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肩前行”
九月底的都江堰,气温降到了摄氏十度,山里一直在下雨,淅析沥沥的雨丝洗出了整个山林的绿意。朱一龙从山上下来,衣服已经被微微打湿,但一身月白色的衣服却依旧显得格外清雅飒然,就像一幅画一般,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快过来烤个火嘛,”巡护队队长热情地邀请着他,“这个房子就是老切给山高头回来滴那些娃娃准备滴,下山烤个火身体总要暖和些噻。
这是一个接近1800米海拔的休息站,木质结构让它和山林有机融合在一起,它位于都江堰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67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这也是龙池保护区中唯一有信号的地方,基地工作人员们就在这个半隔绝的环境下,数十年如一日地为保护野生大熊猫而努力着。
朱一龙摘下帽子走进小木屋,被雨打湿的刘海搭在额前,瞳孔里依稀能映出跃动的火光。屋外气温很低,不经意间就呵出白花花的雾气。火苗温暖着木屋里的每一个人,巡护队的队员们和朱一龙围坐在火炉边交谈着,谈论着刚刚走过的山路的险峻,谈论着追踪野生大熊猫时遇见的趣事。虽然彼此都是第一次见面,交谈起来却好像是一起并肩前行了很久的伙伴。
“么得事,不要怕咯”
抵达龙池的当日,被泥石流冲塌的公路刚修好不久,我们被告知只有越野车能征服这坑坑洼洼的山路。跟非洲的荒漠相比,龙溪的路显得更加奇险。摇下车窗,看着越野车在两三百米高的峭壁盘旋向上,连续的大弯让我们这些乘客在车厢里摇来晃去、提心吊胆,司机却叼着根牙签,沉稳地打着方向盘转着弯:“么得事,不要怕咯。”
按司机的说法,冬天会有野生的小猴儿在这山林间蹿来蹿去,不过野生大熊猫一般会避开人类的活动路线,除非食物实在匮乏,才有极小的可能在山里人家看到它们“觅食”的身影。保护区的向导和我们说,野生的大熊猫仅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等省的偏远山区中,这些地区海拔介于1524一3048米之间,长有大量凉爽、湿润的竹林,但野生大熊猫没有固定住处。这给我们的寻踪之旅增加了难度。
朱一龙刚结束非洲的犀牛追踪行程,这次,是跟随当地经验丰富的保护区巡护队进入都江堰深山。这支巡护队每隔两周会进山收集仪器上的监测数据,观察熊猫族群的活动范围,通过熊猫粪便等可见的痕迹来推断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健康状况。
即使有了經验丰富的向导,在人工踩出的山路攀爬也确实不容易。小路仅一人宽,他们需要攀爬四百米的垂直高度,到达海拔近两千米的高处,遍地都是杂草青苔,枝桠肆意生长。巡护队的成员应对自如,他们用砍刀迅速开辟了一条道路,还顺手劈了根竹子给朱一龙当作登山杖。
不过,这些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朱龙的热情。从成都市区装饰成大熊猫的样子的出租车,到龙池崎岖的山路上立着的许多熊猫的标牌,四川随处可见熊猫相关的影子。四川人民真的很喜欢大熊猫,偷偷拿竹棍学熊猫啃竹子的朱一龙想必也很喜欢。

上山四百米,就得爬将近一小时的路程。路又陡又滑,稍不留意就会在雨天摔一身泥。在巡护队队员的眼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要上这样的山着实够呛。

“看似温柔踏实的他,其实喜欢潜水、滑雪等特别‘野’的活动。这也许为他成为WWF全球大使,切身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中埋下了伏笔。”
“一个踏实的人”
在过去的一年里,“朱一龙”这个三个字代表了现象级的热度,从2018.6.13到2019.6.13,从百变沈巍到东江霸王罗浮生,从痴情小公爷齐衡到绅士井然,再到爱吃棒棒糖的庞嘉,五部剧让朱一龙展现了千面演员的魅力。爆红前的十年,他以37部电视剧、64部电影,无缝进组的“劳模”成绩单刷新了大众对“一夜爆红”的认识。
和朱一龙一起工作过之后,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夸赞他“真诚”、“性格好”。但看似温柔踏实的他,其实喜欢潜水、滑雪等特别“野”的项目活动。这也许为他成为WWF全球大使,切身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接过巡护队队员给他的“竹杖”,朱一龙对即将到来的旅程跃跃欲试。

