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祝福》看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i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了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是备受歧视,甚至连某些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从宋代起,朱熹理学就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夫权自然就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天理”。封建礼教要求女孩子守节,“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更为残忍的是有的妇女还要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殉葬。
  祥林嫂是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女人,于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日凌晨,就在鲁四老爷家里祝福的时刻离开了人世,她生命中的几次不幸都发生在春天: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既春之日,沦为乞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她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是谁剥夺了她的春天呢?
  首先是作为地主阶级,封建礼教的卫道士鲁四老爷对她的迫害。鲁四老爷是封建社会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封建礼教是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这样的观念促使他在与祥林嫂初次见面就皱了皱眉,心理上就疙疙瘩瘩的。当祥林嫂的婆婆来他家找人时,根植于他思想深处的族权夫权思想使他觉得祥林嫂婆婆抢人是合情合理的。祥林嫂在他家做工丝毫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辛辛苦苦挣得的1750文工钱,他不折不扣地交给了祥林嫂的婆婆,祥林嫂没有享受到半文自己的劳动报酬,这就是冷酷残忍、不折不扣地维护封建族权夫权的鲁四老爷。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了,鲁四老爷毫不过问,只是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安排人分头寻找祥林嫂淘米时拿走的米和淘箩时,平时摆派头,端架子的鲁四老爷这时也“踱出门外”,“直到河边”,等看见“米和淘箩平平正正地放在岸上,旁邊还有一株菜”时,这才放了心。在鲁四老爷的眼里,祥林嫂还不如一个淘箩,一篮米,一株菜,他的冷酷残忍令人发指!面对祥林嫂被抢,他吞吞吐吐、简单说了几个字“可恶!然而……”他说“可恶”是觉得卫婆子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有损鲁家体面,他说“然而”是觉得祥林嫂出逃是为封建礼教所不容的,婆婆做主抢回理所当然,一个地地道道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自私嘴脸跃然纸上。
  当祥林嫂再次遭遇不幸,再度到他家做帮工时,他照例皱眉,并暗暗地告诫四婶,祭祀时不能让祥林嫂帮手,否则,会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一个用封建礼教杀人的刽子手的丑恶面目昭然若显。
  其次,是鲁四婶的迫害。鲁四婶表面上比鲁四爷多了一点儿温良,祥林嫂到她家时,她不管四叔的皱眉收留了祥林嫂;当得知祥林嫂被卖给贺老六时,她表现得很惊奇。这些表象让读者认为她有点善心,其实不然,她更自私,更冷漠,更阴毒。她说的“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你放着罢,祥林嫂!”二句话,好似一把利剑直戳祥林嫂的内心深处。不准祥林嫂参加祭祀的禁令,彻底粉碎了祥林嫂生前免于耻辱,死后免于痛苦的希望,加速了她的死亡。鲁四婶的阴冷如六月恶寒,令人震惊。
  祥林嫂的婆婆将她抢回去又卖给贺老六的行径,大伯在祥林嫂夫死子亡的时候,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多么残暴、自私!亲人的麻木、冷酷是杀人最狠的那一刀!
  柳妈是做帮工的,也是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她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毒害至深,虽然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其寻求赎罪的办法,想救其跳出苦海,但结果适得其反。文中仅仅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也同样将其推向深渊。
  祥林嫂挣扎在一个吃人的社会中,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夺走了她生命中的春天,她虽然进行了一次次挣扎,但最终还是葬送于比死亡更恐怖的毁滅中,她的悲剧是固定的,也是必然的。祥林嫂只是一个典型而已,在中国封建社会,悲惨的妇女比比皆是。老舍先生《柳家大院》中那个十七岁的童养媳,被小姑子二妞和公公老王以及丈夫小王欺凌的场景,令人惨不忍睹。1920年《新青年》杂志上《一个贞烈的女孩子》一文所写一个十四岁的望门寡,她的父亲为得到县太爷的叩拜大礼,赢得一块“贞烈可风”的牌匾,将她关在房内活活饿死,真是惨绝人寰!
  举不胜举,窥一斑可知全豹,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吞噬了一个个鲜活的女孩子,尤其是农村妇女,用她们的生命铺就了一条长长的厚厚的悲惨之路!
  黎洪国,甘肃民乐县职教中心教师。
其他文献
近年来,轮滑运动在中国得到了迅速传播,特别是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推崇.随着这股声势浩大的运动群体的崛起,“平花”与“刷街”这两个词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广泛流传于网络.现举例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精选优化实验项目,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改变实验指导方法,加强实践性的综合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实验教
《柳林风声》是英国文学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长篇经典儿童作品。作者以符合儿童审美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温馨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一群极富人格化社会化的小动物。作品从儿童本位出发,通过讲述鼹鼠等几只小动物离开家园和回归家园以及它们冒险旅程中不断认识世界,重新审视家园,认识自我与认识他人的成长故事。从儿童成长的视角来观照世界、表现世界,在寓教于乐的叙事中帮助儿童更好建立对家园、世界与自我关系的哲学思考
期刊
在大学生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以素质拓展培训为载体,开展体验式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初步分析了拓展培训的特点及意义,以及开展新生"破冰训
美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欣赏美、实现美乃至创造美的广阔天地,这也是语文教学审美化的最高境界[1]。实现这一境界的前提是具有高度审美素养的语文教师群体,而大學语文教师的最大魅力和价值也在于此。大学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形成,是大量阅读,与人类崇高而智慧的心灵不断对话的结果,是长期接受美的熏陶的结果,也是多方审视人生体验的结果。他们的崇高理想、纯正道德、坚定意志、丰富情怀以及深厚的
期刊
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语文课堂仅有的40分钟,我们究竟应该给学生什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有效进而高效的课?不少教师心中本没有什么是“一堂好课”的标准,恨不得把40分钟灌注得滴水不漏、演得完美无缺,教学也就患上了“肥胖症”“虚伪症”。  其实,“大道至简”,我们应还语文以本来面目, “简简单单教语文。真正让课堂有效,我们的课就要“减肥”,要“洗”尽铅华,还原教学以轻装、素颜。  “洗课”,如何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的课程体系在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那么语文教师如何革新语文教学方式呢?  一、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从“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取“教学”这一概念时,我们从“教学”中解剖分析“教”与“学”的关系,会发现近年来多次提及的回归原点的研究方法含有学理特性。从学理视角中探究高中语文“教”与“学”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加强老师对“高中语文教育”解析,而且可以帮助理清教学生活中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的问题。  一、“教”与“学”关系的真假论述  通常来说,人们总是把学生在学校特别是在课堂上接纳理解知识的行为叫做学,教师在这
期刊
自古以来,高中就是人文精神升华、融合和创造的主要阵地,同时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思想的重要职责,因此高中生除了应该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优秀人文素养与知识情怀,以此促进民族传承与国家发展。  一、我国高中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1.自我意识强化,人文价值观念匮乏。当前的高中教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善恶与美丑等观念上相比于传统意义存在一定分歧与扭曲,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传统的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