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声音戴上面具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n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台有一间超大的办公室,开放式布置,能同时容纳上百名编辑记者办公,是电台的核心业务区。每每踏进找人办事,都有一种如入迷宫的震慑感。这一感觉一半源自办公区域的划分和桌椅的“模样”都差不多,另一半则是因为那么多人同时忙碌奔波着,却没有出现空间狭小独立办公室里常避免不了的人声嘈杂的效果。
  开放式布置的办公室已成为如今职场的惯例,特别是被多数新闻机构、股票交易所以及西方大选时的竞选总部所采纳实施。从先前流行的一间间沿着走廊对称分布两旁的独立办公室,到现在的“巨无霸”型办公室,省钱、省空间恐怕只是参考的指数之一,更多的考虑应该是出于鼓励员工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员工相互吸取灵感,并源源不断迸发出行业进一步成长所需的创造力可现代人被互联网娇宠得更习惯生活在自我私密的空间里,开放式的办公室何来隐私一说?!于是人们又开始寻找各种途径,在开放式的环境里,营造偏安一隅的可能:办公桌上的隔断竖得再高一点,或者用文件夹和文件柜自然围成一个独立空间。但被用得最多的方法则是戴上一副耳机。
  在办公环境下,人们对看到东西的忍耐度远远高于对听到东西的忍耐度。这也不难理解,工作时,眼睛可以用来看电脑屏幕或者文字材料等,但耳朵如果不堵上,各种声音一个劲儿地往里钻,想专心做事都难。
  据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历经10年,在北美、欧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约65000名人员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最不喜欢的是办公室里的谈话声。
  据说美国一家软件公司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搬进一间开放式大办公室之前,曾安装了一个模拟“粉红噪声”系统,即在办公室里通过扬声器播放一种类似通风或换气系统发出的背景声音,但该声音又经过处理,与人声在同一频率上。“粉红噪声”在办公室运行三个月后,有一天被突然关掉。结果员工们的投诉纷至沓来:十几米开外的某某某的谈话声字字入耳。而当“粉红噪声”存在时,几米开外的说话声都听不清楚。
  技术的进步让办公室变得越来越安静:空调等通风设备可以实现静音;打字机噼里啪啦的节奏被电脑键盘的舒缓音符取代,更不用提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写字的无声状态了;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即时聊天软件“交谈”。安静的办公室自然就放大了噪声与人声的影响。在这样的办公室里行走做事,人人也就多了一份自我意识。例如,说话时声音尽量压低,不说太多废话,缩短谈话的长度,当然谈话的内容也大多浮于表面,鲜有私密或敏感问题的深度交谈。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台那间超大办公室里,很难出现人声鼎沸的原因吧。
  可即便如此,那细细密密的说话声还是会一个劲儿地往耳朵里钻。用科学家的话分析就是,噪音虽扰人,但在工作环境里仍比不上人声,因为人声是能被大脑里的工作系统直接吸收并理解的,更易造成人们注意力和精力的分散。
  给声音戴上面具似乎越来越有必要。有声学家指出,如果给办公室里的人声戴上另外一套声音的面具,如潺潺流淌的溪水声,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将有显著提高。这大概也是近来一些提供自然音效的应用软件流行的原因吧。人们下载后,会在休息时戴上耳机,听上一刻。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绝对没有声音的世界,我们只是希望这个世界不是由一种声音构成的,即便这种声音是我们熟悉并认知的。也许在被戴上各种面具的声音围绕后,我们终可以找到心绪的安静。
其他文献
从《漂亮女人》到《我最好朋友的婚礼》,再到《诺丁山》、《落跑新娘》,茱莉亚·罗伯茨戏里戏外都是姑娘们的好榜样,为爱情沉沉浮浮、起起落落。灰姑娘有真爱,大明星有奇缘,难怪有人说,现在的爱情电影尽是些茱莉亚·罗伯茨玩剩下的。  前两年,茱莉亚为了孩子,把事业暂缓下来;现在,她又回来了!和汤姆·汉克斯合作中年爱情故事《拉里·克劳》,在电影《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以下简称《魔镜魔镜》)中成为恶王后,还在《
期刊
