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ush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体育文化是教师在学校这个场所,通过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来传播精神和物质文明需要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本篇文章里把校园体育文化分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部分,并针对师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体育教学、体育学习、体育活动进行了研究。
  高品位的校园体育文化能优化校园文化,增强办学环境活力。对中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能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将极大地促进中学生的身体、品德、心理、审美、文化等方面素质的提高。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国家相关文件发现,当前国际体育教育的重点领域是体育文化活动。国内一批专家学者,如曲宗湖、杨文轩等也将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体育研究的重要部分。可见,无论国际或国内的理论工作者都已经开始重视体育的文化价值,但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还只停留在下定义,说明其功能、特点上,就哪一地域或哪一国家的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究竟如何,应该通过哪些措施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以达到充分发挥其功能的目的,目前还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笔者从河北省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这一视角对学校体育进行研究,以便能更具体地了解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现状,为城市中学体育教育的开展提供具体的现实依据。
  本文以河北省十个城市中35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并对35所中学的1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6.7%。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北省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进行了研究。
  一、精神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通过研究把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分为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风尚、体育知识、体育宣传几个方面,并逐一对它们的调查现状进行了分析。
  1.学生体育观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体育的健身、娱乐等功能,学生肯定的占到84.7%和84.3%,但是体育对智力、情感、个性的影响,持肯定态度的同学就下降到56.7%、44.4%、25.4%。这些数据和数据变化的趋势告诉我们: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表层的意义上,对于体育对人造成的深层次的影响等观念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学生的观念需改善提高,否则他们对体育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浅显的表面上。
  2.城市中学体育风尚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只占少部分,大多数学生仍没有体育锻炼自主性;经常阅读体育报刊、观看体育节目的学生只占四分之一左右;每周有两节体育活动的占了很大比例(86.4%),但体育活动以班为单位进行并由体育教师负责的占大多数。这些数据表明学生积极活动的心态仍然没有被调动起来,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运动习惯、良好的体育风尚,很难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3.学生体育知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传授体育知识的方式中室内课占9%、室外课占85%、其他占6%;体育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中运动生理占16%、运动心理占2%、运动技术占78%、其他占4%;学生获得的体育知识中健身方法占37%、健康知识占12%、体育新闻占51%。结果表明,传播给学生体育知识的方式是单一的,获得的体育知识更多的是运动技术。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因此无法更深地体会体育价值、体育运动乐趣,了解体育对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4.城市中学体育宣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统一组织观看大型国际比赛电视直播占调查学校总数的13.3%,49.76%的学校有体育宣传栏,10.5%的学校广播站广播体育方面的内容,几乎没有学校举办体育节。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城市中学的体育宣传设施少,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弱,宣传效果差。
  二、制度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笔者根据调查研究把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分为体育目标、体育规范、传统体育活动等几方面,并从这几个方面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城市中学体育目标制度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学校有成文的体育建设远景规划的占31.2%,有关于体育长期及近期应达到水平的成文规定的占40.5%,成文体育规划执行情况很好的占19.8%,学校成文体育规划与现实情况相符的占39.6%。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城市中学的体育目标还未形成制度化,即使制定了相关制度,其现实意义也较差,制度的执行情况差。
  2.城市中学体育制度制度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学校有成文的体育教师奖励制度的占85.6%、有成文的课堂常规的占97.5%,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占72.3%,有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的占85.4%,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占100%,有场地器材设备管理条例的占24.5%,有运动员守则的占5.7%。这些数据表明,各学校基本具备国家下发的成文制度,但是大多数学校没有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制度,这一点从运动员守则、体育教师工作守则的调查结果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而体育教师和学校运动员是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的两大重要元素。
  3.城市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制度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学校有明文规定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占40%,有传统体育项目规划的占34.7%,有传统体育项目年度安排计划的占45.2%。这些数据显示学校的传统项目缺乏计划性,大多数学校还没有用制度规定下来。也就是说这些体育传统项目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同时削弱了优良体育传统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深远影响。
  三、物质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设施、场地等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同时体育建筑、设施、场地等又是师生体育锻炼实践的场所。因此笔者从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服饰、体育用品几个方面对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
  学校体育场地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占27.3%,教师对本单位体育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的较满意的占49.3%,体育器材能满足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的占63%、有体育雕塑的占7.3%、有体育馆的占4.5%,有体育宣传栏的占49.76%,除校服外,65.1%的学生喜欢其他运动服饰,25.2%的学生经常购买体育用品。这些数据表明:多数学校教学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的需要,用来美化环境、宣扬体育的设施更是极少数学校才拥有。多数学生喜欢体育服饰,但是经常投资体育用品的学生却占少数。
  河北省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大多数学校体育没有把重心放到大众健身和健康理念的传播上来,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达标和竞技上,另外,资金投入、物质设施等现实问题还需要努力。对现有的物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尤其是对人们探求体育美,创造体育美的能力没有挖掘,也就限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我们的教育者在授业时,注重了技术性和健身性的指导,却忽视了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理念的培植,因此学生不能自觉地、持久地、有意识地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对体育的认识肤浅。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建,人人有责的氛围,把这一责任简单地统归于体育教研组,导致前进途中步履蹒跚、阻力重重,大大地减缓了建设的速度,减弱了建设质量。因此河北省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高长梅,吴玉红.校园文化建设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 张文达,高智慧.台湾学者论中国文化.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3] 李慎之,何家栋.中国的道路.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
  [4] 彼德·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5] 杨文辉.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韶关学院学报,2001(9).
  [6] 李宏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5)
  [7] 俞林.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专辑.
  [8] 江明非.努力营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环境.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9(8).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