“大场面呀”
灌木杂草掩盖了小路的原貌,半人高的台阶找不到好使的着力点。山路沿途每隔几棵树就会绑着看起来十分神秘的仪器,那是用来观测大熊猫夜间行为的专用红外摄像机,现代化的仪器让野生大熊猫的日常展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定期更换一下红外相(摄像)机的电池,或者查看一下有没有损坏,因为它们会咬嘛。”巡护队员操着口川普笑了笑。
“被谁咬了?”朱一龙望向说话的队员。
“(大)熊猫嘛!有时候还会拍到金丝猴扭角羚。”在巡护队员的引导下,朱一龙摸了摸红外摄像机上疑似被野生大熊猫“啃咬”过的痕迹。巡护队向他绍平时红外摄像机可能拍到的影像,这片山林里住着2-3只母体大熊猫,有可能拍下野生大熊猫带崽的珍贵时刻。
“它打洞吗?”朱一龙的语调中充满着对野生大熊猫的好奇。“不打,都是利用些天然的环境地形,有些是大树箍的空洞,有些是天然的空洞岩石洞。” 巡护队员带着朱一龙对着红外相(摄像)机拍摄了工作照,指导他在监测样表上记录重要器材設备的各项数据指标,这些都是科学保护野生大熊猫的重要一环。除了红外线相机上的监测数据,熊猫粪便也是大熊猫重要的生存指标。大熊猫的数量、健康状况等,都可以通过熊猫粪便的状态来判断。在山里,所有的痕迹都有存在的意义。
“下山难”是个普遍认知,在这种深山,陡峭的高度和新开辟的“野路”更是增添了危险。对致力于保护野生大熊猫的巡护队员们来说,跋山涉水是常态,野外的工作永远比想象中还要辛苦得多。下山后,来回快两个小时的泥泞山路让朱一龙的登山竹杖和鞋子都沾了不少泥,一边的工作人员问他累不累?他也只是笑笑并没有抱怨。
山脚下是一片较为空旷的滩涂。丰水期这里也许会有水流经过,给平地带来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块,几截枯木在滩涂边交错,远处是云烟缭绕的山林。巡护队员们给朱一龙递过去一副望远镜,如果今天没有蒙蒙细雨,不知道能不能看见对面山上圆滚滚的身影。
“像是我而六之年的一个礼物”
从烤火炉的木屋出来,朱一龙脸上有着烤火后的红晕,那是木屋送给每一个从山上回来的人的礼物。每一个为保护野生大熊猫贡献力量的人,都是龙溪这片山林的朋友。
人类的痕迹给这片山林带来了现代化科技的保障,但对于大熊猫来说,山林中逐渐出现的人类痕迹让原生环境被割裂,大熊猫的栖息地不再是自然的片状,严重影响了族群长久、健康的繁衍。保护区正试图在各个碎片化的栖息地之间搭建起“走廊”,让大熊猫增加“走亲访友”的机会。
其实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这一个物种本身,大熊猫的分布区内覆盖了中国70%的特有鸟类、70%的特有哺乳类、31%的特有两栖类的分布区域。而几乎任何一片大熊猫栖息地,都与中国最重要的特有物种分布中心相重合。
任何一环都是有联系的,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保护大熊猫,实际上就是在保护连绵山脉的生态系统,保护这里所有的生命。人类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自然,自然便会尽最大的利益回馈你。

故事后记
野生大熊猫的保护一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它不只是中国的国宝,更代表了全球范围内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WWF将辨识度极高的大熊猫作为标志,自2017年开始,WWF就发起了国际熊猫日,倡议社会各界像关爱大熊猫一样,关注和支持其他物种及自然保护工作。“共同为大自然迈出一步”,是GEOX和WWF不谋而合的环保理念。2019年10月27日(国际熊猫日),GEOX独家赞助的“大熊猫寻踪之旅”沉浸式展览在成都远洋太古里正式开幕,通过科技影像互动的形式,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在光影艺术中,身临其境般置身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除此之外,GEOX还与WWF合作,为孩子们推出联名胶囊系列,以此启发并激励年轻一代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向大自然迈进一步。此系列鞋履与包装都采用了更为环保的材料和生产方法,将可持续的理念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每售出一双胶囊系列童鞋,GEOX将捐出2欧元用于地球濒危动物与其栖息地的保护。
生生不息步履不止,GEOX期望每一个穿着胶囊系列自由“呼吸”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守护珍稀动物和自然环境的荣誉感并激发行动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