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爸爸的育儿经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ndm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因校车检修的缘故,我打的去接宝儿。宝儿学校所在的区是本市著名的富人区,出租车不愿意去,因为回来肯定要跑空车。在我等得心急火燎的时候,来了一位“救命”司机。他一听说是去接孩子,二话不说就请我上车。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天下为人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司机非常健谈,他说他是非裔移民,有两位可爱的女儿,谈及宝儿学校所处的地段,还问我是不是家住那里。我老老实实说只是孩子在那里上学。“我的情况跟你差不多,也操心孩子是否能安全回家。令人欣慰的是,我两个孩子都很争气,考上了本市的天才班。”司机先生深有同感地说。“您一定很为您的孩子骄傲。能不能谈谈您是怎样教育子女的?”我感兴趣地问道,于是这位健谈的非裔爸爸和盘托出自己的育儿经——
  保持民族传统
  美国人过度放纵孩子,非裔父母则更强调对孩子负责任,在家里有绝对的权威。“在美国的家庭里,要好的小朋友可以相约到对方家中过夜,但我们家的孩子是绝对不允许在别人家过夜的。”司机先生对美国这一风俗深恶痛绝,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去朋友家之前必须签字立约,按时回家。“我们想沿用自己民族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希望在第二代移民身上能传承自己的民族传统和特色。”
  电视只有周末开
  “现在电子产品铺天盖地,电子育儿也蔚为时尚,但我觉得美国的电视节目太过开放,不适合没有太多辨别能力的孩子观看。”非裔爸爸如实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因为平时没有足够的时间监督孩子,检查他们所看的节目,所以他立下了这么一个家规:只有周末家长在家的时候,电视才允许打开。
  付出更多的努力
  非裔爸爸很乐观地跟我说:“别看我现在是出租车司机,可是我有信心把孩子教育好,送他们进哈佛。”对待孩子的学业,他的要求很简单:每天孩子们需要写完作业才能玩;自己的功课自己完成。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传达了他的教育理念:任何成功都必须付出努力。“我经常对孩子说,想住大房子、做白领,就必须从小学会自立,给自己创造条件。在学校里暂时的风光不能保证走出校园后能在社会立足,所以不管美国本土的孩子怎么混,怎么爱出风头,那是他们的自由。作为移民的子女,只有付出比他们更多的努力,才能改善自身的境况,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
  家庭关系密切
  “美国人重视自由,重视隐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紧密,很少有大家族的聚会。我们的家族观念则非常强,很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联系。”只要家族中有人组织集会,非裔爸爸都会带领家人积极参加;他每隔一段时间也会组织聚会活动;而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也是常有的事情。非裔爸爸还每天安排亲子交谈时间,和孩子们讨论在学校遇到的问题。“父母只有做孩子坚强的后盾,他们才有勇气应付困难,才能变得更强大。”
其他文献
一团泥巴,大人嫌脏,孩子却爱不释手。我从不对米小说泥巴太脏之类的话,相反还由着她尽情玩耍,甚至把自己弄成小泥人。日子久了,米小也能自己琢磨出一套玩法。  土特产之泥巴包子  适量的水,膨松的泥土,往中间挖个小洞,注入水,用双手轻轻揉搓成一团——一开始,米小就只会做“面团”,比如芭芭拉小魔仙面团、魔法棒面团、巧克力面团……后来,技术提升了,就变成做包子了。  包子统一以树叶做为馅料,底部全都采用荷叶
