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咽癌放疗性后鼻孔闭锁的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36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后鼻孔成形术治疗鼻咽癌放疗性后鼻孔闭锁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9例后鼻孔闭锁患者,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3~59岁,既往有鼻咽癌放疗史,均经电子鼻咽镜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后鼻孔闭锁。其中单侧闭锁3例,双侧闭锁16例,均为后鼻孔完全膜性闭锁。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鼻内镜下后鼻孔成形术,术中咬除鼻中隔后端部分犁骨,保留创面边缘正常黏膜,同时使用黏骨膜瓣进行修复。术后1周患者开始进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定期鼻内镜下清理及观察。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结果

随访观察1年后,通过电子鼻咽镜检查发现19例患者均未再发生后鼻孔闭锁,16例后鼻孔宽敞,3例缩窄(超过成形术后初始的50%)但通气正常。

结论

内镜下进行鼻咽癌放疗性后鼻孔闭锁的手术疗效肯定,术中用鼻中隔正常黏膜修复后鼻孔、鼻咽损伤黏膜,可避免后鼻孔再次闭锁。

其他文献
血细胞分析(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目前检验人员对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尤其是其异常结果的复检审核的报告尚未规范化。为此,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学与体液学学组组织业内专家共同起草了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供临床实验室参考,以期提高血细胞分析报告的临床指导能力。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按照横断面设计选取2019年2月至7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11例作为病例组,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72例(T2DM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DR组)、糖尿病肾病患者49例(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肾病患者45例(DR+DN组);选取健康体检者76名作为对照组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准确诊断淋巴结转移可以为手术切除和清扫提供指导,改善患者预后。自首次利用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诊断DTC患者淋巴结转移以来,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FNA-Tg对此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然而,由于检测的影响因素众多以及缺少统一的检测标准,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如何筛选合适的患者、建立统一的标准使FNA-Tg检测的效能最大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碘海醇检测方法,以测量小剂量和造影剂量注射条件下血液中碘海醇浓度。方法该研究为方法学建立及评价。使用HPLC-UV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建立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不精密度、回收率、检出限与定量限、携带污染进行性能评价,并对碘海醇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差异以及药物对方法的干扰进行初步评价。碘海醇在标本中的稳定性试验采用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其致病因素较成人更为复杂,临床表现更多样。早期、快速、全面地明确感染病原体,对于临床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减少患儿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存在检测通量小、耗时长和筛查目标单一的缺点。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能高效准确地获得样本中
目的探讨胰腺癌(PC)血清外泌体人膜联蛋白A11(ANXA11)的检测方法,初步评估ANXA11在P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PC、胰腺良性占位、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70例、15例、7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名作为对照组。利用基于高分辨率、高精度质谱仪的平行反应监测(PRM)方法检测血清外泌体及无外泌体血清中ANXA11蛋白丰度。自建
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分析其脑脊液代谢特征的改变。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和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区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同时收集已确诊的其他病原感染的非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有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7.9±16.1)岁;对照组有20例,
目的探讨未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自身免疫状态及淋巴细胞亚群的状况,旨在为免疫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风湿免疫科和血管科就诊的大动脉炎患者29例,女性28例、男性1例,中位数年龄为39岁,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大动脉炎诊断标准,且未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免疫学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层析膜和纳米标记物的即时检测技术,因其简单、快速和低成本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病原体检测、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传统的侧流免疫层析依赖于肉眼观察,灵敏度较低,只能提供定性或半定量结果。随着不同类型标记物和灵敏检测设备的应用,侧流免疫层析实现了对待测物的定量、多组分检测。本文旨在结合纳米标记物、层析膜、条带检测仪,阐述侧流免疫层析检测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标记物的选择,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止血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对维持人体生理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其亦参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正常生理状态下,纤溶激活与纤溶抑制保持平衡状态,系统内任一成分发生改变,均可打破平衡,造成出血或血栓形成。因此,纤溶系统活性的检测对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种方法被用于检测纤溶系统的活性,但该系统复杂多样,故尚无标准实验。本文分析了已被应用的纤溶系统检测方法: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