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梦想与现实的强力角逐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启用“横漂”担任主演
  尔冬升是香港著名的导演、编剧、监制,他从1985年转型做导演,执导了像《千杯不醉》《门徒》《枪王之王》等带有浓郁“香港性”的电影,而《我是路人甲》是他执导的又一力作。此片一反常态,以横店实地取景,全部启用一些真实的“横漂”担任主演,以半纪实的形式叙述了一批怀揣着“演员梦”的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而像袁咏仪、吴彦祖、冯德伦、方中信、许鞍华等大牌明星与导演却成了电影中的绿叶,这在众多电影当中,确实是独树一帜的。此外,该电影是尔导自己投资,采访三百多名群演,耗费三年拍摄的,其中的努力与艰辛不言而喻。
  总之,此影片没有明星光环,没有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甚至没有投资人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对于尔导来说,的确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冒险。但他并没有在种种困难面前放弃,而是凭着满腔的热血与才华,给了电影幕后那些“隐形人”一个登上大屏幕、实现“演员梦”的机会,这对于一个生活条件优厚,一进演艺圈就担任主演的尔导来说,他能把目光聚焦在小人物的题材,并启用小人物担任主演,从而将要表达的人文主题完美地呈现出来,这与其他一昧追求利益的商业片相比,更能体现出尔导深刻的人文关怀及用心良苦。下面,笔者通过具体分析草根演员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摇摆与挣扎的悲喜人生来探索此片的价值与意义。
  二、“横漂”对奢华“演员梦”的艰难追逐
  在电影《我是路人甲》中,尔导采用了常规化的剧情,把一组草根人物锁定在横店这个相对封闭的叙事空间里,用零散的故事线进行穿插交织,将横店这个承载着无数年轻人演员梦的“东方好莱坞”赤裸裸地颠覆了,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不再是一个造就明星的殿堂,而是塑造了一个到处充斥着拥挤、欺诈、盘剥、辱骂的肮脏世界。但这个世界却蕴含着巨大的表现空间与价值,它把来自天南地北的草根演员聚集在一起,充分展现了一群不同类型的底层小人物追梦的心酸历程。
  其中之一就是影片的男主角万国鹏,他是勤奋努力、乐观积极一类人的代表。万资历平平,更没有表演经验,但还是怀着热忱来到横店追逐梦想。在追梦期间,他每天早起等通告,不管工作多么辛苦,他都珍惜着每一次得之不易的机会,认真完成;在遇到其他群演对他倾轧殴打时,他依旧乐观面对,不轻言放弃。终于他被著名导演选中,委派到北京训练,这算是他追逐梦想的一次飞跃。可与之俱来的就是爱情与事业的冲击。女友在经历一系列的打击后,对拍戏越发失去希望,因而知道男友培训的事后,决定分手。两人在天台上的心酸对话,尤其是万说“横店不是假的,我没本事才是真的”,将一个路人甲的痛苦无奈刻画地深入骨髓,深刻地把理想在冰冷现实下的虚弱模样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结局万国鹏还是在自己的努力下,重获女友的理解,在事业上也有了些许起色,最终他成了《我是路人甲》中与梦想靠得最近的一个。
  其二是影片中的魏星。他是自视过高、不愿直视真实自己的典型代表。与电影中所有路人甲相比,魏有着较高的平台,他曾拍摄过微电影男一号,也正因如此,他开始自我膨胀,群演他不跑,一般角色他也不拍。就像女友林晨所说:他不接小角色却一心想当一线演员,结果反而像窗外墙上的那块钟,坏死在了原点。在一次作为特约的拍摄现场,他因与其他演员的不同待遇而产生心理落差,最终将女友为他争取来的角色拱手让人。后来,为了节约用钱,他跟林晨搬进了更加脏乱的出租房,一直理解他的女友终于精神崩溃,冲着魏声嘶力竭地哭喊,喊出了所有小人物的无奈与心酸,令人心疼。在影片结局,魏在爱情与事业的选择中,选择了后者,他离开了横店及深爱的女友,两人最后隔窗观望,难过、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其三,影片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开着小饭馆、待人真诚、有稳定收入和一定人脉关系的沈凯。他是一个有着虚妄理想与偏执信念的人,梦想有天能成名,因而天天带着狐朋狗友在自己的餐馆里胡吃海喝打关系,好不容易争取到一重要角色,在他以为离梦想越来越近时,妻子怀孕了。这个意外打破了沈的人生规划,他强烈要求妻子为自己的梦想服务,在两者起冲突时,他抛弃了怀孕的妻子。这种对梦想的过于虔诚与对现实的不负责任,最终毁掉了沈的一生。在拍片现场,他因过大的精神压力击溃了最后一道心理防线,演员梦落空,他最终以疯掉收场。影片里,当镜头扫过沈凯披着床单,光着脚丫满大街跑着背台词时,这种底层人物的心酸与悲剧结局俨然已深深地刻在了观众心中。
  在影片中还有一些路人甲,他们虽不是电影中的主演,却同样对故事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人物分别是有着过人资质的王昭以及相貌平平的覃培军。王昭是空有理想却眼高手低,不思进取的代表。他形象气质佳却不会利用天然优势,总相信有天可以称霸影坛取代古天乐,却不想从基础做起,结果一次次地与机会擦肩而过;而覃培军,他与万国鹏同样努力,珍惜着每一次机会,可因自己形象问题,苦求机会不得,不过他从来没想过放弃,就像他在电影中所说:“能在太阳下面活着,已经很好了。”因而他胃口小、不贪婪,只要一直为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着,就是覃培军最大的梦想。
  总之,尔导设置的每个角色都真实独特,真情动人,他将“横漂们”奋斗与挣扎的真实状态搬上了银幕,这不仅是对草根演员的重视,同时也深怀着对普通人的关注。远离横店之外的大千世界,现实中的我们也深陷其中,因而我们同样都是路人甲。尔导的这部电影,成功喊出了众多小人物的心声。
  三、 导演对该电影的深度表达与特殊建构
