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校校通”信息技术工程的全面实施,网络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有效运用,从而为优化语文课堂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 情境引导,让学生真切体验
  
  教师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把一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图像、动画或专业网站等形式展示出来,创造活泼自如的教学情境,既能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教学《海底世界》,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看到过大海深处的景观,缺乏直观认识,教师就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材料,编辑、制作成精美的教学课件,将海底奇特美丽的景观和各种各样的鱼类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目睹了这些画面,情绪高涨,加上老师的讲解,如身临其境,真正认识到“海底世界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但使学生真切感受阅读内容,而且有效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媒体还能通过网络资源为阅读教学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课文《秦兵马俑》,这是一篇远离现实生活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会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搜集许多关于秦兵马俑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秦兵马俑”专业知识网站,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比如当教师问到:“为什么说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学生点击相关内容,屏幕上立刻展现出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和众多形象鲜明的兵马俑。网络多媒体的再现,取代、超越了教师的讲解,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秦兵马俑,认识了秦兵马俑,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激情。
  
  二、 激情设疑,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根本。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课件融声、光、情、景为一体,具有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领域,激活并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学《莫高窟》一课,当学生们都为祖国拥有这样一座“艺术宝库”而自豪时,我又点击了“莫高窟学习网站”,播放了帝国主义列强抢劫视频,当学生看到这座艺术宝库被可恶的帝国主义列强蹂躏时,心中一下子激起了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群情激愤。这时,我又话锋一转,设置疑问:“为什么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敢如此猖狂地侵略我国?”学生纷纷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回顾往昔,珍惜现在,畅想未来,在热烈的讨论声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新世纪的责任感也更明确了。
  
  三、 激活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把优质网络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中介,也可以实现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网络和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电教手段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始终保持思维的活力。比如在教学《雾凇》一课第2自然段时,先过渡: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样形成的?然后播放了从网络上收集的雾凇形成的解说动画,让学生仔细观看后再读课文,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是雾凇?它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就很快地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来,这样师生交流的气氛就活跃起来。接着,抓住时机出示有关文本视屏图像画面的课件,并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体会雾凇是逐渐形成的,抓住“最初……逐渐……最后”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再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学生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
  实践证明,动态的、互动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愉快情绪。语文课堂教学有了一双被网络资源激活的翅膀,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单位:如皋市江安小学)
其他文献
《蘑菇该奖给谁》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白兔和小黑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告诉学生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但“虽败犹荣”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深”了一点,如何引领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好?教学时我做到扣读导悟、读中见悟,使寓意自然呈现。  【教学片段】  师:清晨,兔妈妈要出门采蘑菇了,临走的时候怎么嘱咐两个孩子的?  生:兔妈妈嘱咐孩子们要好好练习跑步。  师:如果你
目的 探讨小剂量羟考酮(0.05 mg/kg)注射液复合依托咪酯、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92例行无痛结肠镜
一、 初读:凭借实物比较,引起理解  课伊始,将实物蜗牛与长着翅膀的蜗牛图同时呈现出来,通过比较,问学生:“原来的蜗牛长什么样儿?蜗牛的翅膀到哪儿去了?它的奖杯怎么会变成硬壳的?”在一个个小问号的牵引下,使学生生疑,产生好奇和阅读期待,激起理解的愿望。  二、 精读:凭借情境想象,形象理解  采用问题引导,自主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展开想象,再现情景;再在形象中理解词句,以培养学生初
一、 扣字导入,激发情感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菩萨兵》。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字。其中“藏”这个字特别难写,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联系课文,由“藏”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生:藏族。  生:藏民。  生:藏胞。  师:藏民就是藏族的人民,为什么还会称藏民为“藏胞”呢?  生:因为藏民是我们的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师:课文中谁把“藏民”称为“藏胞”的?
[教学片段一]:李广是谁?  1 出示文本:这位“夜引弓”的“将军”就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  2 对于“神勇无比”一词,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太勇敢了,就像神一样。  3 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为什么称李广为“飞将军”?  4 带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中《西汉名将——李广》一文,了解李广在与匈奴的多次战争中
[案例]《三顾茅庐》(苏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  师:同学们,“嚷”是什么意思?  生:喊。  生:叫。  生:说。  ……  师:“嚷”字是口字旁,说明它跟“说”有关系,请大家注意,“嚷”字之中有三张“口”,因此是怎样地说呢?  生:大声地说。  (出示句子——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师:嚷字有三张口,我就请三位同学来“
期刊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它的语言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大,写的又都是古人古事,其中许多意境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这些特点为古诗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静态”变成“动态”,使“抽象”变为“直观”,使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变为有“声”、有“色”、有“形”。课堂中运用电教手段,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    一、 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