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韩丁先生于2004年5月15日在美国波士顿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5岁。我为失去一位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而深感悲痛和惋惜。
韩丁先生曾任美中人民友好协会第一任主席,受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是中国农业部高级顾问,1988年被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韩丁先生英文名为威廉·比尔·辛顿,1919年出生于美国一个教师家庭,在母亲的良好影响下,自幼勤学向上,年仅17岁就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系。不久,他怀着探索社会和人生的抱负周游世界奔赴远东来到中国东北。他满腔热情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宋庆龄、邓颖超等的多次接见和赞扬。
周恩来总理称他是“同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的老朋友”。
邓小平评价他“为中美友谊作出了卓越贡献”。
邓颖超说,韩丁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追求进步,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
韩丁先生和我在工作中建立了友谊。为了发展长治市和美国雷丁市的友好关系,1988年他邀请我到美国访问,后来两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韩丁是一位记者。1945年韩丁随美国战情新闻办事处到过重庆,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宋庆龄等老一代革命家和许多民主进步人士。在国共两党谈判期间,韩丁在进步与倒退、光明与黑暗的激烈交锋中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并写了许多文章揭露国民党的腐败无能。
韩丁是一位农业生产者。1988年我访美期间在他家住了3天,他带我参观了他的农场。他说:“在张庄一个劳动力一天生产8公斤粮食,我一个人种1000多亩地,一年只劳动150天,能产粮食75万公斤,平均每天生产粮食5000公斤。在我的农场,耕种、除草、收获、干燥、储藏一系列工序都是机械操作,提高了劳动效率。中国也应该想法提高农业劳动效率。”
韩丁是一位农业专家。他受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我国农业部高级顾问。1948年底在河北冀县创办拖拉机培训班,为我国培训了第一批驾驶员。他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他在长期的调研中,对中国的农业出路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且身体力行、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实地推广,并从联合国争取到资金在我国建了6个农机化试验点。1978年他在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国农业部作了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前景的长篇演讲,对中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建议,《人民日报》曾报道韩丁的好建议。1979年在韩丁帮助下,山西省批准在张庄搞了500亩玉米农机化试验田,在村长王金红带领下,一鼓作气使玉米种植15个主要生产环节都用上了机械,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益。1987年由韩丁提供经费,王金红赴美参观了美国的农业机械,回国后王金红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做了汇报。在韩丁的帮助下当时张庄的农机化在全市和全省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韩丁是位友好使者。他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发展中美人民的友谊。为了这个宏伟事业,他不畏艰难、勇于斗争。1953年他刚回到美国,就受到跟踪、监视,他毫无畏惧。他在美国宣传中国、介绍张庄,让美国人民了解中国。这在当时实在是难能可贵。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他又邀请了我国高层农业专家赴美考察,学习美国的先进农业。1992年他牵线搭桥使长治市和美国雷丁市结为友好城市,并且为我市刺绣生产引进了来料加工刺绣产品项目。几十年来跟着韩丁《翻身》一书来张庄考察、旅游、了解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美国、加拿大、英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学生达500多人。
韩丁是位作家。1948年的春天正在我国北方大学任教的韩丁,以观察员的身份随同土改复查工作队到了长治市的张庄村。他同农民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开会,同张庄人民在严酷的斗争和艰苦的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在张庄住了8个月。土改复查结束时,他已收集了20多斤重的材料,背着它徒步东下太行山。他到了河北冀县又办起了拖拉机培训班。这是正值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飞机天天来轰炸,有时他钻到麦地里,有时躲在农村碾盘石头下,还要用身体压在材料上保护着它。1953年他回到美国,一下飞机所有材料全被海关扣押。为此他状告美国政府,要求归还他的材料。他一边打工赚钱维持生活,一边打官司。10多年的官司使他几乎倾家荡产。经过他长期的坚强斗争,韩丁终于胜诉,要回了被没收的材料,并得到了赔偿。1966年,他的报告文学《翻身》一书终于出版了。韩丁在《翻身》一书中真实地反映了我市张庄村土地革命中,农民斗地主、闹翻身求解放的史实,热情歌颂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本书后来被译为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中文和孟加拉文7种文字出版。英国作家大卫·哈利还将《翻身》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广为流传。新中国建设之初他以农业机械化为背景写了纪实文学《铁牛》,又以张庄为背景写了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深翻》等等。韩丁对张庄蹲点研究了50多年,从中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他写的《翻身》这本书把中国革命介绍给全世界人民,这就是他对中国人民的支持,也是他的最大贡献。
韩丁先生给中国物质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带给中国的精神和观念价值是巨大的。他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为促进中美人民的友谊做出过努力,这些都载入史册铭刻在丰碑上。作为一位国际友好人士,韩丁先生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尊敬和爱戴。
