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永远是年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z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导师周一贯出生于1936年。
  如果有人说周老师是个老人,我必定跟他急,也必定绝不闭嘴。而推翻他的“谬误”,只消我讲这一天的故事就够了。
  那是去年六月的一天,是个星期天。我有件小事,约好趁着星期天去绍兴周老师家,听听老师的意见,顺便也去看看老师。
  趁着早上凉快点,还不到七点,我便来到了周老师位于绍兴城南的家。怕打扰了周老师的晨休,我便在他家附近的小花园里,呼吸着一天之中最清新的空气,看看鸟儿们唱唱跳跳地做着“晨练”。忽然手机响了,是周老师打来的。
  “何夏寿,你今天来不来我家?”周老师的声音洪亮得如同校园里的那口大钟。
  “我已经在楼下了,周老师。”我笑着回答。
  我上了楼,走进周老师那间书多得差不多能吞没人的书房。周老师不解地问:“你干吗不上来?”
  望着周老师满头的白发、孤寂的身影:“我怕您还在休息。夏天早上睡觉很享受的。”我实事求是地说。
  “哈,睡那么久干什么!将来总有长睡的机会。”周老师风趣地说。
  我笑笑,习惯地问:“周老师,最近在忙什么呢?”
  周老师指着书桌上铺开的一桌纸,脸上洋溢着红光:“我在编一套《周一贯语文教学八旬文丛》。已经编好了两本,交给出版社了……”
  “一套文丛?共有几本?”我知道周老师是个很勤奋的语文人,每年至少在全国各家媒体发表三四十篇教学论文,主讲三四十场专题报告,指导几十位青年教师备课上课,但一听说他要编辑一套文丛,而且编了两本还在编,加上八旬的定语,我着实有点“大惊小怪”了。
  周老师的目光像是窗外晨风里摇曳的喇叭花,娴静,淡然:“不多,七本。”
  “天哪,七本!”我听得见自己的心在大惊小怪地喊。为了“伪装”自己,努力不让周老师看到我的浅薄、无志——周老师不喜欢他的弟子不才,更不喜欢他的弟子以不能、不敢为由,从精神上把自己降格为侏儒,我平静地说:“哦,七本。”
  周老师给我递来了一杯沏好的茶,几月不见,他手上的老年斑又多开了不少“连锁店”。
  “八旬,这两字很好!”我有意加重了“八旬”。当然,我在提醒老师,您八旬了,按照我们绍兴人的说法:七十不留宿,八十不出门。都到了“高危”年龄,还那么卖命编书,何苦呢?
  周老师显然知道我强调“八旬”的意思:“何夏寿,我非常认同有位老专家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老年人,与其呆在家里,坐以待毙;不如找事做,垂死挣扎’。虽然生命的长度相等,但深度就不一样了。”
  周老师的眼睛里喷射出黄昏太阳下山时的光亮,我被照得有些眩晕。周老师转移了一个话题:“你说,你找我干什么?”
  我趁机躲开了老师的目光:“这样的,有所学校,其实你也知道,是杭校长的学校,投入了一个多亿,新建了一所学校,邀请我做他们学校的文学教育导师,并在他们学校里设一个工作室。我有点想不好,不答应,怕人家说我高傲;但答应了,真想做事也很累的。”
  杭校长也是周老师的学生,周老师也十分了解他。听我说完,他大为兴奋:“好啊,这是个好机会啊,他可能会关系到你的后半生。”
  “有这么重要吗?”我问。
  “你都五十出头了,也该考虑‘后事’了。”周老师笑道,“难道你真打算退休后,去开个什么越剧馆,教孩子唱越剧吗?”
  我想起来了,有一次,我和周老师聊天时说过我的“远景规划”——退休后,我不写作不讲座,彻底与语文甚至与教育作别。然后,放大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家里开个越剧馆,教孩子唱越剧玩。我记得当时,周老师淡淡地说了句“这只能玩玩的”。
  可没想到,周老师居然还把这事记在心上了:“何夏寿,我知道你喜欢唱越剧,也承认你越剧唱得是好的,但毕竟你不是特级演员,你是个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这个头衔不是退休制,而是终身制的。于私于公,你都应该终身从教。”
  我知道,周老师一直说我是个十分感性的人。我也能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在周老师的眼里,感性的人很会受环境的影响,我是一只看着山羊吃草会忘了比赛的兔子,迷恋蜻蜓蝴蝶会忘了钓鱼的小猫。
  为“迎合”老师,我开玩笑道:“好的好的,我不开越剧馆,就开教育馆!”
