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版人的版本故事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3619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版本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版本是相对于作品而言的,它与作品相关联,又游离于作品之外。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版本是出版人的安排。对各种版本的喜爱与选择,体现了出版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当然,出版人作为读者,那是有限选择;而作为编者,却能创造无限。
  我喜欢比较同一图书的不同版本,这种喜好还影响了我的出版行为。
  在我的书柜里,大概有十余个《论语》版本,七个《乌合之众》的版本,还有七个《回到马克思》的版本……出于对版本的酷爱,我们出版社还出版了《共产党宣言》传播史。另外,我们还将翻译出版反映毛主席语录在全球传播情况的“红宝书”传播史。
  从时间的维度看,一部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版本,比如《红楼梦》的“脂本”和“程本”,“脂本”又分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列藏本、戚序本、戚宁本等,“程本”又分“程甲本”“程乙本”。当代出版人又根据以上版本出版了各个出版社自己的版本,而我则偏爱1982年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底本校注的《红楼梦》。
  从销售的维度看,有精装本、平装本、袖珍本,还有大字版、小字版,以及少量毛边版。以《论语》为例,我特别喜欢搜集《论语》的各种版本,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版本。有意思的是,日本人特别喜欢袖珍本(又叫口袋本),且大众读物基本以袖珍本为主,而我们国家的读者特别不喜欢袖珍本,即使引进,也要变成正常版。唯一例外的是语录体图书,一度畅销全球的《毛主席语录》红宝书基本上是口袋本,而《论语》的口袋本事实上也很实用。我最早买的《论语》128开版本的袖珍本是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后来我又有了另外128开口袋本的《论语》,那是孔子基金会送的。五六年前,我常去北京人定湖凤凰台饭店,孔子基金会也在饭店里办公。基金会给每个房客和食客免费赠送袖珍本《论语》和《道德经》,其他人不要的统统归我。尽管我十分疑惑孔子基金会居然也送《道德经》(也是口袋本),但每次还是照拿不误,我不嫌多,我觉得送别人袖珍本《论语》是造福给朋友。
  我喜欢精装本,即使我刚刚买了平装本,不久就看到精装本,我也愿意再买一本精装本,而后悔买了平装本。因为我喜欢把书随身带到处读,而平装本容易出现破损。但很多读者与我相反,他们不喜欢精装本,理由是携带的图书要轻盈、能弯曲,并能挤放在狭小的包包里。我也喜欢保存精装本,常常是精装本晚于平装本出版,于是我往往拥有两个版本。比如当年漓江版的《局外人·鼠疫》平装本先出版,我就买了平装本,不久后在书展上看到精装本,我又买下。同样情况也适用于人文社出版的平装上中下三卷的《红楼梦》和精装上下两卷的《红楼梦》。事实上,平装本早就被我翻烂了。译林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精装本《社会契约论》,于是我就有了硬皮、软皮译林版《社会契约论》和何兆武商务版平装本《社会契约论》。
  从稿件完善的维度看,有因作者不断对作品进行修改而形成的第一版、第二版直至第N版,比如《围城》等。从一定程度上讲,一部优秀作品能够不断受到读者欢迎,市场反应良好且作者又在世,作者往往会对作品进行反复修改,直至内容尽善尽美。比如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第四版。该书自首版以来已近20年,作者每次修改都使作品有一次新的飞跃。作者不是要求多部著作出版,而是希望给后世留下一部相对完美的书。百部一次印刷的著作远不如一部百次重新印刷的著作对后世有意义。
  从语言的维度看,一种情况是一部作品的中文版、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如《共产党宣言》等。以一种语言原创的作品被翻译为多个外文版本,这种情况表明一部作品在全球和不同语言国家受欢迎的程度。同样的例子还有上文所述的《回到马克思》,该书出版后受到很多国家学者的欢迎,分别出版了俄文版、英文版、德文版和韩文版。笔者还于2018年底去首尔参加了韩文版的发布会。
  另一种情况是一部作品的同一种语言的多种不同译本,如《乌合之众》等。我比较了6家中國出版单位出版的7个不同版本的《乌合之众》,觉得这种情况比较怪,也比较罕见,其背后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首先说明该书需求量比较大,否则不会出现众多人翻译和众多出版社出版的现象;第二,市场远远不能满足;第三,《乌合之众》一书的作者勒庞确实已逝世超过50年,版权已进入公有领域;第四,翻译质量有优劣,读者对现有译本不满意,不断要求出版社重新翻译出版。
  最后一个维度,就是现在还有所谓的纸介质版、电子版、网络版等。这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同版本,相信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作者系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凤凰传媒股份公司总编辑)
其他文献
1921年夏天的一个早上,一群人陆续走进了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也就是现在的兴业路76号。  那些人都是谁呢?他们是李達、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一共13个人,代表了全国50多位共产主义信仰者。还有两个外国人,他们是共产国际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克尔斯基。  就在上海这个安静的里弄,这15个人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