6月14日,华泰证券2012中期投资策略会在上海举行,会议主题为“接受平衡减速,探寻经济变革”。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在会上发表演讲。  刘煜辉表示,过去一年多的宏观调控实际上是让银行在背负经济调整的成本,同时在需求端用限购冷却地产,但是这种调控并未导致价格崩溃。“为什么房地产商不赶快以价换量,赶快进行存货的清理呢?因为政府一直在暗中接济地产商的资金链,只不过有关宏观部门不愿意把这个事
期刊
如果喜欢翻看《金瓶梅》,就会注意到, 西门庆出门时往往“戴眼纱”。  这部小说中,“眼纱”乃是寻常使用的一种服饰。在明清时代的真实生活中,至少在北方地区,此物也确实由于常用而常见。如果生活在北京,眼纱便是绝对必须配置的装备。清乾隆时人汪启淑《水曹清暇录》中特列“轻纱眼罩”条谈道:“正阳门前多买(卖)眼罩,轻纱为之,盖以蔽烈日风沙。胜国旧例,迁客辞京时,以眼纱蒙面,今则无所忌也。”由之可知,因为北京
期刊
盖洛普优势识别器1.0,这个测试工具是盖洛普公司的一个基础原理之一,是无数“大牛”通过多年努力创造的,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影响力。我对它的认识也仅仅只有5年时间,对该理论的理解和学习还有很多需要加深的部分,至于对它的应用也仅仅是起步。  刘邦曾经说过:“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
期刊
人身上生活着很多细菌,皮肤表面、呼吸道和肠道内都有,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如果把人体比作主流社会的话,那么这些细菌就是黑社会,它们大都没有名字,没有户口,没有编制,终日寄生在人体内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靠“偷窃”为生,稍微管理不严就会跑出来惹是生非。  以上就是人们对于人体寄生细菌的传统认识。但是,当科学家们开始认真研究它们时,却发现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首先,人体寄生细菌的数量之多令人咋舌。据估计,人
期刊
公司最危险的敌人并不总是竞争,有时它会是潜伏于公司内部的恐惧。就像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听着同一个故事,讲述故事的语言可能有所不同,但故事的根源都极为相似:恐惧摧毁了公司。准确来说,是恐惧导致公司自我毁灭。  在公司里,恐惧会呈现出多种形式:  完不成目标的恐惧;  得不到奖金的恐惧;  失去决策权和升迁机会的恐惧;  被辞退或者被其他人取代的恐惧;  ……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并非所有恐惧都一无是处。
期刊
从本雅明著《摄影小史:灵光乍现的时代》、罗兰·巴特著《明室》到克里斯蒂娃竟称“摄影乃是一门幽灵的艺术”,摄影便与鬼魂、幽灵脱不了干系,我也深深迷恋这个观念,某年在广州办个展,直接就命名为“摄魂记”。当然我们所用的原典,都是因为摄影术发明初期,人们觉得摄影会真的摄去一个人的魂魄——这点中外俱同,甚至到1970年代中,某港人回乡,为一初生婴儿照相,仍被婴儿的祖母斥骂:“照什么照,把细路仔的魂都照丢了。
期刊
一支余文乐和彭浩翔反串出演的MV《别问我是谁》,让沉寂多年的玉女王馨平重回大众视线。这位王羽(张彻武侠名片《独臂刀》主演)的女儿,不像其父舞刀弄枪打打杀杀,长相上镜的她,一颦一笑就足以动人心魄。别问她是谁,就像她当年所属的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不问,情迷宝丽金的拥趸,又何止千万?  1972年,德唱公司与飞利浦公司宣告合并,取名为宝丽金国际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英国伦敦,从此,宝丽金公司连同它们的log
期刊
每天下班,看到地铁和公交车站上乌泱乌泱的人,乱纷纷蜂拥而上,任谁的头也得斗一般大。就是那些条件好的,开个私家车,也经常被加塞儿抢道的气得猛揿喇叭。  可瞧瞧人家动物界代表们这队排的!哪一队都像模像样!哪一队都整整齐齐!更难能可贵的是,人家这队完全是自发排的,靠得全是自觉自愿和素质。      1. 英国,一只小猪被名叫SASHA的母狗收养,它跟7个小狗“兄弟”连睡觉都挤在一起,俨然把自己当成小狗
期刊
六月九日,《新京报》“北京书香地图”以书为线索,将京城的书生活真实地展现出来。这是一个好创意,初读起来让人眼前一亮,思想下去,心中却涌出复杂的感觉。“书香北京”,多么耐人寻味的字句!  我想到二十几年前,我读过一篇文章,其中记载了中国书店一位老店员与文章作者的对话。老店员:“解放前,有一次我随师傅去梁实秋家收购旧书,看到一部两卷本牛津版《沙士比亚全集》,切口全是烫金的,那才叫精美呢!”作者:“(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