(2004年5月20日)
作者系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
韩丁先生曾任美中人民友好协会第一任主席,受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是中国农业部高级顾问,1988年被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韩丁先生英文名为威廉·比尔·辛顿,1919年出生于美国一个教师家庭,在母亲的良好影响下,自幼勤学向上,年仅17岁就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系。不久,他怀着探索社会和人生的抱负周游世界奔赴远东来到中国东北。他满腔热情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宋庆龄、邓颖超等的多次接见和赞扬。
周恩来总理称他是“同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的老朋友”。
邓小平评价他“为中美友谊作出了卓越贡献”。
邓颖超说,韩丁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追求进步,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
韩丁先生和我在工作中建立了友谊。为了发展长治市和美国雷丁市的友好关系,1988年他邀请我到美国访问,后来两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韩丁是一位记者。1945年韩丁随美国战情新闻办事处到过重庆,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宋庆龄等老一代革命家和许多民主进步人士。在国共两党谈判期间,韩丁在进步与倒退、光明与黑暗的激烈交锋中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并写了许多文章揭露国民党的腐败无能。
韩丁是一位农业生产者。1988年我访美期间在他家住了3天,他带我参观了他的农场。他说:“在张庄一个劳动力一天生产8公斤粮食,我一个人种1000多亩地,一年只劳动150天,能产粮食75万公斤,平均每天生产粮食5000公斤。在我的农场,耕种、除草、收获、干燥、储藏一系列工序都是机械操作,提高了劳动效率。中国也应该想法提高农业劳动效率。”
韩丁是一位农业专家。他受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我国农业部高级顾问。1948年底在河北冀县创办拖拉机培训班,为我国培训了第一批驾驶员。他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他在长期的调研中,对中国的农业出路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且身体力行、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实地推广,并从联合国争取到资金在我国建了6个农机化试验点。1978年他在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国农业部作了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前景的长篇演讲,对中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建议,《人民日报》曾报道韩丁的好建议。1979年在韩丁帮助下,山西省批准在张庄搞了500亩玉米农机化试验田,在村长王金红带领下,一鼓作气使玉米种植15个主要生产环节都用上了机械,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益。1987年由韩丁提供经费,王金红赴美参观了美国的农业机械,回国后王金红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做了汇报。在韩丁的帮助下当时张庄的农机化在全市和全省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韩丁是位友好使者。他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发展中美人民的友谊。为了这个宏伟事业,他不畏艰难、勇于斗争。1953年他刚回到美国,就受到跟踪、监视,他毫无畏惧。他在美国宣传中国、介绍张庄,让美国人民了解中国。这在当时实在是难能可贵。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他又邀请了我国高层农业专家赴美考察,学习美国的先进农业。1992年他牵线搭桥使长治市和美国雷丁市结为友好城市,并且为我市刺绣生产引进了来料加工刺绣产品项目。几十年来跟着韩丁《翻身》一书来张庄考察、旅游、了解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美国、加拿大、英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学生达500多人。
韩丁是位作家。1948年的春天正在我国北方大学任教的韩丁,以观察员的身份随同土改复查工作队到了长治市的张庄村。他同农民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开会,同张庄人民在严酷的斗争和艰苦的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在张庄住了8个月。土改复查结束时,他已收集了20多斤重的材料,背着它徒步东下太行山。他到了河北冀县又办起了拖拉机培训班。这是正值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飞机天天来轰炸,有时他钻到麦地里,有时躲在农村碾盘石头下,还要用身体压在材料上保护着它。1953年他回到美国,一下飞机所有材料全被海关扣押。为此他状告美国政府,要求归还他的材料。他一边打工赚钱维持生活,一边打官司。10多年的官司使他几乎倾家荡产。经过他长期的坚强斗争,韩丁终于胜诉,要回了被没收的材料,并得到了赔偿。1966年,他的报告文学《翻身》一书终于出版了。韩丁在《翻身》一书中真实地反映了我市张庄村土地革命中,农民斗地主、闹翻身求解放的史实,热情歌颂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本书后来被译为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中文和孟加拉文7种文字出版。英国作家大卫·哈利还将《翻身》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广为流传。新中国建设之初他以农业机械化为背景写了纪实文学《铁牛》,又以张庄为背景写了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深翻》等等。韩丁对张庄蹲点研究了50多年,从中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他写的《翻身》这本书把中国革命介绍给全世界人民,这就是他对中国人民的支持,也是他的最大贡献。
韩丁先生给中国物质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带给中国的精神和观念价值是巨大的。他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为促进中美人民的友谊做出过努力,这些都载入史册铭刻在丰碑上。作为一位国际友好人士,韩丁先生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尊敬和爱戴。
(2004年5月20日)
作者系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