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教学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555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同时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本文针对群文阅读的定义,将研究重点定位在群文阅读议题的选取和集体建构意义而达成共识两方面,这也是群文阅读教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笔者期望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建构起群文阅读组文的方式、课堂结构类型、议题选取的规律、课堂评价标准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形式;研究
  笔者观察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课堂是以单篇文本为依托落实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单篇文本阅读教学至今依然盛行,这与语文课程教材编写体例、教师教学理念、教学习惯等不无关系。可以说,不少教师都理所当然地认为阅读教学就应该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文本,一篇一篇、从始至终地实施教学。单篇文本的阅读教学是必须的,因为它是基础性阅读;可是它又有一些弊端和问题,怎样解决呢?有人说,课外阅读可以解决,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就可以,但是在倡导学生广泛阅读的时候,还需要有一种阅读教学新形式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开阔学生视野,提升阅读效率。这就是——群文阅读。
  预备会议和课例研究分析
  研究核心成员召开预备会议。其间,教师对当下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地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单篇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正是群文阅读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给予学生某种结论,替代学生自我建构;又如,单篇文本的唯一意义对学生而言过于单一、僵化;再如,学生的阅读思维相对简单,缺少大视野下复杂多样的阅读思维方式;还如,只有自我建构,鲜有群体建构,多数情况下学生不能在他人提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争辩、协商、妥协、接纳等方式构建新意义,从而达成某种共识。最后,大家决定通过课例研究的方式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课例研究的基础是选文、组文和教学设计工作。在走进课堂之前,笔者和老师们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精心地选取了群文阅读的文本,并将其按一定意图组合在一起,形成某一节课的阅读素材。
  实施教学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将预设化为生动而又富于变化的课堂教学情景,对于初次接触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既新奇又不易。在向全县教师展示之前,我们进行了多次试讲,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的课堂上学生对忽然面对如此之多的文本感到茫然无措,阅读速度明显落后;有的课堂上教师感到难以驾驭学生,大空间的问题很受学生欢迎,但是他们对各自的观点异常坚持,让教师无计可施。经过深入思考,反复实践,我们认为学生阅读速度慢,既有不适应多文本阅读情境的原因,也有阅读方法的问题,例如跳读、速读、扫读、一目十行地读,于是教师愈加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关于学生难以进行集体建构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包容、妥协的心态,缺乏协商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注意这些心态调整和能力培养。
  课例研究之后,组内教师对群文教学案例进行了剖析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很多需要放大、值得细细考量的教学镜头。例如,一节群文阅读教学中有关比较两篇文章异同的环节,学生的发现停留在内容层面,对于两者在表达特色的共性上没有发现的过程,而是教师代替完成,教师“抢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引起教师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为下一步反思提供依据。
  活动反思与理论归纳
  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我们静心思考,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找到改进教学的办法。关于教师“抢镜”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匹配程度不高;二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学情的研究不到位,以至于遇到问题难以迅速启用应对方案。原因找到后,就能找到对策了。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还需要进行理论归纳,从而形成研究团队的思想共识。笔者将半年以来组织的多次群文阅读教学案例进行横向联系、纵向比较、交叉勾连,发现有关群文阅读教学的特征和规律,理性地描述群文阅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将在文中活动分析与启示中提及。
  活动分析与启示
  群文阅读的形式变革 群文阅读显著的外在特征就是多文本的阅读情境。整合多文本的思路有三点:一是教材内组文,既可以借助教材的单元主题进行文本的组织,也可以跳出单元之外在一本教材或多本教材范围内进行组文;二是教材内外组文,就是把教材内的文本和教材外的文本结合在一起;三是教材外组文,和教材内组文正好相反,所有文本均来自课外。
  群文阅读的理念变革 就群文阅读而言,议题更加开放,关于“辩论的智慧”,学生的建构就有“亮明观点、证明观点、攻其漏洞”等多个意义,且均是学生共同建构的意义。集体建构的过程首先要求教师隐身而退,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培养学生倾听、接纳、协商、妥协的态度。提高集体建构的成功率,从而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周人书.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
  [2]郑亚利.群文阅读选材技巧浅析[J].教学与管理,2015(29).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美陆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对语文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关注的是学习的主
摘要:目前,阅读课堂最急需改变的是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思维的培养。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策略,而联结策略是小学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将眼前的阅读文本与已有储备进行关联,帮助学生理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联结策略;理解能力;阅读能力  联结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联系”。《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图书馆和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对图书馆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