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中,师生共同成长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路,是师生一道朝着梦想共同穿越的旅程,而在这一旅程中,有困难、艰辛、挫折,有参与、创造、合作,更有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我和我班的孩子们就是在课本剧的探索途中,迈出了敢于尝试的第一步,那就是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向不可能说“不”。
  2015年10月25日、26日两天,全国第二届和谐杯小学“七说”说课大赛暨课程整合与学校文化展示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其中就包括我校语文整合式主题学习六种课型的展示。这六课型在我校已经探索并实践了多年,依次是:预习过关课、字词读写课、课文品读课、拓展阅读课、主题习作课、综合实践课。而综合实践课可谓是六课型中围绕主题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学生参与程度最高、锻炼能力最强的一种课型了。
  这六课型展示的任务就安排给我们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上的是一节综合实践课。领导建议最好用课本剧的形式展示。显而易见,课本剧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样难得的机会一旦接受下来,孩子们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可是演砸了怎么办?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承担得起吗?最终我还是决定挑战一回新事物——课本剧。我知道,就算我这导演蹩脚,可是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和创造力未必比我差,何况,我和孩子们是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有困难一起面对解决,力量一定很大。宣布决定的那一刻,孩子们眼神里除了惊讶、兴奋,还有不少期待呢。
  就在十一国庆节前夕,我和孩子们已经结束了第五组“初识鲁迅”教材的学习,但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才刚刚开始。在初步涉猎鲁迅作品的基础上继续大量阅读他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我推荐的是《鲁迅全集》系列。
  读不懂没关系,我们有选择地进行导读、推进,还有讨论交流。孩子们最喜欢阅读的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因为成集子的短篇小说和散文他们还是第一次读呢。里面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也深深吸引了孩子们,除了熟知的闰土,还有阿Q、孔乙己、祥林嫂、涓生等等。喜欢朗诵诗歌《自题小像》《自嘲》《悼杨铨》《无题》,因为孩子们查阅资料后了解到这些诗歌都有其背景、来历,可以说,每首诗都是鲁迅背后的一个故事。鲁迅和他的作品成了我们每日必谈的话题,在思考与交流中,时时有启发和困惑,正是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我们对鲁迅的理解与认识逐渐多了起来,孩子们所写的感悟也就逐渐深刻。我们从网上和书籍中查阅大量鲁迅生平的资料,从他的经历中感受他生命成长的变化。共读《主题阅读丛书》之五“俯首甘为孺子牛”和萧红、巴金、郁达夫、藤野先生所写的文章以及联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样通过不同人物多个视角来体会鲁迅先生人格的高贵。看电影《鲁迅》,直观地认识鲁迅。办鲁迅专题手抄报,孩子们开心地张贴于教室内外的版面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寫研究鲁迅专题总结,这样对鲁迅就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编演课本剧的第一步就是教室内四排同学分别按照鲁迅童年、少年、青年、中老年不同人生阶段的故事编写剧本。写剧本,这可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孩子们皱着眉思索着,继而才见理清思路后的兴奋与迫不及待,带着一份新奇与自豪书写着,创作着。很快,孩子们陆续交来了一份份颇显稚拙的剧本,那种脸上流露出的羞涩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努力后的轻松以及并不确定是否成功的不安。