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点体会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an2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讲究提问的艺术,是各个学科都要关注的问题,而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尤其要关注提问的艺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喜欢探究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他们富于想象,恰当的提问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既满足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也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问法;课堂气氛;教学效果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懈追求的基本目标。怎样创建高效的课堂?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
  首先教师就应该有超乎常人的热心、爱心、专心、耐心、决心才行。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
  具体可以这样做:
  1.一个学期至少应该上8节多媒体历史视听课。给学生创造一种更为直观的和感性的机会,去体验自己应该学会的历史知识。学生学会了,也就感兴趣了。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快乐和学习的主动性。
  2.多用描述性的语言,少用评价性的语言。多一些激情来面对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平等、轻松地和学生相处。据我观察,学生对高高在上的老师只会避而远之,更不会说喜欢,不喜欢你,又怎么会喜欢你的课呢?要让学生在课上能抬起头,爱答问,敢答问,会答问。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避免传统历史课上的“满堂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努力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手握真理的知识权威。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创新、学会思考。
  二、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
  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对于一些学习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浓,极容易游离在课堂之外的学生,如何使他们参与课堂,体会学习的快乐?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会设计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提问的目的在于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切入主题,获得直接的答案。如:中共“一大”何时召开?《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都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决定?这种提问主要是通过师生的一问一答,帮助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并适时地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采取一种迂回的提问方法,退中求进。问在此而意在彼,曲径通幽地引入主题,从而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例如,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初中学生往往分不清什么是主要原因,什么是次要原因。于是可以设问“有人说都怪林则徐,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人也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中国也就不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此你怎么看?”这种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意制造矛盾的发问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辩论的方式,澄清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从而深刻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发展的必然性,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也可以,启发成绩较好的学生,纵向联系一个国家的几件大事,或者横向对比多个国家的同类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辩论、总结、归纳出书本上没有的认识、启示等。例如: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件大事带来的影响?可以使学生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说,只有共产党才可以拯救中国这个结论。”引导学生,归纳苏联(俄)历史上的几次社会主义探索,并用学生熟悉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做横向比较。可以使学生明白,只有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类似的做法,最终使这部分优等生,在熟记了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又拔高了认识;得到了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这样做也非常符合当下包头市中考的要求。当然,不管设计什么问题,都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符合当今期末考试和中考的要求。
  三、要对问题进行分解
  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要将问题分解才能讲解清楚。这时的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
  如:《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在何时颁布的?“叛乱地区”指的是什么地区?该文献起到怎样的历史作用?还可以这样设问:“人们都说创新指的是放弃旧事物,创造新事物。(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在十月革命的启发下,走过俄国式的城市革命道路,但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共走上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指什么?(2)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中共走了哪些弯路?改革开放开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道路上,做了哪些过去不会做也不敢做的事?(3)请你根据以上问题的答案,总结中共历史上的四大创新?”或者,还可以这样设问:“(1)20世纪中国的哪次革命打倒了皇帝的统治?(2)20世纪中国的哪次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3)20世纪的哪件事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4)20世纪的哪件事,标志着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5)思考: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这样,通过几个设问,加上教师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很快就得到相关结论,因而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可以这样做,“启发学生思考: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美国、拉丁美洲、印度、日本、中国都做了哪些事情?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近代美国,现代中国都做过哪些事情?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办了哪些事情?带来什么影响?为了发展经济,美国、日本、中国自古以来进行过哪些改革?根据以上问题的答案,思考:一国要发展,必须具备哪几种要素?学生通过一个一个解决问题,也就知道了答案——必须具备独立、统一、创新三个要素,一个国家才可能快速发展起来。”
  善教者,必善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设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从中获取知识、经验、方法。也只有巧妙地提问,方能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创建真正高效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激发兴趣—欣赏交流—模仿练习—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即“六环递进教学法”的研究来满足高段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尝试黑白木刻的表现方法和审美规律,并能从生活角度出发,进行自我表现的艺术创造活动,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六环递进教学法;黑白木刻;实践研究  第一环:激发兴趣,带领学生打开木刻之门  一边看画一边听老师讲故事是学生喜爱的形式,好听的故事、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不容乐观,学生一味地与数学公式和题海奋战,忽视了身边存在的数学知识,把数学当做一门枯燥的学问,只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学习。以人教版为例,就小学数学课堂联系生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将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关键词:生活实际;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文本,将阅读与写作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读中指导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关注;积累;仿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更要关注到学生倾吐和自我表达技能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一部分是通过作文能力来体现的,但是,大多数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写作文时,学生常常冥思苦想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纵观我们小班的游戏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比较喜欢搭积木,喜欢玩橡皮泥,喜欢穿珠子,很少有幼儿会选择去看书。即使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进了阅读区,也只是
摘 要:简笔画因其具有简单、形象、幽默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简笔画巧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简笔画能够使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简练、活泼。先对简笔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阐释,然后浅析了落实简笔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性应当遵循的原则,希望对提升教学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简笔画;课堂教学;积极作用  韩愈的《师说》曰:
摘 要:现行的品德教材以图为主,实践中教师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搜寻相关资料,拼凑教学内容,课堂出现很多华而不实的泡沫现象。因此,简单而充实的品德课堂成了泡沫之后的真需求。从三方面来谈小学品德“简单”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与思考:其一是一脉相承,杂而不乱;其二是借力教材,化繁从简;其三是物有所用,华而实在。创设“简单”课堂,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关键词:小学品德;实践;思考 
摘 要: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在杂志上看到一则消息,就是西安市一家小学给部分孩子配发“绿领巾”,原因是由于这部分学生学习、品德方面稍微有些差异,为了激励这部分同学早日戴上红领巾,所以就有了放学的队伍中一部分孩子带着鲜艳的红领巾,而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因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谴责这种无形暴力对孩子们的摧残。暂且不论这种动机的好坏,单从结果来看,这无疑是对那部分“绿领巾”同学的伤害,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
摘 要:顺应教育,就是要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问题在于教育者是否拥有一双发现才能的眼睛,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含义,即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顺应教育;真谛;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认知程度;差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参与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十余年,从最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小学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小学生作为有其独有特点的特殊群体,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具体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注意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当课堂比较枯燥时,小学生的注意力便不会集中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上。为了保证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吸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