  “这就对了。”周老师呷了一口茶,仿佛营救了一个迷路的孩子。
  忽然,周老师的脸上掠过一丝神秘:“你看这样可好,你去批一个儿童文学教育研究所之类的组织,然后把总部设在杭校长那所新学校。这样,你将来的儿童文学教育就有根了,同时,也帮他们学校找到了办学方向。”
  “用儿童文学办学?”
  “是啊,将你多年的校长工作和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发挥出来,影响更多的学校,以语文课程为核心,带动学校其他课程的发展,用儿童文学打创学校儿童文化……”
  周老师的话像初夏的湖水,在我的心里晕开了,一圈又一圈,温柔,轻盈,撞击着我的心,一下,两下……
  “对了,你打电话给杭校长,就说我们现在去他的学校看看。”周老师说得十分坚决。
  我明白老师的做事风格,与其说不,还不如说走就走。
  于是,我用车子载着周老师,来到了与他家相距40公里之外的那所新建学校。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六月中午的太阳不说毒至少也是辣。学校还在建造当中,依然还是一个工地。校舍、剧场、餐厅、宿舍上的脚手架还没最后拆尽,时有时无,显得十分零乱。一堆又一堆的建筑垃圾,一处又一处的建筑材料,横七竖八,还有星罗棋布的窨井眼,都没有加盖,像是深不可测的“地道”,很考验人的注意力。
  见周老师来了,杭校长很自然地去搀扶他,但被周老师拒绝了:“不用的,我又没有老到要用人搀着我。”周老师抹了把被晒出来的汗水,笑道:“你免费让我浏览这个大观园式的学校,让我激动得想扶你哩!”正说着,周老师的脚被一包没用尽的水泥绊了一下,整个身子像大树一样倾向前面,幸好杭校长手快,拉住了他,才没有酿成大事,我却惊出了一身冷汗。   回到工地办公室,我们都有点累了。但周老师的热情依然高涨,他高兴地说:“这个学校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建筑规模以及建筑品位,是我目前没有看到过的。这里,完全可以成为上虞乃至江浙沪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会的总部。”接下来,周老师讲了许多理由,历数了上虞儿童文学教育史上的众多名家。从陈鹤琴讲到夏丏尊,又从白马湖作家群讲到金近。我们傻傻地听着,周老师突然又点我的名了:“何夏寿,成立上虞儿童文学教育会,这是你的历史担当,是你的应尽之职。否则,你推诿时代交给的任务,崩盘了上虞这么好的儿童文学教育资源,你就是时代的渎职犯!”
  我知道周老师除了认为自己不老,也一直不让别人老。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体会,凡是与周老师相处过的人,大多都感同身受。
  “您说得当然是对的,可是——”我停了停,望着周老师有点凝重的脸色,我吞下“这年代多做与少做又有什么两样”的感慨,而是含蓄地说,“我现在还担任着一所学校的校长呢!”
  “这有什么矛盾?你既做校长,又做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周老师灿烂地一笑,“这叫舞动校长和会长工作的双节棍!”
  周老师说得时髦,我们都笑了。周老师也笑了,风趣但不无认真地说:“不过,我不是个周扒皮,不剥夺你们的自由,更不剥夺你们的选择。我只是一个‘打酱油的’,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任性的‘打酱油主义’!”
