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介绍一种电网过电压在线监测装置,通过特别制作的分压器,可以把电网电压转化为低电压信号,分压器的方波响应可达25nS,对分压器输出信号进行高速采集,从而对电网电压记录,记录采用CPLD及高速AD转换器来实现,采样率为50兆次/秒,从而可以对电网中的雷电波及操作过电压进行监测记录。
关键词: 电网过电压;监测;高速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20008-02
0 引言
在35KV及以下电网中,电网的过电压事故出现机率很大,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事故,但如果引起事故,其原因难以直接查明、确认,使分析判断事故的原因十分困难。目前对过电压的监测,主要集成在一些智能设备中,是一种附带功能,还没有专门的设备对过电压进行有效的记录,一般来说,市场产品对电压的记录,采样来自于PT,采样频率在10kHz以下,由于PT的铁芯响应的频谱很窄,通常只有几十到几千赫兹,而10kV 系统中出现的大气过电压的波头较陡,所以使用PT作为分压器,只是记录下了工频及其几千赫以下的真实波形,它无法反应雷电及操作过电压的状态,在雷电出现过高电压时,即使高电压损坏了设备,此电压值也无法被记录,从而无法判断问题的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宽频带分压器、高速AD及CPLD采样、使用工控机存储的方案。
1 装置组成
本装置主要由高压分压器、高速AD及CPLD、工控机构成,其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结构框图
整个系统以工控机为主控制单元,通过人机接口设置对母线的各种采样状态。
2 分压器原理及制作
2.1 分压器原理
分压器的作用:从10KV母线上采集到信号,并把它转化为弱信号,对分压器的要求是:要有很好的线性,即在全电压范围内,它的线性误差不大于1%;另一个要求为,具有很好的频率响应特性,即能对10M以下频率的信号同比例地放大(衰减),这是能否正确采集到高频信号的关键。
以往的分压器,采用电磁式分压器(变压器),由于硅钢材料对高频响应能力极差,所以使用电磁分压器就无法采集到电网电压的高频分量。
为使工作在高压下的分压器工作时有较低的功耗,分压器设计采用低阻尼电容分压器,它既能够测量雷电过电压,也能够测量工频为基础的内过电压。
如图2所示,分压器为低阻尼阻容分压器,它的高压臂由电容C1、电阻R1组成,它的低压臂由R2、C2组成,根据电路分压原理,当:
即: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之比:Ui/Uo=K,而K为实数,即在任何频率下,都不会不产相位偏移。
2.2 分压比的选取
分压器作用是把高电压(10kV)不失真降压到仪器可测量电压值,本设计的最高可测量电压为30kV,分压器二次设计为15V,则变比为K=15/30k=1/2000。
2.3 分压器的元件参数
分压器是为了测量电网中的信号,它的参数取值对系统影响越小越好,但也不能把电容选的太小,这是因为任何导体之间,由于相对位置关系,存在着分布电容,分压器制作中,分布电容会影响到使用电容的数值,考虑到分布电容对误差的的影响,高压臂电容取300pF,计算出低压臂电容为:C2=C1×2000=300pF×2000=600nF R1取300Ω,R2=300Ω/2000=0.15Ω。
2.4 分压器的结构
分压器要能对高频信号进行测量,它应能对高频信号进行不失真放大,在有电压加在分压器两端时,分压器内部产生瞬间电流,电流周围形成了一个环绕磁场,因此,分压器上实际上存在着分布电感。如图3中的L1为高压侧的分布电感,L2为低压侧的分布电感。
分布电感不是集中参数,它是分布参数,无法通过修改元件的方式对它进行控制,但电感对测量中的高频响应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此时,(1)式应修改为:
从(2)式可以看到,要使分压器不失真,需要使用L2/L1=K,即:L1为L2的2000倍。
由电磁场理论知,对于导线,它的电感基本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且导线截面越大,它的电感越小。是实际制作过程中,由于工艺的限制,低压部分不可能是高压部分长度的1/2000,为此,把低压臂的有效截面积提高,来改变L1与L2的比值。
低压臂采用鼠笼式结构,如图4。
分压器的响应状态:
与电力使用的电磁式PT相比,本分压器具有非常好的响应曲线,图5为同时对电力使用的电磁式PT和分压器做的雷电冲击实验的响应结果,图中显示,分压器可以快速响应,而PT响应较慢,且有很长的振荡过程。
图6是对分压器做的方波响应结果,由图中可以看到,分压器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0nS,所以分压器可以反应电力系统中50兆以下的频率,可以监测雷电过电压及操作过电压。
3 高速AD采样及CPLD控制
3.1 高速AD采样
当分压器做到不失真将系统电压降为可采集的低压信号后,就需要对它进行模拟——数字转换,以数字量的方式记录下系统电压值,并为以后的分析提供原始数据。本设计使用AD公司的芯片,并把它设置为20兆的采样率(20M/秒),根据采样原理,采样结果可以对10M频率信号进行有效分析。
3.2 CPLD控制
AD采样芯片的运行,要有严格的控制逻辑,并能及时读取AD芯片中的采样结果,本设计采用了CPLD作为控制芯片,它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工业控制中,特别在高速且要求有严格的时序控制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与CPLD一起工作的还有大容量存储器、过电压触发电路,如图7。
CPLD控制AD进行采样,并将数据存入大容量存储器,为了只记录下关心的电压,放弃不关心的状态,在触发电路中,设置了一个电压门槛值,当过压超过此门槛值时,触发电路向CPLD发送一个信号,通知CPLD出现了高于设置的电压值。
