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疫苗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z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去年12月开始,随着新冠疫苗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应对疫情的策略进入新阶段。在欧美等国,防疫重点转向大规模疫苗接种以获得群体免疫。中国也已发起针对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计划,期待将输入性病例引发疫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国内社交媒体上出现一些对国外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贬低之词,有些还与西方国家内部的反疫苗阴谋论遥相呼应。一些公众人物也公开对国外疫苗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作为中国人,希望自己国家的疫苗更加安全、有效,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 与基于mRNA技术路线的疫苗相比,国产灭活疫苗副作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对低温冷链的要求较低,也比辉瑞等国外公司开发的疫苗更容易储存和运输。从保护效率方面讲,国产灭活疫苗超过了世卫组织50%的最低要求。考虑到流感疫苗的保护率也只在40%~60%之间,因而国产疫苗对降低新冠感染的风险有显著效果,对此不必存有疑问。
  但西方国家的疫苗优点也很突出。首先,辉瑞和莫德纳公司开发的两款基于mRNA技术路线的疫苗,保护率大约都在95%。根据《柳叶刀》杂志去年11月发表的研究,美国如果全部使用mRNA疫苗,最低只要接种63%的人口就可实现群体免疫,社会经济恢复正常。而如果使用低于80%保护率的疫苗,则必须接种全部人口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其次,由于mRNA疫苗在开发、生产中只需在体外合成RNA,不必像灭活疫苗那样对活病毒进行扩增,因而比后者更容易扩大产能,满足大规模接种需求。第三,当新冠病毒变异到使现有疫苗不再有效时,mRNA疫苗不需像制作灭活疫苗那样花时间培育细胞、繁殖并灭活病毒,所以升级起来比灭活疫苗要快。
  1月27日,美国疾控中心公布了过去六周的疫苗安全监测结果,在已接种的2350万新冠疫苗中,只有极少数有严重过敏反应。接种后出现的死亡事件也似乎与疫苗接种无关。总体而言,美国已投入使用的两款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与临床试验结果一致。
  现有情况表明,渲染西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不利于中国实现群体免疫的最终抗疫目标。根据国药集团一位高管的预计,其2021年全年产能可达10亿剂,只能接种5亿人。这个数量远达不到实现群体免疫需要的接种率。这固然有国产疫苗在产能上受限的原因,但也与其60歲以上年龄段三期临床试验数据还不完整,从而无法为占总人口约17%的老年人接种有关。而上述两点恰是mRNA疫苗的优势。
  复星医药已与辉瑞的德国合作方BioNTech签署了购买协议,向中国提供至少1亿剂mRNA新冠疫苗。2020年12月下旬,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在云南省玉溪市高新区疫苗产业园奠基,项目预计8个月内建成投产,一期产能为1.2亿剂/年。个人认为,复星进口的疫苗一旦到货,应该优先满足60岁以上人口的接种需求。同时中国还须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争取获得国外疫苗生产商许可,生产供应国内需要的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一味地强调西方疫苗的缺点,不仅会影响民众对国外疫苗的接受度,也会影响将来国产mRNA疫苗的开发、生产和接种,从而极大影响中国疫苗缺口问题的解决和群体免疫的最终实现。
其他文献
在 微型小说的叙事艺术中,从时间上来 说,往往表现“一瞬间”内主人公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而这“一瞬间”,特别在心理小说中如果艺术化地表现为人物的“心理时间”,那么,它将幻化出精彩纷呈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示出人物隐蔽深邃的内心世界的奥秘。《老木》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作者捕捉到主人公老木在车站送处长出差这个“一瞬间”的尴尬心态,运用特殊的“心理时间”,最大限度地放大或延长心灵的曲折历程,折射出心灵镜子
