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证实,学习者的情感控制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更能决定学习能否成功。学困生往往缺乏学习动力,那些兴趣浓厚、性格安静、乐于助人、聪慧快乐的学生,其学习成功的概率要远高于动力不足的学生,在以上诸要素中,兴趣的重要性是排在第一位的,下面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试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夸张——兴趣激发的“助推器”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截然不同(The same content,diffrent ways,diffrent results)。在拳击比赛中,软绵绵一拳与重重发力的一拳,对对手的打击效果决不可同日而语。在英语教学中,对教学重点予以夸张式的强烈表达,对于受众方(学生)来说,会感觉对比清晰明显,经过夸张教授的内容,受众方(学生)会直接感受到新颖和刺激,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兴趣将自然提高。譬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些形容词的教学(big,small,tall,short,fat,thin,light,heavey,happy,sad,等等),我们可以用一些夸张的动画人物——一个超级大胖子和一个超级小瘦子进行拳击比赛,孩子们在这一力量对比悬殊的氛围中深刻地学会fat和thin。在教授big和small时,笔者穿了一件超肥大的风衣,一进教室和学生问好时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紧跟着就说big,big.It’s so big。笔者不断重复这一句子,在这一情景氛围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说big,big.It’s so big。为了巩固,笔者还让一些学生穿着爸爸的衣服上学,那种场景:宽大的上衣,又长又肥的裤子,他们再走秀一下,孩子们笑得人仰马翻,笔者则适时地说big,so big,it’s too big,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生牢牢地学会It’s so big的用法。夸张往往会产生幽默甚至搞笑的效果,受众方(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压力和焦虑感随之烟消云散,体内荷尔蒙分泌由紊乱到有序,心情舒畅,轻松愉快,学习兴趣由此产生。兴趣产生了,气氛活跃了,教师可不能信马由缰,让课堂乱成一锅粥,教师得扬得起,Hold得住才行。
教师利用类似于小品、相声之类的教学表演,通过肢体语言、夸张表情等的表现功能,并借助一些教学道具,积极主动地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无限生动,生动的东西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同并产生共鸣,共鸣产生兴趣则会不知不觉地悄然提高。夸张的手法很多:如“大的——小的,小的——大的;部分——整体,整体——部分;无生命的拟人化,有生命的无生命化;平面的——立体的,立体的——平面的;黑白的——多彩的,多彩的——黑白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无穷的变化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好问、乐知、乐学的特点,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渲染——兴趣激发的“催化剂”
学生都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天真无邪,童心可爱;他们爱说爱笑,无所顾忌;他们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只有充分利用他们以上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故意”渲染,才能收到良好的激发兴趣的效果。表现在具体操作上,教师的语调要抑扬顿挫分明,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风趣幽默,提问要故设悬念,要君子“动口又动手”、“拳脚相加”,融入丰富生动的身体语言,如在教授“I like...Do you like...?Yes I do.No,I don’t.I don’t like...”时笔者就用手语加富有感情的语音语调,把学生引人忘我的境地:每个学生都愿意伸出小手,在空中描画,摇头晃脑。好像每个学生不是在课堂上学习,而是在生活,在游乐。在这样一个气氛高度渲染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大大激发,自然就敢于大胆发言,积极思维,积极参与,学好英语是易如反掌。
又如在教学“What should I do?”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基本句型的用法,笔者把教室当做一个诊所,安排部分学生充当医生和病人进行情景表演: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I have a headache.I have a stochmoche.I have a backache.Oh,you have a cold.Drink a lot of water and have a good rest.You will get better soon.在剧中要求学生记住:在国外看病一般要预约,更要注意的是,感觉不适去就诊,必须对医生详细说明你的症状,让医生作出诊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最后评选出最佳医生和病人等,课上学生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踊跃参加,结果在欢乐的气氛中既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单词、句型、内容,同时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创新意识和文化意识。但是一定要hold住,可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
三、韵律——兴趣激发的“和音符”
在课堂教学的前十分钟,气氛的铺垫至关重要,在开课伊始,先带领学生唱一些朗朗上口、韵律整齐、意境优美的英语歌曲,背一些韵律诗,做做体操、讲一些幽默轻松、声调押韵的英语故事等活跃气氛;优美的韵律会让人产生和谐的美感,带来身心的轻松和愉悦,化解部分学生心理上无形的学习障碍,使学习处在一种愉快和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的兴趣由此激发。
随着教学改革的趋势,愉快教学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所认可并运用。音韵优美和谐、节奏轻快鲜明的英语歌曲,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如在教“Are you...?Yes,I am.No,I am not.”时,笔者自编了下面的韵律歌:“Hello,Hello.Are you Tom?Yes,Yes,I am.Hello,Hello,Are you Moe?No,No,I am not!”把枯燥机械的一般疑问句用法转换成韵律感极强的曲子,这样一来不仅达到了组织教学的目的,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言感觉。
四、活动——兴趣激发的“直通车”
自主学习活动(Independent study)就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传统的权威型师生关系已不适合现代学生的身心特点,“亲其师,信其道”符合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因此,有必要在一系列活动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和谐、互动、融洽。在活动中,由于教师、学生都身体力行的参与其中,教师通过言行、表情等把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等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也把乐观、积极、勇敢、求知等情感信息传递给老师,活动无疑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的勇气,不怕错误,勇于言说,久而久之,兴趣大增。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所以,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学科的持久兴趣,这样方可事半功倍。