在没有过限电压时,在CPLD的控制下,连续对分压器来的信号采样,并记录在大容量存储器中,存储器对不需的内容进行覆盖,当出现高于设置的电压时,CPLD识别出现过电压的位置,并可以确定过电压前、后的数据。
4 工控机
4.1 工控机在采样中的作用
工控机是人机交换界面,它带有显示器、键盘、鼠标及硬盘、光驱、USB口等设备。
可以通过工控机对CPLD进行设置,包括设置采样长度、采样频率、过电压限值等。
在CPLD按工控机的设置,完成一次采样后,就通知工控机,工控机接到数据采样完成通知后,把大容量存储器中的数据读出,存到工控机自带的硬盘内。
4.2 工控机对数据的再现
工控机把数据存入自带的硬盘后,便可以永久保存了,并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再现数据:工控机使用专用软件,把采样数据以波形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上,并可以对波形局部放大,从而可以观察到每一个采样点的值,也可以把整个波形画成一个图,观察电网电压变化趋势,分析出系统产生过电压的原因。
有了波形文件,就可以对系统电能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其最高电压、谐波、瞬变、电压在电网中衰减过程、电网的振荡过程。
5 结论
1)制作一台高性能的分压器,可以把电网中的信号不失真地采集下来,目前还没有对电网在高频下不失真采集的专用设备,这也影响了对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分析,为此在许多供电中,出现了事故,无法判断出是过电压(雷电)引起的,还是设备本身的问题,当使用本文介绍的分压器后,对雷电的监测成为可能,同时,也为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提供每一手资料。
2)使用工控机对数据进行分析,是使用了目前计算机成熟的技术,当有了系统电压的第一手资料后,可以在工控机上做出专家系统,配合电力系统知识和现场状态,完成对事故的计算分析,为系统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广润,电力系统过电压,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2]要涣年、曹梅月著,电力系统谐振接地,北京:电力出版社.
[3]陈维贤,内部过电压基础,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4]杨山,基础理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建军(1968-),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从事电力系统产品研发十四年,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过电压及无功补偿;王梦霞(1968-),邯郸华鼎传动机械厂,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工作;焦咏梅(1968-),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无功补偿。
关键词: 电网过电压;监测;高速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20008-02
0 引言
在35KV及以下电网中,电网的过电压事故出现机率很大,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事故,但如果引起事故,其原因难以直接查明、确认,使分析判断事故的原因十分困难。目前对过电压的监测,主要集成在一些智能设备中,是一种附带功能,还没有专门的设备对过电压进行有效的记录,一般来说,市场产品对电压的记录,采样来自于PT,采样频率在10kHz以下,由于PT的铁芯响应的频谱很窄,通常只有几十到几千赫兹,而10kV 系统中出现的大气过电压的波头较陡,所以使用PT作为分压器,只是记录下了工频及其几千赫以下的真实波形,它无法反应雷电及操作过电压的状态,在雷电出现过高电压时,即使高电压损坏了设备,此电压值也无法被记录,从而无法判断问题的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宽频带分压器、高速AD及CPLD采样、使用工控机存储的方案。
1 装置组成
本装置主要由高压分压器、高速AD及CPLD、工控机构成,其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结构框图
整个系统以工控机为主控制单元,通过人机接口设置对母线的各种采样状态。
2 分压器原理及制作
2.1 分压器原理
分压器的作用:从10KV母线上采集到信号,并把它转化为弱信号,对分压器的要求是:要有很好的线性,即在全电压范围内,它的线性误差不大于1%;另一个要求为,具有很好的频率响应特性,即能对10M以下频率的信号同比例地放大(衰减),这是能否正确采集到高频信号的关键。
以往的分压器,采用电磁式分压器(变压器),由于硅钢材料对高频响应能力极差,所以使用电磁分压器就无法采集到电网电压的高频分量。
为使工作在高压下的分压器工作时有较低的功耗,分压器设计采用低阻尼电容分压器,它既能够测量雷电过电压,也能够测量工频为基础的内过电压。
如图2所示,分压器为低阻尼阻容分压器,它的高压臂由电容C1、电阻R1组成,它的低压臂由R2、C2组成,根据电路分压原理,当:
即: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之比:Ui/Uo=K,而K为实数,即在任何频率下,都不会不产相位偏移。
2.2 分压比的选取
分压器作用是把高电压(10kV)不失真降压到仪器可测量电压值,本设计的最高可测量电压为30kV,分压器二次设计为15V,则变比为K=15/30k=1/2000。
2.3 分压器的元件参数
分压器是为了测量电网中的信号,它的参数取值对系统影响越小越好,但也不能把电容选的太小,这是因为任何导体之间,由于相对位置关系,存在着分布电容,分压器制作中,分布电容会影响到使用电容的数值,考虑到分布电容对误差的的影响,高压臂电容取300pF,计算出低压臂电容为:C2=C1×2000=300pF×2000=600nF R1取300Ω,R2=300Ω/2000=0.15Ω。