他们的不安何尝不是我做这件事的不安呢?但我们终究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我告诉孩子们,读了他们的剧本,老师有了编写剧本的初稿,孩子们高兴地欢呼起来。没错,我汇集了孩子们创编剧本智慧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加工,整理成一份完整地体现鲁迅完美一生的剧本初稿,打印了10份,分发给我的同事们,还不忘把电子稿发给我市著名作家和草根导演常鸣,那已经是9月30日的上午了。下午针对这份稿子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常鸣在电话里给我的建议也很中肯,那就是剧本语言要努力口语化。
  第二天开始进入国庆节。七天长假里,我让班里的孩子们继续阅读鲁迅大量作品,并让他们用口语化的语言修改剧本,同时,深入琢磨每个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神态,准备表演。我则沉到郭于全主编的厚厚的《鲁迅全集》四卷中,阅读,思考。我还专门跑到新华书店,在书海里翻检关于鲁迅人生足迹的书籍。经过反复比较,终于选中了程争鸣著的《360度鲁迅》和朱正写的《鲁迅传》。回到家里,开始了对这两本书不分白天黑夜地读。结合对鲁迅先生作品的阅读,联系他的人生经历,对他的思想性
  就多了一些领悟与思考,他的伟
  大形象也就逐渐在头脑中清晰起来。
  再次提笔,去触及那个叫“剧本”的领域,口语化是肯定的了,经历还要具体、真实。让鲁迅从他的童年乐园百草园出场,经历少年的启蒙地三味书屋,到青年学医觉醒的日本仙台,转而回国弃医从文,书写忧国忧民的情思,直至生命结束以及亲友世人对他的哀悼与怀念:他用短暂的一生活在了人民心中。剧本结构出来了,然后就是每个环节的细化,包括旁白的流畅表达,人物对话的准确、直接,场景的形象描述。当然,还要考虑到多种形式体现鲁迅:舞蹈、朗诵、唱歌、绘画、书法、刻纸。为丰富剧本内容,我选入了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三个小故事、《有的人》
  和中学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嘲》《藤野先生》以及教材之外的诗歌《自题小像》《无题》
  《悼杨铨》和鲁迅不顾危险毅然
  决然参加进步人士国民党员杨杏佛追悼会的内容。
  10月8日,周三,正式开学。我和孩子们相聚在一起,共同交流假期关于鲁迅专题所做的点点滴滴,那份师生之间的默契和润泽的关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围绕在美好事物周围的幸福感。我把编写的剧本打印了70份,当我把长有5页A4纸文字达4825字的剧本稿子发给每个孩子手中时,他们边读边惊叹老师的“大手笔”,但是,当我说要把稿子背会时,孩子们的小嘴巴硬是怔怔地张大了半天,无疑在问:怎么可能?那可是近五千字的稿子呀!我告诉孩子们,没有什么不可能,越是有困难的事情越值得我们去做,这才能品尝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啊!背诵稿子没问题!咱们先去理解鲁迅童年、少年的故事,这是第一页的内容,在理解中的背诵可就容易多了,很快,一只只小手举起来,向我示意背会了。接着就是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直至第五页。五页的稿子就在这周除了上语文课后剩余不多的时间和回家后的夜晚里硬生生地让孩子们啃了个差不多,周末再巩固一下吧。日历指向10月13日,周一。检查背诵剧本稿子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全班大多数同学都背会了,而且非常流利,那份挑战困难后的喜悦明显地写在脸上。只有个别的孩子背起来磕磕绊绊,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没关系,孩子们,我知道你们都尽力了,也已经尝到了挑战的甜头,这是个好的开始。每个角色在孩子们的心中也该有了一定的位置,对,竞选角色。教音乐的朱佰玉和孙丹阳两位老师也参与进来,一起做评委。孩子们一个个站到黑板前演绎对剧本中角色的理解,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呢,渐渐地就争着上台表演。一个个角色就这样花落全班59个同学中。   这个周的课余时间可以说都献给了鲁迅剧本。跳舞《有的人》《无题》,除了有教我班音乐的孙丹阳老师的指导,课间孩子们还会跑到楼上无人的走廊里去练习,回家也不忘回顾练习。朱佰玉老师则轮流带领少年鲁迅组、青年鲁迅组、中老年鲁迅组的同学到楼上狭窄的走廊排演。我则在教室里指导孩子们读旁白和朗诵诗歌。孩子们还在反复的表演中不停地向我提着建议,郑浩哲演的是学生干事,他向我纠正在仙台学习的鲁迅不能称作鲁迅,应该是周树人,他那时还没笔名呢。看,孩子们也在思考,他们小小的生命里也有了对鲁迅角色的不同理解!
