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与内固定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骨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i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常伴随胫骨平台其他部位的骨折,而其孤立发生的病例并不多见.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同时受腓骨头、外侧副韧带等毗邻结构遮挡,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显露和固定均较为困难.为增加显露范围,便于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各种手术入路应运而生,其选择视骨折形态和选用的内植物类型而定.该文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儿童因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等因素,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感染风险,因此确定感染类型,快速明确病原微生物,早期精准诊治尤为重要.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直接对样本中的DNA或RNA进行高通量测序,能够快速、客观的一次性检测出样本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为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性疾病提供了诊断依据.该文对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检测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相对罕见,对于它的定义,学术界虽有争论但已趋于一致,这使其诊断和治疗的讨论有了共同基础.股骨颈基底的特殊解剖部位决定了其独特的生物力学特点,该部位骨折具有股骨颈骨折的旋转不稳定与转子间骨折的内翻不稳定双重特点,因而治疗困难.虽然有学者质疑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因而推崇采用髓外固定,但不少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技术.目前关于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内固定的选择依然未达统一,但多数学者认为多枚空心螺钉的固定效果欠佳.该文对近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诊治的研究进展
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是经典治疗髌骨骨折方法,但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学者们通过基于CT图像重建骨折地图技术揭示髌骨主要骨折线和粉碎区域分布特征,制作不同类型的钢板用于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研究显示,钢板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显著优于或至少与张力带固定相当,能减少对膝前软组织激惹,经钢板实施多平面交错固定还能提高对粉碎性骨折的固定强度,有效治疗包括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不连等复杂髌骨骨折,优势明显.该文就髌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