  如上所述,这部电影并不仅只局限在“横漂”这个群体,草根演员梦想的幻灭、迷茫、坚持等悲喜交加的故事,代表着追逐梦想的每一个平凡人。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不管什么行业什么领域,几乎每个人都曾做过地位卑微的“路人甲”,因而横店只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这个社会的笼罩下,我们都不是局外人。所以,当《我是路人甲》上映后,就有不少人为其写下影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梁朝伟的那篇《听见流星的声音》,他认真追忆了自己做“路人甲”时的彷徨:“戏里的每一个路人甲,从初入行时的不知所措,到演戏时的每一次用力过猛,都会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就好像看到了30年前的自己。”[1]林青霞也特意为此电影撰写文章,声称曾经的自己也是路人甲。而影视圈外的我們这些小人物,同样深有感触,虽然经历的故事与他们不同,但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卑微、彷徨、心酸却别无二致,这也难怪此电影让无数观众动情落泪。   影片上映后,也有许多非议,有人说这部电影缺乏情节的起承转合,过于模式化;有人说演员的表演略显生涩,演技差。而我认为《我是路人甲》的成功恰恰在于没有运用电影中常有的强剧情,恰恰在于选用了这些不起眼的草根来演绎自己的生活。首先,电影中运用的几条主线看似杂乱零散,没有太大交集,可却通过慢摇的长镜頭将追梦人不同的生活状态、不同的挣扎历程完美地展现了出来,与观众——那些在某个角落里默默为梦想执着奋斗的路人甲们,在情感上产生了最深层次的共鸣,从而为他们腾出了更多的空间来深入思考。其次,选用群演担任主演不仅给无名无姓甚至一辈子都不会露脸的隐形人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而且更能进一步塑造内容的真实感,他们每一次的迷惘无奈、每一次的绝望呐喊,都源于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尔导曾在一次分享会上说:“我让一个男孩即兴表演‘迷茫’,他那眼神令我和赵良骏导演都看呆了,从来没有哪个演员表现出如此迷茫的神色。”[2]可见,草根演员虽然演技存有一定的缺陷,但他们的眼泪,他们的一颦一笑都是发自肺腑,更真实动人,更增添了影片的蓬勃生命力。
  此外,在该电影中,尔导还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镶嵌在了影片始终。所谓复调就是“众多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他们各自的世界被结合在了某种统一的事件之中,他们之间互相不发生融合,而是处于彼此交锋、对话与争论之中”。[3]在影片里,尔导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没有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这些草根演员,而是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自由来阐释对演员梦的追逐与理解,真实还原了一个“横漂们”挣扎艰辛的生活图景。毋庸置疑,电影呈现的主题是一场梦想与现实的强力角逐,但又该如何对待两者?结尾万国鹏获得女友对他事业的支持与理解;沈凯的梦想破灭,最终疯掉;魏星与深爱的女友分道扬镳,登上了北上的火车,继续迷茫地摸索;王昭、覃培军等人依旧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以往的生活,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期盼着……这些路人甲们对于梦想,或坚持或放弃,或成功或失败,或疯或傻,尔导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干预观众,对其价值观更没有任何孰是孰非的评判,而是将这既深刻又带有些许残酷的结尾呈现在银幕上,交由观众自己去决定、去反思该如何权衡丰富梦想与骨感现实之间的冲突与落差,如何看待人生的得与失。
  综上所述,《我是路人甲》具有较大的表现空间与价值意义,它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一群草根演员在追梦过程中的悲喜人生,这不仅给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提供了一个露脸出名的机会,成全了他们的梦想,而且尔导用真实的情感,书写了卑微、书写了真实,书写了小人物的期望与无奈,带有深刻的人文精神,是一部优秀的文艺电影。
其他文献
纪录片《风味人间》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跨越了六大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景拍摄。它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上的饕鬄盛宴,更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探索人类的美食文化基因以及背后所蕴育的历史文化景观[1]。《风味人间》一经播出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评为“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之一。《风味人间》的播出也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沟通搭建起了一座新的桥梁。  一、美食与人的情感羁绊  《风味人间》
【作者简介】刘莹,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文学及英语教育学研究。  电影《美狄亚》的故事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美狄亚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复仇女性,也是所有受背叛、嫉妒所苦的女性的守护神。因为爱上一个外邦人——希腊英雄:伊阿宋,美狄亚抛却公主地位、窃走国宝金羊毛、杀死兄弟,甘愿随夫远走他乡、漂泊失所。然而她的勇敢爱情和伟大牺牲最终却变成一则笑话:丈夫决定另娶公主,换取稳定名位