  孩子们刚开始表演角色时,是生硬而不协调的,说出的话、做出来的动作几乎都变了样,怎么看也不像剧本中的角色。这也难怪,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根据剧本演出啊!我提醒孩子们,要想演好就得实现角色自居!这种训练是枯燥的但也是有趣的,时不时会因为某个孩子不恰当的表现而笑场。但懂事的孩子们即便在课间也会找个角落凑在一块来讨论研究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和神态,在参与中他们有争执,但也在争执中学会了调和矛盾,培养了合作意识。服装呢?除了学校有些备用服装就是孩子自己回家借,有些衣服学校同意网购。周六上午,我、朱佰玉老师和孩子们商量到启正楼五楼彩排一次,孩子们欣然同意,他们已经喜欢上了表演的感觉。家长们收到信息后也非常支持。
  周六上午,孩子们全部到齐,像赶赴一个神圣的约会一样,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从主持人、剧本人物到舞蹈演员,我们需要把一个完整的剧本串联起来,上周都是分开练习的,只有启正楼五楼大厅有足够的场地展示,这是上周的训练结果。可展示的最终结果告诉我和朱佰玉老师:糟糕透了。乱而无序,轮到谁上场,要嚷嚷一阵才知道;读旁白的还好些,但站位不合适;跳舞的还很连贯,但疏密间隔还需指点。从主持人宣布剧本故事开始起,我和朱佰玉老师再次逐一点拨、指导,每一个字、每一个神态动作都不放过。终于,从上场到退场有了一个还算清晰的流程。
  10月20日到校。这个周末就要展示我们的活动成果了。网购的衣服也陆续回来了。孩子们换上衣服后的那份新奇和开心让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忍不住抓起手机拍照让他们看看自己的形象。这周的大多数活动时间都被鲁迅剧本占据了。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来演绎鲁迅:朗诵、舞蹈、唱歌、表演、绘画、书法、刻纸。这期间,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也给了不少建议。剧本我是改了又改,只要能更合理地展示鲁迅一生,我是不厌其烦地修改。孩子们付出的更多。隋事翰兼任小主持和藤野先生两个角色,感冒了的他嗓子都哑了,我让他放低声音,只练习一下语气和表情即可,可他固执地一定要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郑浩哲因为找不到表演学生干事的感觉还哭过鼻子呢,但轮到他的时候他还是带着泪痕上场。家长也参与进来,帮了不少忙。孙淑馨的爸爸给下载了《无题》音乐原唱和伴唱MP3;李京鸿的爸爸制作了玩耍的道具滚圈;程馨的爸爸把女儿写的关于鲁迅诗句的书法作品干脆装裱起来展示。时间就是在这些感人的琐碎中过去了,孩子们的表演也逐渐纯熟、自然与流畅,上场、展示、退场,是那么训练有素,加上穿上合适的服装,孩子们更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剧本中的人物了,一招一式都透露着认真与用心。整个训练过程孩子们井然有序,忙而不乱,是生命舒展的美好状态。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6日上午,兴奋的小家伙们不到七点就陆续来到教室。第三节下课铃声响起,刚才上课班级的孩子们有序而出,我班孩子鱼贯而入,整齐地站到舞台西侧区域。开始上课,两个小主持上台,开始了动情的主题导入。接下来是四个同学对百草园倾情叙述,而在三味书屋跟随寿老先生学习的鲁迅让孩子们把他的聪明机智和勤学好问表现得淋漓盡致。青年鲁迅学医日本仙台,藤野先生的叮嘱与肯定,日本学生干事的歧视与质疑,真相大白后鲁迅的坚毅,在孩子们这里有了很好的体现。老年鲁迅和弟弟周建人救治车夫,和侄女谈《水浒传》、谈碰壁,听到杨杏佛被暗杀后不顾被杀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参加追悼会,孩子们也在尽力诠释着鲁迅的慈祥、亲切、乐观和勇敢坚定。朗诵《无题》、演唱《无题》,朗诵《有的人》,用自己的声音和翩翩的舞姿传达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结尾部分,全体孩子们都是在用全部的心思来朗诵鲁迅、赞美鲁迅、书写鲁迅、刻画鲁迅啊,那一幕场景成了最完美的定格。整个过程,孩子们的表演无一疏漏。他们用自信满满的演出展示了最好的自己。或许,场上响起的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是对孩子们精彩表现的最真诚的肯定。
  这个课程的穿越历时近一个月,虽也有磕绊和缺憾,但我们在尝试和探索中提出了不少创意和想法,整合多种资源,最终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变不可能为可能。在穿越的途中,师生接受挑战共同成长以及由此培养起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可以让我们在以后探索的路上走得更加执着与坚定。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古城西安的雁塔脚下、曲江池畔,是一片流淌着汉唐风韵的土地。2010年9月,西安市曲江新区管委会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兴办的一所公办性质完全中学——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凭借丰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学校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1月12日,《教育》记者采访了该校。  创建灵活的体制机制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的建设及办学经费由曲江新区财政全额承担;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
《中小学管理》2015年第3期刊登沙培宁的文章指出:就像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与一些“关键事件”相遇,并深受其影响一样,每个学校在发展中也都会自然产生或有意“创造”出一些“关键事件”。如何挖掘这些“关键事件”的独有价值,寻找其对学校发展的意义,考验着校长的领导智慧。一些高明的校长总会巧妙地从大家共同遭遇、鲜活可感的“关键事件”入手,一步步升华其管理价值与教育价值。他们总能找到更“上位”、更触及本质、更