2.4 分压器的结构
分压器要能对高频信号进行测量,它应能对高频信号进行不失真放大,在有电压加在分压器两端时,分压器内部产生瞬间电流,电流周围形成了一个环绕磁场,因此,分压器上实际上存在着分布电感。如图3中的L1为高压侧的分布电感,L2为低压侧的分布电感。
分布电感不是集中参数,它是分布参数,无法通过修改元件的方式对它进行控制,但电感对测量中的高频响应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此时,(1)式应修改为:
从(2)式可以看到,要使分压器不失真,需要使用L2/L1=K,即:L1为L2的2000倍。
由电磁场理论知,对于导线,它的电感基本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且导线截面越大,它的电感越小。是实际制作过程中,由于工艺的限制,低压部分不可能是高压部分长度的1/2000,为此,把低压臂的有效截面积提高,来改变L1与L2的比值。
低压臂采用鼠笼式结构,如图4。
分压器的响应状态:
与电力使用的电磁式PT相比,本分压器具有非常好的响应曲线,图5为同时对电力使用的电磁式PT和分压器做的雷电冲击实验的响应结果,图中显示,分压器可以快速响应,而PT响应较慢,且有很长的振荡过程。
图6是对分压器做的方波响应结果,由图中可以看到,分压器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0nS,所以分压器可以反应电力系统中50兆以下的频率,可以监测雷电过电压及操作过电压。
3 高速AD采样及CPLD控制
3.1 高速AD采样
当分压器做到不失真将系统电压降为可采集的低压信号后,就需要对它进行模拟——数字转换,以数字量的方式记录下系统电压值,并为以后的分析提供原始数据。本设计使用AD公司的芯片,并把它设置为20兆的采样率(20M/秒),根据采样原理,采样结果可以对10M频率信号进行有效分析。
3.2 CPLD控制
AD采样芯片的运行,要有严格的控制逻辑,并能及时读取AD芯片中的采样结果,本设计采用了CPLD作为控制芯片,它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工业控制中,特别在高速且要求有严格的时序控制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与CPLD一起工作的还有大容量存储器、过电压触发电路,如图7。
CPLD控制AD进行采样,并将数据存入大容量存储器,为了只记录下关心的电压,放弃不关心的状态,在触发电路中,设置了一个电压门槛值,当过压超过此门槛值时,触发电路向CPLD发送一个信号,通知CPLD出现了高于设置的电压值。
在没有过限电压时,在CPLD的控制下,连续对分压器来的信号采样,并记录在大容量存储器中,存储器对不需的内容进行覆盖,当出现高于设置的电压时,CPLD识别出现过电压的位置,并可以确定过电压前、后的数据。
4 工控机
4.1 工控机在采样中的作用
工控机是人机交换界面,它带有显示器、键盘、鼠标及硬盘、光驱、USB口等设备。
可以通过工控机对CPLD进行设置,包括设置采样长度、采样频率、过电压限值等。
在CPLD按工控机的设置,完成一次采样后,就通知工控机,工控机接到数据采样完成通知后,把大容量存储器中的数据读出,存到工控机自带的硬盘内。
4.2 工控机对数据的再现
工控机把数据存入自带的硬盘后,便可以永久保存了,并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再现数据:工控机使用专用软件,把采样数据以波形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上,并可以对波形局部放大,从而可以观察到每一个采样点的值,也可以把整个波形画成一个图,观察电网电压变化趋势,分析出系统产生过电压的原因。
有了波形文件,就可以对系统电能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其最高电压、谐波、瞬变、电压在电网中衰减过程、电网的振荡过程。
5 结论
1)制作一台高性能的分压器,可以把电网中的信号不失真地采集下来,目前还没有对电网在高频下不失真采集的专用设备,这也影响了对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分析,为此在许多供电中,出现了事故,无法判断出是过电压(雷电)引起的,还是设备本身的问题,当使用本文介绍的分压器后,对雷电的监测成为可能,同时,也为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提供每一手资料。
2)使用工控机对数据进行分析,是使用了目前计算机成熟的技术,当有了系统电压的第一手资料后,可以在工控机上做出专家系统,配合电力系统知识和现场状态,完成对事故的计算分析,为系统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广润,电力系统过电压,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2]要涣年、曹梅月著,电力系统谐振接地,北京:电力出版社.
[3]陈维贤,内部过电压基础,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4]杨山,基础理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建军(1968-),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从事电力系统产品研发十四年,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过电压及无功补偿;王梦霞(1968-),邯郸华鼎传动机械厂,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工作;焦咏梅(1968-),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无功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