  “打酱油的”都如此赤胆忠心,我还有什么好说呢。我被周老师充足了气,像战士出征前面对首长一样,向老师立下了创办上虞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会的承诺。周老师这才高兴地和我们去食堂吃午饭。
  饭刚吃到一半,我的另一个朋友,也是周老师的学生,打来电话,问我一些教学琐事。我提到了周老师就在上虞,他喜出望外,说是正在做一个乡土作文的课题,能否让周老师过去指导。我说,都是下午了,天又这么热,周老师已经累了大半天,下次吧。那朋友也说是。
  挂了电话,周老师问我是什么事,我如实说了。周老师一听,脱口而出:“那就下午过去,都已经在上虞了。”
  我和杭校长都坚持说太累,周老师有点不高兴地说:“哎呀,你们真是的,累什么的?是车子开过去的,又不是我走路过去。”见我还在犹豫,周老师命令似的说:“何夏寿,你打电话过去,我们两点钟出发去他学校。”
  我只好照办。想想距离两点还有一个小时,我们匆匆扒完了饭,把周老师送到工地上的一个小办公室里,开好空调,让他能静静地休息一会儿。周老师没有推辞。我们退出了房间,也趁机到隔壁小睡了一会。
  两点一到,我们推门进去,惊讶地发现,周老师根本没有休息,他正趴在办公桌上写东西。见是我们,他站了起来:“两点到了,是吗?”说完,将一叠纸交到
  杭校长的手里:“这是我根据你
  的要求,给你们设计的学校文化计划。”
  我凑过去一看,是关于杭校长新建学校的校风、校训、校联以及各教学楼、辅助楼的楼舍命名之类的。周老师的钢笔字,稳健干练,飘逸刚劲,略略有点左倾,像是湖边一排排斜斜的杨柳,也像空中一行行翱翔的燕子,富于生命的斗志和活力。
  这天,差不多是下午六点钟的样子,我才把周老师送到家。告别的时候,望着周老师晚风中飘动的白发,我忽然觉得,周老师的白发,其实并不代表生命的衰老,甚至也不是白发,而是高扬在他生命航船上的风帆。
  写到这儿,我觉得也应该像周老师写论文作报告那样,写一个有点概括性的句子,既尝试着为周老师的年轻人生解个密,也为自己的拙文结个题。耳边忽然响起一首《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老歌,对,现在不是流行“转基因”这个词吗?我就光明正大地“转”一下他人的劳动成果,将那歌名转换成文名:语文人永远是年轻!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教学思考:  王宁教授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一书中指出:汉字构形的次序主要有平面组合、层次组合,以及由这两个组合方式构成的综合组合,其中,大量的是层次组合。“层次组合的特点是,每个字符是由基础构件开始,分作若干层次逐步累加上去而构成的”。层次组合是汉字构形的主要方式,识字教学理应有此内容。为此我们结合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教材设计了此课,并在教学中实验,效果好,识字效率高,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表意规律和系统
文本解读  这首《江南》,是汉乐府中的一首《相和曲》,是一首集体演唱的民歌。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第二层“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为什么这样划分?前三句,交代了采莲的地点、环境和心情,是诗的主体。可以理解为一人领唱。后四句,是对第三句的演化,是一群演员对领唱者的相和。  诗歌很简单,只有三个名词:江南、莲、鱼。四个方位词:东
我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经历了一个天翻地覆的过程。这并不奇怪,因为40年来,我们从低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了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是基础,生产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成功了,自然会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前行,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页。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步伐是不断向前的,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也正在进入深化和攻坚的新阶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集中编排一个文体单元。这个单元之后会编排“快乐读书吧”栏目。这样安排的目的是由教材几篇相同文体的课文,拓展同类作品或整本书。统编本教材倡导大量阅读的理念在文体单元中尤为凸显。  一、单元编排特点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故事”为主题,这是继三年级童话、寓言之后的第三个文体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
“小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要不要教?教什么?怎么教?”不少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笔者以为,在起步阶段,最重要的是路子要走对,要摆脱传统的“套话写作”,而瞄准“深度写作”。这里的“深度写作”,不是望文生义的学生习作的难度或蕴意的深邃,而是强调习作应表达生命之真,“我手写我口”,以情感的高投入、思维的热运转,使得起步阶段习作教学“我手写我心”,不架空,不套用,让学生走上习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一、
【议题分析】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温暖,这种爱就是母爱。高质量的课堂生活,必须拓展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有知识方面的收获,还要有生活感悟与情感熏陶。“母爱”是古今传颂的不朽篇章,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母爱、理解母爱和感恩母爱,我以绘本故事为依托,以诗歌为载体,设计了这次“妈妈的爱”群文阅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经过一学期
童话是什么样子呢?童话就是千奇百怪的、多姿多彩的世界的“样子”。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指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等编写而成的适于儿童教学的故事。世界上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童话,多篇成册的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等,单篇的有《小王子》《青鸟》《小飞侠彼得·潘》等。童话通过文字,传达人性最柔软的品质,譬如纯净、温暖、明亮、善良、高贵、同情、怜悯、勇气、责任、坚持、美好……童话以美好润泽童心
课后习题是小学语文教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标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细细分析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将有利于深入理解教材系统,把握统编本教材新方向,加强教师教学执行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笔者发现统编本教材更加注重以下四种能力的培养。  一、想象能力:练有数量,习有载体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来实现教育的目标,作为基本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行为同样以人的发展作为其根本追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
教学目标:  1.借助无声动画片,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2.感受习作的乐趣,懂得珍惜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知道哪些动画人物呢?今天我带来了一部由捷克斯洛伐克经典儿童文学改编的动画片——《鼹鼠和雪人》。  下面故事开演啦!  适合年级:三、四年级  板块一:观察动画,写“开头”  1.观看动画《鼹鼠和雪人》的一个片段,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2.请从这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