[摘要] 丑角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行当,中国动画曾经在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丑角”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在动画里。在动画走民族风格道路的过程中,对传统戏曲“丑角”的直接运用在彰显戏曲风格、丰富人物造型、鲜明化人物性格和身份和增加滑稽性等方面影响和丰富了中国动画,并呈现在多部动画片当中。  [关键词] 丑角 中国动画 戏曲 造型 性格 滑稽  doi:10.3969/j.
经历20世纪初期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视听娱乐媒介拥有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其所具备的教育功能也开始为社会所瞩目,美国电影研究会启动“佩恩基金研究”项目、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对教育电影的推崇等,都体现了社会对电影教育功能的认知。对早期电影教育功能观念的梳理,有助于重返历史现场,对电影史、电影与社会、电影与观众的认识都有一定意义。  《东方杂志》是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旨的商务印书馆麾下“中国历
当波伏娃将“他者”引入女性主义中后,这个概念就成为了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之一。“他者”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主体以外的一切存在。主体是可以决定自我的存在,而他者依赖于主体,是主体将自己的思想外放的结果,女性则是相对于男性的他者。从历史和文化领域的角度来看,男性一直执掌着社会的核心权力,他们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来进行自我发展。然而女性则并不拥有这样的权利,她们的形象是依照男性的期待塑造的,不论是红颜
一、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中西文化融合  全球化最早诞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加快了向全球各个国家渗透的步伐。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其本质是经济的全球化,这一点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中尤为明显。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难独善其身,不管我们有意躲避也好或是无意错过也罢,最终我们要被这股经济大潮所裹挟,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全球化最早发
[摘要]长期以来,陈凯歌一直担当着文化英雄和文化贵族的角色,他的影片也被称为精英主义模式下的叙事。但面对西方大片的冲击,面对电影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他在恪守精英立场的同时,也在作着艺术的调整,力求达到思想性与娱乐性的调和、统一。  [关键词]《无极》 艺术转型 娱乐性 浪漫主义    在中国影坛,陈凯歌素有“文化导演”的美誉,他的作品向以反思启蒙、哲理思辨见长,甚至有论者将他的电影称为作家电影、
电影《完美的世界》自1993年上映以来颇受好评。在故事情节设置上,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突破了一般警匪片僵化的传统模式,发掘出了人物身上隐藏的个性内涵,成功塑造出布奇和菲利普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部电影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有着极为深刻的内在意蕴,影片中对“完美世界”的憧憬、追求、破灭,昭示出现代人“存在”本身的危机意识,在流动的故事叙述中参杂了导演对存在主义哲学问题的自我理解和审慎思考。孤独、荒
《情妇》(Mistresses) 自从上映播出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们的热切关注。该剧的收视率在美国家庭剧里也位居榜首。该剧以四个性感美丽的女主角各自特有的情感经历为题材,探寻当代女性的情感问题。她们在剧中精彩的表演,让观众清楚地看到她们的和善与软弱、敏锐与通达、自在和自立以及遇到问题的彷徨与无助。该剧在广大观众心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剧中的她们更具代表性,她们直爽、坦率、放任自己任由情欲击败理性和道
[摘要]张爱玲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丰满而独特的母亲形象。不健全的人性预示了她们庸俗而悲凉的人生。在母爱的缺失下,她们的子女也衍生出了种种人性的弱点与缺陷。张爱玲通过母亲及子女性格和命运的抒写,表达了她对亲情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悲凉体验。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 母亲 子女 性格    张爱玲早期的叙述性小说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个案世界。她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在上世纪40年代大都市的一隅,展示了母亲这一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