梁晓声知青小说精品系列:水墨插图版  梁晓声 著 马良书 王燕民 李赵民 李耀春 绘  中国青年出版社  9787515339962  2016-01  460.00  “知青小说”四字乃姑妄言之;从概念上说是模糊的——知青写的小说?写知青的小说?抑或曾是知情者写的知青小说?  莫衷一是。  何况,“知青”这一概念也多种多样。它曾是知青的当年青年仅有经历的共同点、类似点;在人品、家教、学业程度、文
“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回顾党的历史,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紧密结合,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他们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挑重担的臂膀、扛硬活的脊梁,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历经磨难建立了新中国,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迎来了国家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坚持党管干
刘征鲁  电子工业出版社  9787121279942  2016-03 89.00  这不是一本教条式的摄影书,而是一本启发式的摄影书;这不是一本到处简单复制的摄影书,而是一本凝聚了一众好友心得的摄影书;这不是一本灵感乍现临时拼凑的书,而是一群年轻人策划撰写了三年的呕血之作。本书中的照片是作者及他的朋友们历时三年,在上万张照片中精心筛选而来的,涵盖了风光、人像、旅游、人文等题材。每张照片都有详细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202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之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小康建设事業,在新时代迎来了丰收的季节,这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耕耘与艰苦付出。由十三位作家和记者化名为“章石山”创作的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以下简称《奋斗与辉煌》),成为小康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与人民功绩的生动记录。作者以广东的小康建设实践为范例,用四卷本的容量
梁秉,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人艺一级编剧。主要作品有话剧《谁是强者》、《王建设当官》、《阵痛的时刻》、《冰糖葫芦》,电影《宏志班的故事》,中篇小说《一桩离奇的谋杀案》,报告文学《北京有个宏志班》、《凤凰涅》、《秋凉时分》、《走进“茶馆”》,散文《梁秉散文选》等。    我先交待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本人上学不多,只有小学的文化程度。我的知识积累主要是在18岁来到北京人艺以后,通过自学取得的。提到读书的
问: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布局规划和基础建设,成立出版总署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前身),距今已有70年了。作为中国版本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请您给读者介绍一下版本馆的发展历程。  答:中国版本图书馆是我国唯一专门负责征集、收藏、管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出版物样本的机构,是新中国图书版本收藏的宝库,也是我国当代最完整、最具权威性的出版物数据资源库。  70年来,中国版本图书馆经历了数次隶
吕思勉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9787214135247  2014-11 72.00 元  《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分政治史,社会经济、文化史两部分。系统而深刻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这段充满战乱的时期,论述了这段特别时期内的政治、文化特点。作者旁征博引,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杨一枫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主编编辑、记者,河北省滦平县人民政府县委常委、副县长。代表作包括《发现天津卫》《谜一样的宁夏》《寻找老北京的影子系列》等。  这是一本扶贫干部的“扶贫笔记”,是扶贫干部、人民日报社主任编辑、记者杨一枫的切身体验。书中有人、有事、有情、有感、有思,是扶贫干部深入扶贫一线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散文作品,让人在作者自然流畅的文字中,感受扶贫干
《环球人物》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综合时政类期刊之一。杂志以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高端人物为报道对象,突出全球视野,兼顾时效性、权威性、可读性,一系列重大选题受到读者和业界广泛好评。《环球人物》是中国邮政畅销报刊、全国“百强报刊”,也是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和达沃斯论坛入会重点阅读刊物。  反对医改市场化(2006)  在美国的朋友问李玲,回国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