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折枝花纹是传统植物装饰纹样中的一种,初见于唐代,成熟于宋代。文章以宋代织绣品中的折枝花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福建福州黄昇墓、江西德安周氏墓等考古出土的折枝花纹进行整合梳理,结合早期史料、文献和图像资料,厘清折枝花纹的概念并从题材组合、表现手法、构图形式三个方面归纳其在宋代织绣品中的艺术特征,进而示例分析其文化意蕴。研究表明,宋代织绣品中的折枝花纹受花鸟画影响,题材丰富多以组合形式呈现,花枝生色的造型表现一改以往传统植物纹样的装饰性,以排列规律的布局呈现在织绣品中,具有折花抒情的雅趣化表达,体现祈盼祥瑞的世俗化心境并承载宋代朴雅入微的义理化精神,展现了宋代清逸淡远、俊秀雅致的时代风貌,在中国装饰艺术中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