一、夸张——兴趣激发的“助推器”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截然不同(The same content,diffrent ways,diffrent results)。在拳击比赛中,软绵绵一拳与重重发力的一拳,对对手的打击效果决不可同日而语。在英语教学中,对教学重点予以夸张式的强烈表达,对于受众方(学生)来说,会感觉对比清晰明显,经过夸张教授的内容,受众方(学生)会直接感受到新颖和刺激,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兴趣将自然提高。譬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些形容词的教学(big,small,tall,short,fat,thin,light,heavey,happy,sad,等等),我们可以用一些夸张的动画人物——一个超级大胖子和一个超级小瘦子进行拳击比赛,孩子们在这一力量对比悬殊的氛围中深刻地学会fat和thin。在教授big和small时,笔者穿了一件超肥大的风衣,一进教室和学生问好时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紧跟着就说big,big.It’s so big。笔者不断重复这一句子,在这一情景氛围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说big,big.It’s so big。为了巩固,笔者还让一些学生穿着爸爸的衣服上学,那种场景:宽大的上衣,又长又肥的裤子,他们再走秀一下,孩子们笑得人仰马翻,笔者则适时地说big,so big,it’s too big,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生牢牢地学会It’s so big的用法。夸张往往会产生幽默甚至搞笑的效果,受众方(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压力和焦虑感随之烟消云散,体内荷尔蒙分泌由紊乱到有序,心情舒畅,轻松愉快,学习兴趣由此产生。兴趣产生了,气氛活跃了,教师可不能信马由缰,让课堂乱成一锅粥,教师得扬得起,Hold得住才行。
教师利用类似于小品、相声之类的教学表演,通过肢体语言、夸张表情等的表现功能,并借助一些教学道具,积极主动地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无限生动,生动的东西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同并产生共鸣,共鸣产生兴趣则会不知不觉地悄然提高。夸张的手法很多:如“大的——小的,小的——大的;部分——整体,整体——部分;无生命的拟人化,有生命的无生命化;平面的——立体的,立体的——平面的;黑白的——多彩的,多彩的——黑白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无穷的变化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好问、乐知、乐学的特点,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渲染——兴趣激发的“催化剂”
学生都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天真无邪,童心可爱;他们爱说爱笑,无所顾忌;他们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只有充分利用他们以上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故意”渲染,才能收到良好的激发兴趣的效果。表现在具体操作上,教师的语调要抑扬顿挫分明,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风趣幽默,提问要故设悬念,要君子“动口又动手”、“拳脚相加”,融入丰富生动的身体语言,如在教授“I like...Do you like...?Yes I do.No,I don’t.I don’t like...”时笔者就用手语加富有感情的语音语调,把学生引人忘我的境地:每个学生都愿意伸出小手,在空中描画,摇头晃脑。好像每个学生不是在课堂上学习,而是在生活,在游乐。在这样一个气氛高度渲染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大大激发,自然就敢于大胆发言,积极思维,积极参与,学好英语是易如反掌。
又如在教学“What should I do?”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基本句型的用法,笔者把教室当做一个诊所,安排部分学生充当医生和病人进行情景表演: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I have a headache.I have a stochmoche.I have a backache.Oh,you have a cold.Drink a lot of water and have a good rest.You will get better soon.在剧中要求学生记住:在国外看病一般要预约,更要注意的是,感觉不适去就诊,必须对医生详细说明你的症状,让医生作出诊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最后评选出最佳医生和病人等,课上学生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踊跃参加,结果在欢乐的气氛中既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单词、句型、内容,同时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创新意识和文化意识。但是一定要hold住,可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
三、韵律——兴趣激发的“和音符”
在课堂教学的前十分钟,气氛的铺垫至关重要,在开课伊始,先带领学生唱一些朗朗上口、韵律整齐、意境优美的英语歌曲,背一些韵律诗,做做体操、讲一些幽默轻松、声调押韵的英语故事等活跃气氛;优美的韵律会让人产生和谐的美感,带来身心的轻松和愉悦,化解部分学生心理上无形的学习障碍,使学习处在一种愉快和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的兴趣由此激发。
随着教学改革的趋势,愉快教学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所认可并运用。音韵优美和谐、节奏轻快鲜明的英语歌曲,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如在教“Are you...?Yes,I am.No,I am not.”时,笔者自编了下面的韵律歌:“Hello,Hello.Are you Tom?Yes,Yes,I am.Hello,Hello,Are you Moe?No,No,I am not!”把枯燥机械的一般疑问句用法转换成韵律感极强的曲子,这样一来不仅达到了组织教学的目的,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言感觉。
四、活动——兴趣激发的“直通车”
自主学习活动(Independent study)就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传统的权威型师生关系已不适合现代学生的身心特点,“亲其师,信其道”符合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因此,有必要在一系列活动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和谐、互动、融洽。在活动中,由于教师、学生都身体力行的参与其中,教师通过言行、表情等把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等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也把乐观、积极、勇敢、求知等情感信息传递给老师,活动无疑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的勇气,不怕错误,勇于言说,久而久之,兴趣大增。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所以,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学科的持久兴趣,这样方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