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0月22日,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正式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以下简称“数字城管”)由一个不为人知的新事物,逐渐演变成中央和地方广泛进行试点、各地纷纷仿效的一项重大工程。截至今年5月, 全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城市达到128个,全国36个大城市中有30个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在城市生产生活的基础平台建设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信息化、可视化的过程,其基础是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翟宝辉说,“数字城市是信息技术在城市的广泛运用。其中必然包括为城市基础平台建设服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数字城市将使城市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使城市建设更有效率,使城市管理更为周到、全面和人性化。因此,数字城市可以优化城市资源的配置水平,提升城市的便利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介绍数字化城市管理时,翟宝辉着重强调了数字城管和城市管理二者的关系: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实现方式,期望数字城管能够担当城市管理纷繁复杂的职能是不现实的。广义地看,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事务的管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个方面。狭义地看,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基础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而数字城管只不过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基于一个网络平台处理城市的所有事物,不仅可以整合资源,减少出行,节约成本,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但关键是目前的数字城管仅限于行业领域,整合块块资源十分困难。“在全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的128个城市中,目前已有33个城市(区)完成了试点工作,并通过了住建部专家组的验收;6个城市开始试运行,申请住建部验收,6个城市通过了‘数字城管’建设方案的评审,正在进行系统建设。”翟宝辉指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究竟能否成功运行,关键在于与城市管理职能相关的各部门之间能否“协同作战”,能否找到一个适合本地区的联动运作模式。“全国共有660多个城市,现在只有128个城市在运行或着手实施,说明数字城管往下走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那么,困难在哪里呢?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地政府对城市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城市管理是一个多部门联动的行政行为,市长必须亲自抓,创机制、建制度,利用城市管理委员会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共同维护城市基础平台的运行。二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整合力度不够,仅限于建设领域的资源整合或建设领域部分行业的资源整合,不能确保城市基础平台的运行。三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投入大、见效慢,挫伤了城市政府的积极性。
然而是不是有“三座大山”,数字城管就会夭折呢?答案是,数字城管必须进行到底,而且完全可以进行到底。虽然存在一定困难,但全国成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翟宝辉为我们举了几个案例:上海市采取了“整体规划、统一平台、分步实施”的方式;杭州市首创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市场化运作;常州市建立了长效综合考评系统;泰州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掌握了数字城市管理主动权,避免了设备和软件的无限制投入“黑洞”等。“各试点城市只要在建設、运行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巧妙地加以创新,就能找到将数字城管新模式加以推广和运用的好路径。”
翟宝辉强调,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关键是城市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效率和水平设为目标,把打破行业或条条的壁垒作为突破点,把数字化过程作为一个市场产品去运作。只有这样,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过程才会顺畅得多,全国数字城市平台的建设也就为期不远了。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在城市生产生活的基础平台建设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信息化、可视化的过程,其基础是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翟宝辉说,“数字城市是信息技术在城市的广泛运用。其中必然包括为城市基础平台建设服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数字城市将使城市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使城市建设更有效率,使城市管理更为周到、全面和人性化。因此,数字城市可以优化城市资源的配置水平,提升城市的便利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介绍数字化城市管理时,翟宝辉着重强调了数字城管和城市管理二者的关系: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实现方式,期望数字城管能够担当城市管理纷繁复杂的职能是不现实的。广义地看,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事务的管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个方面。狭义地看,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基础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而数字城管只不过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基于一个网络平台处理城市的所有事物,不仅可以整合资源,减少出行,节约成本,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但关键是目前的数字城管仅限于行业领域,整合块块资源十分困难。“在全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的128个城市中,目前已有33个城市(区)完成了试点工作,并通过了住建部专家组的验收;6个城市开始试运行,申请住建部验收,6个城市通过了‘数字城管’建设方案的评审,正在进行系统建设。”翟宝辉指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究竟能否成功运行,关键在于与城市管理职能相关的各部门之间能否“协同作战”,能否找到一个适合本地区的联动运作模式。“全国共有660多个城市,现在只有128个城市在运行或着手实施,说明数字城管往下走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那么,困难在哪里呢?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地政府对城市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城市管理是一个多部门联动的行政行为,市长必须亲自抓,创机制、建制度,利用城市管理委员会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共同维护城市基础平台的运行。二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整合力度不够,仅限于建设领域的资源整合或建设领域部分行业的资源整合,不能确保城市基础平台的运行。三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投入大、见效慢,挫伤了城市政府的积极性。
然而是不是有“三座大山”,数字城管就会夭折呢?答案是,数字城管必须进行到底,而且完全可以进行到底。虽然存在一定困难,但全国成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翟宝辉为我们举了几个案例:上海市采取了“整体规划、统一平台、分步实施”的方式;杭州市首创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市场化运作;常州市建立了长效综合考评系统;泰州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掌握了数字城市管理主动权,避免了设备和软件的无限制投入“黑洞”等。“各试点城市只要在建設、运行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巧妙地加以创新,就能找到将数字城管新模式加以推广和运用的好路径。”
翟宝辉强调,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关键是城市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效率和水平设为目标,把打破行业或条条的壁垒作为突破点,把数字化过程作为一个市场产品去运作。只有这样,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过程才会顺畅得多,全国数字城市平台的建设也就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