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情境渲染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33.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形式。新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的特点归结于两点,那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了语文具有丰富情感和审美体验的人文性特征。所以,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以知识为载体的厚重文化意蕴和丰富人文精神的深刻感受和体验。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很大程度上是与语文情境分不开的,学生需要在情境中去品尝“语文味”。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情境的渲染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为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愉快,教师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 多媒体画面展现,初解语文味
  语文教学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感知的过程。然而,由于语文教材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如果仅仅通过讲述的手段,学生感知到的必定有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再现语文教材中的形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激起学生认知的兴趣,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
  1. 创设情境,提升语文味
  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都是介绍异国异乡的风情。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完全感知,運用多媒体,就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这一课时,课文中蕴含着浓浓的非洲风情,为了让学生有置身其中之感,我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非洲图片,其中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光看图片,学生就对“十分壮观、游人如织”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了自己的感悟;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精美的木雕图片,学生在惊叹之余,也开始了解为什么文中的“我”会为带不回木雕而感到遗憾。在领略了非洲的风情后,学生在有了更深刻的“国际”意识,也徜徉在非洲少年的热情与非洲风情的独特中了。课堂的语文味也就不知不觉地渗透出来。
  2.文画交融,感悟语文味
  语文课文中写景的文章常常是文辞优美,可是对于中低段的学生而言,要完全融入其中未免有一定的难度。《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结构清晰,语言亲切、真挚的有特色的课文。在教学中我抓住第2自然段,先让学生品析语言,在层层感悟与反复朗读中,学生逐渐感受到了杨梅树的美丽可爱和勃勃生机,这时,我将幻灯片一转,出示了一幅细雨中杨梅树伸展枝叶的图片,刹那间,原本储存在学生脑海中的图像被激活了,他们看着图片,优美的词语一个个从口中蹦出,达到了文画交融的效果。
  二、 多媒体声像渲染,深解语文味
  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图画展示上。科学研究表明,人对静止事物的敏感程度,远远比不上对动态事物的敏感程度。而多媒体的声像技术可以“化静为动”,让富有魅力的、经典的影像走进语文课堂,形成大语文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让曾经单纯的朗读变得生动有趣。
  1. 视频展示,现“大语文”味
  在高段的语文课文中往往有一些名著名剧的精彩片段,不仅语言生动恰当而且画面感也十分强。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凤辣子”精明强干的特点。我带领学生从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神态中体味人物的特点,同学们犹觉不足,我又剪取了电视剧《红楼梦》中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悟,演员们生动的表演让学生如痴如醉,其实表演又何尝不属于大语文的范畴。凤姐的嬉笑怒骂皆在眼前,语言与形象相融合,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大语文”的魅力,对语文味也有了更多的领悟。
  2. 声乐悠扬,朗读“移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将朗读定为学习语文的必经途径,好的朗读,能够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在声调悠扬或万千思绪中完成对课文的感悟。同样是在教学《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我在带领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读第2自然段课文描写杨梅树的内容,如指名读、带读、齐读等,只不过学生被激发的有限,所以到了最高潮的时候学生就没什么进步了,如果这时候插入音乐,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走进杨梅树,既是一种享受,更能深层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当《春野》的音乐声响起,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学生们轻轻地、柔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似乎受了音乐的感染,学生的声音是那么柔美,那么令人动情,教室里所有的一切似乎都随着同学们的朗读进入了江南水乡,看到了美丽的杨梅树。
  多媒体技术产生的这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及时反馈、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创设“情景”,提供“协作”、“会话” 和“意义建构”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将从视觉、听觉所获得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和老师、同学进行及时地交流和探讨,从而达到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有针对性地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理解所学内容。
其他文献
摘 要:强调运用好情感教学,培养兴趣;仿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分类号】G633.3  课堂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收获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效率如果不高,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适应课改形势,在学习与交流当中增加知识积累,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教材要深入分析,明确教学层次,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则有助于促使语文教学真正走上科学化、高效率的軌道。  讲台上,教师分秒必争地写,讲台下,学生勤勤恳恳地记,师生皆满脸疲惫,可第二天温故时教师却发现,对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赣版)第四册。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用废旧报纸、塑料纸、包装纸和彩色纸表现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
肿瘤、骨质疏松、创伤、骨关节炎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一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骨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但是仍存在供体有限、手术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