相裕亭的《读者是最好的评委》(以下简称《评委》)一文,从老侯获得《小说选刊》的一个读者推荐的好稿奖,“他乐颠颠地跑到西安领奖去了”说起,扯到中央电视台的两档歌咏类“赛事”,企图“通过他们的‘赛事’来唤起咱们微型小说的评选之事”。云里雾里不知想表达什么,但仔细读下去,从扯进业界大咖侯德云再到“高大上”的“央视”,便看出一以贯之的“相氏行文风格”——拉大旗作虎皮,扯自己的芝麻事!  《评委》道出了裕亭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但若要将职业细分的话,还远远不止七十二行,而担家这一行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类。冯骥才的挑山工是写担家的经典之作,由此有了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挑山工精神之说。但既要突出挑山工的吃苦奉献精神,还要将着墨点放在难登大雅之堂的屎尿上来大做文章的人,或许极其少见,刘建超的《老街担家》正好填补了这一特殊职业的空白。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用铺陈直叙的手法围绕两条主线展开,即两个字“担”和
大热天里阳光喷火似的点燃田里的一叶一茎,连泥土都烧烤着,整个大地被“热炉”紧紧包裹着。她蒙着脸,戴上手套,穿着吸汗的棉长裤,阳光还是不留情地把从土地里、青菜里所吸来的水分,全盘浇灌在女人的身上,女子身上的汗水就亳不留情地从脸上、手套、裤管缓缓不停地渗出。女人望着时钟,早上才七点不到,阳光就迅速地燃烧着她。  对田里的事,家里的男人——丈夫、孩子都摆明“事不关己”,全是女人一人的癖好。尤其是采来的青
我在一个高层上班,他在我对面的窗户里办公,我们隔着一条街。每天偷偷看着他,猜测他的快乐忧伤,写在微博上。他应该不知道吧,因為我总是很小心。某天他突然消失了。心里一空,发了新微博:“他走了,我想他。”立刻弹出一条新评论:“傻瓜,我搬到上面那层了。”
我是一条畅游在黄河里的鲤鱼。从小我就与众不同,立志做一个志存高远的鱼。  虽然迟早固有一死,即便不能有泰山之重,但总不能轻于鸿毛吧。  自古至今,我们是流传最广的吉祥物。  春秋时,鲁昭公为孔子儿子庆生送的锦鲤,取“鱼跃龙门”之意。是我们鱼界的最高榜样,也是我终一生效仿的偶像。  我们最尊贵时也沾过皇帝的光。因“鲤”与“李”谐音,所以我们在唐朝不准食用与买卖,如周敦《爱莲说》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星期一上午,办公室主任老刘来到单位,正准备给窗台上的花草浇水,在外地出差的局长打来的一个电话,让他立刻高度紧张起来。  局长告诉老刘,最近有关部门正在严厉查处机关办公用房面积超标的问题,已经有两个单位的一把手为此被免职了,让他赶快采取行动,调整各科室的办公室,严格按照办公用房标准执行,绝对不能出现超标的情况。  放下电话,老刘愁眉苦脸,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单位这座办公楼高达6层,实际办公的职员不过3
老王有一句口头禅:“我是业余的。”  那年,他去县文化馆报到,岗位定的是美术干部。虽然小时候也在纸上写写画画,但是,终究没受过正规训练。“我是业余的。”对着那些美术院校毕业的同事,他谦恭地说。同事们看看这位身形高大,面色黧黑,山间农民一样的人,也不以为然。此前,他读过师范,教过书,后又要求从军,转业前是一名炮兵测地员,每天爬山头,测算距离,分析数据。  老王很勤奋。文化馆有个房间,常常半夜三更还亮
蔺大晖也算是袁店河上下的一个奇人。  蔺大晖聪明。读书,他过目不忘。看戏,一场新戏,一遍后,出将入相,才子佳人,丫鬟相公,所有角色的台词、唱腔、手法、身段,他都能来一遍。有一年,袁店河年集上,有人设棋摊摆阵,应战者眼看要赢,设摊者悔棋,就乱了棋盘。争吵间,一旁观战的蔺大晖上前解劝说:“听我说,刚才两位的棋局在我心里记着呢。事情总得有个公道……”就这样,蔺大晖凭着记忆,硬是复原了两人的棋路,从第一步
天空中没有羁绊  草丛中没有猎枪  没有谁为我定调  歌声出自我的胸腔  对,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来去自由,随遇而安  你的庭院特别恬静  你的果树特别温馨  你的菜園特别茂盛  你的屋檐特别安全  我从树林里飞来  爱上了你美丽的家园  你时而在书房里读书  时而在菜地上挥汗  羊山虽非南山  栖园却像桃花源  像风一样随性  像云一样散淡  我喜欢自由歌唱  也喜欢倾听你吟哦诗篇  清新,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