2015年寒假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北师大魏锐老师跟笔者商量是否可以一起参与项目学习实验教材“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部分的编写,这几乎是笔者第一次听到“项目学习”的说法。笔者参与的内容与物质结构有关,编写思路中融入了科学发展史的背景线索,这些都很有意思。为了能较快地进入状态,笔者利用寒假的时间先开始了自主学习。  一、自我预热阶段  笔者利用寒假先进行热身准备,于是去图书馆准备借几本与物质结构有关的书。
“如何体现教育公平?既然公平的本义就是惠及最大多数,我们就该具备突出重围的勇气,让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从事了32年教育工作的沈健,自2008年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以来,一直积极用改革来破解教育领域的沉疴,从教育公平、高中课程基地到学前教育,教育领域改革的“中国梦”已初步绘就。  为教育公平“开药方”  对于“教育公平”问题,沈健开出药方,“应该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既
关键词 缩短学制  关键词解读  缩短学制,每年都会在两会上引起关注。这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赞成者认为:学生早点毕业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适应社会,稳定工作,有充足的时间恋爱结婚。反对者认为:缩短学制会加重学生负担,还会导致学生质量下降。当然,改变学制“牵一发而动全身”,教育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认真调研,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一些地方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8月5日,北京市教委表示:将推动中小学健全劳动教育体系,在原有劳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加强动手实操内容。此前,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拟用3年至5年时间,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对此,北京市7月31日正式施行《北京市实施教育部的课程计划(修订)》,强调有关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有适当
学习能力指导课包括学生结构化预习小组讨论、展示对话、问题生成等十种学习能力的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问题导学学习模式,其核心任务是使学生亲身体验各学习过程,初步具备进行问题导学的学习能力。  这里结合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马红老师的一节学习指导课进行说明,这节课以《林黛玉进贾府》为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展示对话学习能力”的训练。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教师指定本节课的主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电脑已成为教师的必备办公用具。不少学校尝试着用电子备课来替代传统的纸质备课。  电子备课,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不但实现了智慧共享,更给教师节约了时间。因为传统的纸质教案,写起来不但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重复利用价值低。因此,力主纸质备课,排斥甚至反对电子备课的领导者,不仅是跟不上时代发展,对电子备课的优势认识不足的问题,而是官僚主义思想在作怪,是一种管理上的懒政行为
2015年广西学雷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青少年学雷锋统一行动日日前在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普罗旺斯社区正式启动。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学雷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点组织了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深入推进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此次志愿行动将动员广大青少年在互联网上主动弘扬正能量,营造理性、和平、有序的网络舆论氛围;自觉抵制负能量,對负面网络信息,坚决抵制、主动驳斥、积极举报;自觉增强网络文明素养,遵守互联网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为了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教师要设计多层次的学习环节,要让学生有充分的经历,有想象的空间,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点,引导学生的认识向周围扩散开去,从而帮助他们突破思维束缚。本文结合二年级“认识方向”的教学,从不同侧面来剖析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  运用迁移,向生活“取经”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件会让他们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