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逐渐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进而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是学生提高文学素养以及学习其他学科所必要的一项技能,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能够带来帮助,而语文课程进行改革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时代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德育教育。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借助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望予以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性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基础性特征,其中综合性指的是语文学科能够借助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基础性则指的是语文学科对提升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语文学科在实施中产生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教学目标,这也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学科内容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一、注重兴趣的激发
  兴趣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不变的话题,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影响是莫大的,但如何培养兴趣则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兴趣的培养目标在于学生,因此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心理等条件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愉悦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收获,或通过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来吸引兴趣。而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便可用两个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其一,深度剖析文中情感元素,引发学生共鸣。《孔雀东南飞》一文描写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同时也反应出了当时背景下的爱情观与价值观,这本身便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为兰芝与仲卿的爱情所感动,也为双方父母的强硬观念而悲愤,再到最后二人的双双殉情的悲剧更具情感感染力。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兰芝仲卿“合葬华山傍”展开分析和想象,结合“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分析出两人殉情后两家人的态度与情感。有些学生能够分析出植松柏种梧桐代表两家人经历丧子丧女之痛后已然痛悔,故以此悼念二人。也有些学生认为松柏是为了寄托家人的思念,而梧桐则是希望两人在泉下能化为比翼鸟长相厮守,弥补生前遗憾的同时也为双方家人带来些许慰藉;其二,引发好奇心理。在《孔雀东南飞》教学之初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读一篇课文,并询问学生有无问题。其实《孔雀东南飞》中有两个点值得一说,第一个便是“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第二个便是“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后者多数学生应当接触过网络中的这个“梗”,因此顺带一提便具有“标明出处”的作用,也能产生激发兴趣的效果。而前者教师则可以引发学生的疑问与好奇,在初中语文教学《陌上桑》中便出现过“秦罗敷”,原文为“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和《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不得不令人深思会不会根本就是同一个人呢?再加上《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都是出自《汉乐府》,这更加深了学生的疑问,就此产生浓厚的探索欲。之后教师便可以先为学生进行解答:雖然两篇文章都是出自《汉乐府》,而其中罗敷这个名字不仅相同而且都是姓“秦”且“自名”,但事实上却并非同一个人,首先两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就不一样,《陌上桑》中的秦罗敷故事是东汉光武帝年间的河北邯郸,而《孔雀东南飞》则发生在东汉献帝年间的安徽庐江,这个在文中便能找到依据。既然时间和地方都对不上,那么为什么又会出现这么巧合的事情?原因在于《孔雀东南飞》中的“罗敷”指的是一个代称,代指美女,实际上她的名字并不叫做罗敷,而是因为长得漂亮被称作罗敷或自称罗敷,也可以理解为形容女人漂亮的形容词,而学生又能够由此联想到“XXX(地名)彭于晏”的梗,既激发了兴趣,又拓展了知识,而之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探索课文。
  二、教学向课外拓展
  扩大课堂范围实际上指的就是打破狭小的教学空间的桎梏,将语文教学课堂尽可能延展至课外,加大对自然以及社会等类型课堂的开发与应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走向更为广阔的自然天地和社会生活,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协作能力和互助精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情感体验。
  扩大课堂范围能够将书本中传统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这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不谋而合,这样的教学氛围更能够激发高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3]。以《兰亭集序》一课为例进行分析,此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着对人生无限的眷恋以及热爱之情。因此,语文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容的认知与了解,可以结合文章对景物的描写选择恰当的室外场景,带领学生在室外场景中感受并学习。《兰亭集序》上段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词汇描写了美妙的场景以及畅怀痛饮的景象,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讲解重点词句以及段落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兰亭集序》与其他写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等,分析二者写景手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赏景练习。并将自己的写作练习与名人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自己的不足。除此之外,《兰亭集序》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而其中的“虚景”与作者自身的情感和人生经历是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通过灵活的引导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写作方法之巧妙,并通过仿写的形式尝试着根据某个节点仿写短文,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不仅能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中对自然与人生的向往之情,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而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增强语文教学效果[4]。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授课应当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并集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阅读实际上就是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情感交流的过程,能够加强学生对作者文章中情感的理解与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及认知水平等合理创设情况,将现实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断提升高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运用能力。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为例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通过林教头性格从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从而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认识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历史必然。为了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语文教师可以选取文章的某一部分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林教头的遭遇感同身受,进一步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四、充分运用多种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的有效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用具是加强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用具。举例来说,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将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等进行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活跃教学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更为舒适和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虽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作者陶渊明淡泊名利、厌恶世俗,对田园闲适生活无比向往的情感与态度。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和前两句“性本爱丘山”、“一去三十年”相呼应,表达陶渊明自己认为自己便是属于田园生活的,但却离开自己的“故渊”,至于“三十年”也有译为“三又十年”也就是十三年之意,因为陶渊明做官只有十三年。而陶渊明将归隐田园视作“羁鸟入旧林、池鱼归故渊”,进一步突显了对于官场和世俗的厌倦,享受田园生活的从容闲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李子柒的视频,视频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田园生活也可以很美好,但视频绝非单纯的诠释田园风光的美好,而是体会其中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而李子柒的视频能够被央视点名也正是因此,所以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对生活的热爱”这一概念。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够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陶渊明这么喜欢田园生活,原因在于对生活的热爱,才能让陶渊明在艰苦朴素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課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浅思[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7):82-82.
  [2]彭冲.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浅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9):78-78.
  [3]赵玉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9):32.
  [4]黄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6):49-50.
  [5]胥厚碧.走出高中语文教学误区,提高教学效率[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2):435.
其他文献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首次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明确英语学习要通过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以一堂“Reading-Exploring-Expressing”的阅读教学课例来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践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和新高考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理解《普通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部根据当前及未来人才的需求不断对教育实施的改革措施,以期推动教师教育过程能够根据人才需求标准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施的先进教学方法中提升各項能力且满足人才标准要求。高中英语学科是培养学生深度理解与掌握英语语言的重要科目,教师在教学中自然要围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英语教学过程,让设计而出的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朝向目标迈进,在有效完成英语教学任
摘 要:阅读和作文可以说是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两大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阅读教学,常常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如教学观念的落后,忽视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保证,个性化思维得不到有力的发展;教师“流水化”作业,使得“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了空中楼阁以及片面强调阅读理解试题的死记硬背,轻视了文章隐含的德育效能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交错复杂,都将直接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亏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素质教育。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学体育教育与学生的素质发展有关。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要求学生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社会的多样性使学生更加个性化,从而使他们能够增强创造力。本文介绍了如何在中学体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人格,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引言: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
摘 要:新课程下做好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行为,重要性不言而喻。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省级质量检测中取得理想成绩,应做好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的分析,认识到当前其运动技能教学的不足,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运动技能;现状;策略  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相当精通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的注意的一种操作。教学中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