每天去幼儿园接女儿的时候,总有一出“苦情戏”要上演。  走出门口的女儿一见我,总会双膝一软,以一种特别惫懒的姿势拐出来,扑到我怀里,小考拉一样绵软地赖在我身上。更好笑的是她的变脸绝招:上一秒还在平静愉快地与老师告别,下一秒眉头就瞬间皱成一团,拖着哭腔喊:“妈妈——”  后面的内容经常根据形势而变:如果爸爸来了,就会哭诉:“他怎么来了?”如果我一个人来,就会哭诉:“姥姥/爸爸怎么没来?”实在没话就来
同一个故事,孩子明明听了很多遍,自己都能背了,却还是要求大人讲给他听,往往是大人自己讲得快吐了,孩子依然乐此不疲。  为什么孩子喜欢听大人讲重复的故事?原因有二:一是期望和大人在一起;二是自身成长中对重复的需求。  听故事比看故事好玩  在听别人讲故事时,孩子的四肢和眼睛得到解放,可以在聆听的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探索。随着大人的讲述,他们可以模拟故事的发展、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绎剧情,参与感大大增强;
假如,你想正儿八经去海边度假,我这婆婆妈妈的经验可能还真不适合!除非,你和我一样,对事对人都乐观对待,喜欢挑战,富于冒险,是个有点“作”的孩儿他妈,并且,还有个能够包容你、支持你的孩儿他爹。  去哪儿  幼儿在3岁以前处于构建秩序感的关键期,不宜经常变动生活环境,家中的设施陈列也最好保持固定。因此,远途旅行,走马观花式,并不适合吃奶的孩子。  出门的时间也不宜太长,三到五天足矣,在外时间长了孩子的
请说说下面中包饺子的顺序。你也动手学一学包饺子吧。
天气一转凉,生病的孩子立刻多了起来,家长们看着孩子打针吃药,十分心疼,从心底希望能找出好办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疾病不再来。  医圣张仲景有个名方,或许能够帮大忙,那就是——小建中汤。  方剂组成: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这是成人的分量,孩子可以只用1/3或1/2。  古代名方,应用广泛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主
五一休假,带儿子回她奶奶家,坐公交车时,我看到一位母亲正在指责她5、6岁大的女儿做的错事,而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竟奶声奶气地打断了妈妈的话:“妈妈,你别急,小孩子都会犯错的,等我慢慢长大就好了!”一句话,逗乐了全车厢的人,连那位妈妈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直到下了公交我还在想,到底有多少父母能够慢慢地等待孩子圆熟懂事呢?记得曾看过一本名为《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一书,由台湾“卡耐基之父”黑幼龙所著,
我是个不爱开药的儿科医师,但并不代表我从来不开药。给小朋友开药,我一般首选口服液,有时也会选用药丸。这就面临一个吞药丸的问题。  许多家长拿到药丸后会把药丸磨成粉,混在水或牛奶里喂给孩子吃。这种喂法其实弊端很多,包括剂量的不准确、药物提早潮解失效以及有些颗粒不适合磨粉等;相对而言,直接吞服药丸更安全有效。  通常孩子过了3岁就不太容易被食物呛到,可以开始学习吞药丸了。如果在孩子未病之前先训练好吞药
事情是这样的:下午英语课后,老师问谁愿意帮忙把教学道具送到办公室去,全班同学都举了手,但老师却点名请了班里表现很一般的一个男生。田田觉得不可思议,就大声抗议说:“凭什么叫他?”第一次老师没有回应,谁知,她再次喊“凭什么是他”。这令老师十分生气,她把田田叫出去,说那个男生平时很少发言,与老师交流不多,自己想给他一个机会。末了,还严厉地批评田田,说她太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了,责令她写检讨。  “他成绩那么
厨房与孩子这个组合,在我们看来是危险的。  可在日本,儿童最热门的游戏场所是“厨房”;书店热销的书籍是“儿童料理食谱”;百货公司当红的是“儿童专用厨具”;电视台叫座的节目是NHK的“儿童烹饪”。厨房与孩子,俨然成了最潮搭配、最佳组合。  我们也许无法做到像日本那样,让孩子完全“攻占”厨房。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催热”的外部环境。可是,凭借孩子对美食的天然热爱、对厨房魔力的好奇,我们也有信心让他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