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民居建筑浅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每个地域有着其各自的历史,自然在当地也保留着历史的积淀。作为历史文化结晶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正是由于建筑的地域性差异才使世界建筑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是对传统居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居建筑发展;地域性;状况;表达形式
  0引言目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的面貌及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使民居建筑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这一点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1民居建筑发展的状况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且民风各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民居建筑的演变也不一样。例如相对封闭的高山雨林地区、高海拔地区,他们的民居建筑发展缓慢,功能简单,相对原始;其他地区发展较快,从江南水乡的民居建筑到北方的院落式建筑都有了几千的传承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但随着乡村经济的繁荣,地域性民居建筑也在翻新改造,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织其中,已经影响了建筑地域性特色的發展,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规划指导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合理发展方向。2民居建筑地域性的意义我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发展形成了地域风格不同的民居建筑样式。在当前,如何传承、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意义重大。2.1 地域性民居建筑具有生态旅游价值黄土高原地区窑洞式建筑,热带山林地区干阑式建筑,草原地区牧民的毡房和帐房,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建筑以及北方汉族聚住区的庭院式建筑等,发展到今天这些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一体,别具风情,不但成为了都市人热衷向往的原生态世界,而且丰富了乡村的旅游资源,更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2.2 地域性民居建筑能促进本地区的文化精髓得以继承和发扬民居建筑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最好载体。各地区的民俗民情及宗教信仰,留存至今的文化元素,都可以在民居建筑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布局表达了中国传统的**尊卑关系;客家土楼城堡式住宅具有着群居性和抵御性的特征;藏民建筑无论在形体结构上、色彩上、材料使用上以及内部功能布置上都有着鲜明的民族宗教思想意识;徽州的民居建筑无论在选址还是结构造型处处体现了儒家的文化思想。因此,地域性民居建筑是一段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2.3 地域性民居建筑与自然生态资源系统关系密切民居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例如木材建筑、竹子建筑、石头建筑、土木结合建筑以及蒙古包建筑等,都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人类的居住环境质量与建筑材料的使用、改造自然的程度息息相关。人类在消耗自然资源的同时,需要对自然生态资源更好的保护和建设,这样既利于当代,又福祉后代,形成对自然生态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让人居环境更加和谐。因此,在遍布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城镇建筑当中,地域性的民居建筑更需要发展,这是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3地域性民居建筑的表达形式地域性民居建筑的表达形式主要从建筑的形态、结构、施工技术、艺术形象等各方面着手,而且这种表达形式与社会的历史、政治、人文、自然条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可以从构成建筑的主要要素进行如下分析:3.1 建筑功能方面地域性的民居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要不断的完善建筑结构空间的布局,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3.2 建筑技术方面地域性的民居建筑应该利用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与当地材料资源相结合,在民居建筑的建设中广泛采用环保、低碳、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措施,让当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使当地民居更具特色。3.3 建筑形象方面地域性的民居建筑在结构体型、内外空间组合、立面构图、细部与重点装饰处理、材料的质感与色彩、光影变化等方面,需要充分运用地域文化的思想和元素,以便塑造地域性民居建筑的新形象。4结束语众所周知,地域性的民居建筑在建筑史中具有着重要地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缩影。因此,发展地域性的民居建筑,是对传统居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当然,民居建筑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匠师们的精心设计,这样,地域性的民居建筑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与自然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邹德依,刘丛红,赵建波.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建筑学报,2002(05).[3]戴志坚.闽台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以闽台传统民居为例[J].建筑师,2007,(125).
  
  
其他文献
摘要:对脚手架进行规范正确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桥梁坍塌事故,挽救经济损失与人民财产。因此本文有必要对脚手架的选择、特点与建设中所遵守的原则依据进行分析。  关键词:桥梁施工;脚手架    一,脚手架的种类、特点  脚手架的种类非常多,但目前用于桥梁支撑的主要有:扣件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  扣件式脚手架。扣件式脚手架的直径是48mm,杆长2到6米,属于对接式杆件连接,在节点上连接材
【摘要】:剪力墙结构是建筑结构中很常见的一种形式,本文以济宁某安置社区16号楼为例,通过对本工程结构设计中遇到剪力墙结构布置,小墙肢的处理,基础形式的确定,结构超长的处理,现浇板的设计,新规范对剪力墙结构和填充墙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并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以期达到对以后的剪力墙住宅设计提供参考的目的。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地基处
摘要:本文以原呼和浩特市联通与原呼和浩特市网通合并重组后的新联通为研究对象,探讨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建设怎样的企业文化和怎样建设企业文化的问题。  刚刚经历了重组的呼和浩特市新联通,在日益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能稳步发展、壮大,不仅要靠政治力、经济力,更要靠企业文化的发展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持续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新形势下要把广大干
摘要 通过对山西省近3年来防雷减灾行政执法工作的分析,在肯定山西防雷减灾行政执法取得成效的同时,指出了当前防雷减灾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诸如执法手段、能力不够强,区、县执法力度不平衡,部门执法配合尚欠紧密等问题,探讨了提高执法效能的途径和手段,从而达到提高依法行政观念、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山西省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防雷减灾执法技巧探析    1引言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是我国的基本方针。防雷减灾执法
摘要:由于中国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弊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性格外凸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简单总结了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阐述了企业档案管理的性质,并且由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信息化,管理流程,管理机制三个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方向。具有一定的学术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流程;管理机制   1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正出在一个创新、改革、转型的
本文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出发,论述了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及措施,并分析了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内容。
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本文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着手,分析了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的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问题学生呈现出问题的面越来越广,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普遍存在学习差、思考问题简单、遇事容易冲动、行为控制能力弱等显著特点。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很多教师下了很大功夫,结果不但学生痛苦、家长痛苦、老师自己更痛苦。那么究竟如何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呢?本文就问题学生教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