤其是对作文在“求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在这方面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很多同学实现了由起初恐惧作文到后来能够主动寻找生活中的素材练笔的转变。
三、在写“心里话”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作的良好习惯。可是,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难有明确的写作意识,他们可能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发展下去,他们会很消极地对待写作,并对写作失去兴趣。如果能让写作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就愿意写、乐意写、也有话可写。写作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作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我教四年级语文时,就鼓励学生给我写心里话,把这项活动作为收集学生信息和习作的途径。我曾这样对学生说:我能看出,同学们都很喜欢老师,信任老师,都很想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也很想多听听同学们的心里话,但是这样的机会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如果同学们能把心里话写在纸上,直接交给老师,那么,老师就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细细地看同学们的心里话了。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写给老师吗?“同意!”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表明他们都乐意参与写话活动。从此,我每天都能收到一沓大大小小的纸片。上面有写一两句话的,有写三五句话的,也有写一大段话的。对那些真实表达思想,如实表明看法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得到同学们的赞赏,体验到写话的快感,享受到写话的乐趣,让写话逐步成为令孩子们快乐的事。
四、在 “学困生”的转化中培养兴趣
各校各个年级,都会因种种原因出现这样那样的“学困生”。他们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对作文这个“难区”更是“敬而远之”,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显得更加困难。但是,只要能“号准脉”,“对症下药”,仍可取得一定的成效。我遇到过这样一位“学困生”:这位女生伶牙俐齿,倔强蛮横,打架、骂人、撒谎、偷窃是她的家常便饭,常常闹得班上“鸡犬不宁”。为此,她母亲对她进行过各种严厉惩罚,有时还采取残酷的惩罚,但都不能奏效。老师们多认为她是个“屡教不改”的主儿。我担任她的老师没几天,就领教了她的厉害。但是,我并没有恢心。我相信烈火熔化不了的坚冰,用温水也许能奏效。我对她采用了以辅导写作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转化方式。当她犯了错误时,我要求她给我交一篇作文,要写清楚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要实话实说,写好后我要当面批改。哪些地方没有写清楚,我就心平气和地问她一两句,让她再补充。写作文的教育方式对她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奇妙作用,在一遍一遍的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她终于一步步自醒自悟了,习作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真可谓德育与习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事半而功倍。
五、强化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一是指导审题;二是指导立意;三是指导选材。除此之外,应该引导学生遣词造句,运用最恰当的写作手法与技巧等谋篇布局。只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我不是采取传统的教师承包批改、讲评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批改,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尽可能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罗素娟.有感于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课改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9)
[2]李富勇.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培养的几种良好习惯——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网络财富.2009(24)
[3]庄玉霞,丰际萍.小学高年级习作能力评价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8(12)
关键词:小学;写作;能力
一、 以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及难点,所以提高作文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中之重。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一些错误教学模式。例如:“在作文课堂中的一言堂和许多教师善用的填鸭式教法”学生在这种模式教导进行写作时不会结合实际生活,不懂得从生活中寻找题材。一味地死搬硬套,并且使得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厌倦阅读课堂。倘若出现新颖的作文题目时,由于长期的思维束缚使得许多小学生难以下手,从而无法写出作文。
二、 写作内容求真
所谓“求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练习和写作时,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写,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事件,都要建立在对事实尊重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来讲,对事实的尊重始终具有不容撼动的地位。尽管一定的想象力是必要的,但想象必须建立在真实基础上,是对真实的延伸与拓展而非对真实的扭曲与杜撰。如果说想象力是一个人的羽翼,真实就是一个人的骨骼,缺乏骨骼的支撑,羽翼是不可能成为翱翔助力的。笔者在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始终注意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求真要求,一篇作文即使语言再华丽,描写再生动,如果缺乏真实作为基础,那就不能被当做一篇成功的范文来看待。例如,学校每年举行跳大绳比赛,比赛前。笔者要求学生就这次跳大绳比赛每人写一篇记叙文,并把写记叙文需要注意把握的要点向学生讲授清楚,其中,特别强调要认真观察,写出真实场面、真实情感。学生作文交上来后,挑选两篇比较好的在课堂上与学生一道进行修改和点评,指出其优点,并找出其有待改进之处。如此一来,不仅这两篇原本比较好的作文在质量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且还能让其他同学将自己的作文与这两篇作文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差距和不足。通过多次类似的训练,尤其是对作文在“求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在这方面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很多同学实现了由起初恐惧作文到后来能够主动寻找生活中的素材练笔的转变。
三、在写“心里话”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作的良好习惯。可是,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难有明确的写作意识,他们可能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发展下去,他们会很消极地对待写作,并对写作失去兴趣。如果能让写作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就愿意写、乐意写、也有话可写。写作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作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我教四年级语文时,就鼓励学生给我写心里话,把这项活动作为收集学生信息和习作的途径。我曾这样对学生说:我能看出,同学们都很喜欢老师,信任老师,都很想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也很想多听听同学们的心里话,但是这样的机会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如果同学们能把心里话写在纸上,直接交给老师,那么,老师就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细细地看同学们的心里话了。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写给老师吗?“同意!”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表明他们都乐意参与写话活动。从此,我每天都能收到一沓大大小小的纸片。上面有写一两句话的,有写三五句话的,也有写一大段话的。对那些真实表达思想,如实表明看法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得到同学们的赞赏,体验到写话的快感,享受到写话的乐趣,让写话逐步成为令孩子们快乐的事。
四、在 “学困生”的转化中培养兴趣
各校各个年级,都会因种种原因出现这样那样的“学困生”。他们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对作文这个“难区”更是“敬而远之”,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显得更加困难。但是,只要能“号准脉”,“对症下药”,仍可取得一定的成效。我遇到过这样一位“学困生”:这位女生伶牙俐齿,倔强蛮横,打架、骂人、撒谎、偷窃是她的家常便饭,常常闹得班上“鸡犬不宁”。为此,她母亲对她进行过各种严厉惩罚,有时还采取残酷的惩罚,但都不能奏效。老师们多认为她是个“屡教不改”的主儿。我担任她的老师没几天,就领教了她的厉害。但是,我并没有恢心。我相信烈火熔化不了的坚冰,用温水也许能奏效。我对她采用了以辅导写作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转化方式。当她犯了错误时,我要求她给我交一篇作文,要写清楚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要实话实说,写好后我要当面批改。哪些地方没有写清楚,我就心平气和地问她一两句,让她再补充。写作文的教育方式对她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奇妙作用,在一遍一遍的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她终于一步步自醒自悟了,习作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真可谓德育与习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事半而功倍。
五、强化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一是指导审题;二是指导立意;三是指导选材。除此之外,应该引导学生遣词造句,运用最恰当的写作手法与技巧等谋篇布局。只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我不是采取传统的教师承包批改、讲评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批改,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尽可能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罗素娟.有感于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课改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9)
[2]李富勇.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培养的几种良好习惯——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网络财富.2009(24)
[3]庄玉霞,丰际萍.小学高年级习作能力评价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