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wen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整体经济进入了转型期,农业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机遇。为了使农业更好地适应如今的发展形势,农业经济管理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特点,然后分析了给农业经济管理研究带来的新变化,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应对,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1新形势——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特点
  1.1工业反哺农业。工业来反哺农业是农业经济进入转型期的根本标志。从总体的发展而言,我国的工业已经具备了支持农业发展的能力。为了实现产业经济的均衡发展,应调控农业和工业,使工业带动农业的发展,形成反哺农业的局面。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階段。
  1.2城乡一体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极为迅速,但城市的发展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乡镇经济的发展水平才能决定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而我国的城市和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间的差距。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完全能够带动乡镇发展,城乡的二元结构开始走向一体化,这将促进乡镇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2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变化
  2.1工业反哺农业的转型。农业经济管理在工业对农业反哺的转型中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壮大了农业发展的产业链,这也是需要长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需打破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法要采取去粗取精的态度。要将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进行全局把握,涉及的方面也是多种多样的。
  2.2城乡一体化建设。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导致城市二元结构逐渐解除。现阶段城市和乡镇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距,这会影响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此,农业经济管理要有清醒的认识,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同时,乡镇的经济会在一体化的推动下更好发展,农业经济管理还要研究城乡生产流动问题。
  2.3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
  (1)农业现代化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态化,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同时也能维护经济的良性发展。所以农业经济管理要更加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2)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造成我国的农业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强,扭转这一局面的有效方法就是更为深入地研究农业产业经济管理。
  3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变化
  3.1利用差异化学科。差异化科学除了能够满足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还能够实现城乡一体化结构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差异化科学的关注点在于对农业全局性的把握。除此之外,重点还在于研究城乡间的经济流动,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研究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及提高国际竞争力上。这样来看,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实施差异化科学发展。
  3.2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社会,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这也就是说农业产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根据差异化科学来选择人才,要重点研究和选取有针对性的人才进行培养工程设计人员。要更加重视人才的教育工作,及时更新农业经济管理的教材和相关书籍,使其学到的知识都是当下最先进的。书籍也要根据转型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与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内容息息相关,将所有新的知识和技术都融入到具体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中,这样所培养出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才更具有专业性。此外,国家应加大宣传规划的力度,并制定一些政策法规来扶持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还要进一步加大人才的扶持力度,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3.3实现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从总体来讲,农业经济管理具有的综合性很强,不仅涵盖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与之相关的学科也有所涉猎,如:数学、社会学和金融学等,这些学科间的内部联系是极为紧密的,这也增加农业经济管理的难度系数。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所产生新的变化,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应加大研究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根据正确的科学研究路径,不断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使理论发挥其价值,但这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应做好充足的准备。
  4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农业转型期给农业经济管理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并且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把握住好的发展机遇,促进农业的发展。当然农业经济管理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只有将面临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促进农业更好的发展。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我国现代农业也实现了迅速、稳定的发展,国内对农业的改革与技术创新也愈发关注。但是,随着目前国内种植结构的不断变化,农作物受到病虫害威胁的情况也愈发严重,不仅严重的影响到了农作物的生长,降低了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严重时更是导致农作物绝产,对我国的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农作物的病虫害现象已得到国内农业组织的重点关注。本研究主要介绍了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在树木种植布局的调整过程中,大树移植日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施工工程。而大树移植时,往往存在成活率低、枝条干枯、死亡等现象,影响栽植效益和绿化美化效果。因此,掌握正确的移栽后管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树移植存在的问题  1、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平衡矛盾。尤其是水分平衡矛盾,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水分是大树移植后成活的关键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地下根系的吸水与地上树冠的蒸腾。由于土球的限制,
摘要:造林工作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出突出的经济效益,管理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也应该长远考虑,将短期与长期的效益相统一。  关键词:林业工程 造林 方法  1.管理方法  1.1人力资源管理  强化一线工作人员技能:造林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各项工作的开展、工作任务的落实,最后都是由一线人员完成的,其素质及技能的高低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林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一线造林人员的综合
一、 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和产量  水产养殖的方式主要有静水土池塘养殖、微流水养殖、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水库和湖泊放养以及稻田养殖等,养殖产量以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方式最高,产量可达100公斤/m3以上,静水土池塘产量一般7.5吨/公顷左右。集约化高密度的网箱、流水和工厂化养殖为什么产量高?主要是因为单位水体放养密度高,养殖环境优越,养殖品种优良,投入饲料营养全面。为了提高静水土池塘单
前言  深入农村,访民情、探民意。积极投身于社会调研的洪流之中,进行关于农村养老现状的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各村农户了解其养老现状,走访乡派出所、乡民政所了解相关数据资料,摸排到现今杨溪乡各村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分析养老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探索改善农村养老现状的新途径,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一起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荣光,美好的度过剩余的老年时光。  1  杨溪乡农村养老现状的基本情况  此次的调研数据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
1.選择优良品种 春露地番茄栽培应选择高产、耐高温高湿、高抗病毒病和耐根结线虫的品种,要求早熟的还应选择中早熟或自封顶类型品种,如金粉二号、金粉早粉红等;要求采摘期长的选中晚熟无限型品种。基地番茄栽培还要选择厚皮硬肉耐贮运的品种。  2.培育壮苗 东北地区一般2月下旬至3月初采用阳畦、大棚、中、小拱棚或温室育苗,育苗较早或天气寒冷的地区还需加温育苗。番茄育苗目前大多采用二段育苗法,即在苗子二叶一心
通过对大岭林场野生蓝莓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明确了目前野生蓝莓资源的现状,亟等加强科学管理,进行合理区划,建立野生蓝莓资源保护基地,实现野生蓝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大岭林场概况  1.1自然概况  大岭林场位于黑河市爱辉区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5°59′03″—126°45′31″,北纬49°27′14″—50°05′44″。北接七二七林场和望峰防火站,东邻二站、三站林场,西与嫩江县接壤,小兴
摘要: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是农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应用技术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还不够完善,同时对此技术的了解也不够全面,进而导致水利工程灌区节水作用没有有效地发挥,使很多农田在干旱季节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这对农业发展、水利工程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各种相关发展行业都非常不利,因此要全面加强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应用,并从目前的节水技术中找出不足,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林业工程中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保障种苗生产能够满足林业工程的需求,促进林业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种苗生产;问题;对策  现阶段,林业部门以科技作为支撑,建立种苗生产体系,重点研究良种选育问题。基于常规育种,对品种进行创新和改良,以期选育出具备较强抗逆性、适应性且优质的种苗,满足林业工程发展所需。  一、 林业工程中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在林业工程中,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