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体悟的层面不同,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新课改;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7-0087-01
  
  随着初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
  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等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学方法却流于形式,走入误区。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多媒体使用不合理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趋势,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适当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过于频繁,往往置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盲目走极端。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我们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1.辅助
  性原则。注意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2.适度性原则。应根据实际的需要在“精”字上下功夫,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最佳化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的实际情况,选择制作什么类型的课件,力争达到最佳效果。
  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无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能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互助协作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于是学生热热闹闹了一阵子后,各组分别表达意见,最后是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目前,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流弊”。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给的时间很短,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那么如何解决小组合作讨论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首先,小组合作讨论的频率要适当。其次,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再次,要设置合理的合作讨论题目。
  三、由满堂灌到满堂问
  课堂教学中,满堂问也是一种常见现象。有些教师认为,互动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动”起来,他们认为“提问—回答”次数越多,教学互动效果就越好。为了体现新课程中“师生互动”这一理念,从开始一直“问”到底。许多问题就是简单的是与不是,学生被动回答。
  问答式是开放式教学中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应该对问题的深度、难度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要研究“问”得是否适宜、是否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有所改变,开始重视学生多悟、多想、多动、多讲,重视给学生营造情景,吸引学生参与,引起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但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少讲,一再强调学生讲和学生活动,设置情景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热闹但却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建构,忽视教师价值和教师的专业引领。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讲多了就是“灌输式”的教学,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活动难以深入。
  实际上,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是非常必要的,不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表演,教师要正确认识授导型的教学模式和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关系,要兼收并蓄,发挥这两种模式的长处。
  五、探究流于形式
  探究式学习不是绝对的和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提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进行探究,课堂气氛看上去很热闹,学生只是泛泛而谈,缺少质疑和思考。从理论上来讲,研究性学习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政治知识的深化理解。但这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因为过分热衷于这种专题式的研究必然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学生的时间有限,这种学习方法分散了学生大量的精力,搞不好会“一业兴百业废”。这样的探究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丝毫没有帮助,只是走模式化和程序化的探究过程,脱离了探究式学习的根本。
  政治问题的探究可以形式多样化,课前设计时教师应该对
  问题的深度、难度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不要让问题滥而不精,有些问题可以进行课堂探究,有些需要材料来证明的东西,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组织活动课、撰写小论文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巩固学生的实践探究,同时也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给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政治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政治课标、教材与教学的关系、传统教学手段与高科技手段的关系等。政治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柏勇,《走进新课程》,政治研究,2007年第2期。
  [2]尹明德,《新课程应有新思维》,中学政治教学,2005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下以亳州传统文化中的老子、庄子的名言,以及三曹诗歌为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识字、阅
以读促写视角下,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带来新的思路与设想.教师在正确解读阅读与写作关系后,应为学生构建优质的以读促写教学环境.基于以读促写教学思想,将读写进
不同于其他学科,小学语文是一门不需要用答案来衡量的学科,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在发表观点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够快
思维导图属于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在各个领域中均有应用,并且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之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