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科学的教育过程。我校在培养学生“守公德、勤学习、爱劳动”养成教育活动中,做到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调整充实德育内容,拓宽德育途径,实行了教育内容系列化,教育渠道网络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有效地提高了德育效益。
一、制定小训练点,明确教育内容
1、学校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守则》和《学生学行为规范》。学校政教处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把《守则》和《规范》的内容分解成一些小训练点。形成每月一个活动主题,每周一个训练重点,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改进。
2、中高年级,班主任先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总结出本班学生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现状,通过召开班队会,制定出《班级公约》,利用班级激励机制,让学生萌发学习行为规范的愿望,明确行为要求,班主任经常性进行检查。
3、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等,与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结合活动,培养行为习惯
我校注重在集体活动中训练学生行为,因为通过活动,能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受到锻炼,逐步养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1、如为提升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有效开展“守公德”教育活动。如举行“公德青年在成长”故事比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和班级的故事,宣传守公德好青年的事迹,激励更多的学生向他们学习。班主任老师再结合召开班队会《做个有道德的人》,训练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讲文明、有礼貌等行为内容。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提升了行为要求,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学校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各班召开了“雷锋在我身边”、“文明礼仪知多少”主题班会,团组织红领巾志愿者走进了街道社区,去寻找身边小事情,清除地面口香糖,用行动告诫行人不乱丢垃圾、排队等车,慰问值班交警等等。
组织学生参观“雷锋车”组先进事迹,学生们通过听讲解、看光盘等,切实感受到雷锋“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群众一时难”的无私奉献精神,学生们深受感动,写下了百余篇观后感,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3、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新推出 “我的班长我的班”国旗下系列讲话等活动,主讲人来自各班的普通同学代表,各班收集的话题大都结合自己班队、雏鹰争章的开展、品牌活动等彰显班级特色,突出管理育人及班级先进。通过每周一短短的3分钟国旗下讲话,诉说发生在自己班级中的真实故事,给在场的师生以新的震撼与思索。通过国旗下讲话,同学们已经发现:班级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使他们渐渐成长着,他们越来越离不开各自的集体了。通过这样的国旗下讲话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带给了学校管理以真正的新思考,更给全体师生带来了许多课堂上体会不到的情感。活动让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自豪感。
三、多方配合,开展德育网络教育
1、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加强对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种下了一棵棵树苗;学生放弃休息时间,走上街头进行卫生清扫活动,为美化家乡环境,保护“地球妈妈”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学校还要重视办好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工作中心,有计划地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和育人水平。各班级老师主动和家长取得配合与支持,通过校信通平台、家庭访问、家长访校、家长开放日等方式,使家长更多的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在校行为表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协调一致,形成同向合力,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得到良好的教育。
四、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纪班风、校纪校风,影响到学生性格的形成,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者。班主任工作管理得好,学校德育工作效率就高。
(一)定期培训,提高班主任素质。
学校主管领导带头钻研、探讨班主任工作,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讲座。选派班主任参加教育骨干培训。每学期进行一次班主任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德育论文的总结、交流、评选活动,大大提高了班主任自我提升的意识,总结推广了不少好的经验。
(二)落实管理,强化班主任责任制。
帮助班主任认清德育工作的形势,明确班主任的基本职责。要求班主任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本学期德育目标,创建各具特色的班集体。
(三)及时评估,完善班主任考核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评估,可以使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也能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可以制定《班主任星级考核制度》,每月按照学校要求,将班级各项行为检查指标逐一进行评分,按照得分评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班主任,进行奖励。通过这些常规性的量化考核,班主任工作也会得到加强。
学校要重视德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为他们终生做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制定小训练点,明确教育内容
1、学校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守则》和《学生学行为规范》。学校政教处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把《守则》和《规范》的内容分解成一些小训练点。形成每月一个活动主题,每周一个训练重点,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改进。
2、中高年级,班主任先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总结出本班学生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现状,通过召开班队会,制定出《班级公约》,利用班级激励机制,让学生萌发学习行为规范的愿望,明确行为要求,班主任经常性进行检查。
3、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等,与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结合活动,培养行为习惯
我校注重在集体活动中训练学生行为,因为通过活动,能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受到锻炼,逐步养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1、如为提升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有效开展“守公德”教育活动。如举行“公德青年在成长”故事比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和班级的故事,宣传守公德好青年的事迹,激励更多的学生向他们学习。班主任老师再结合召开班队会《做个有道德的人》,训练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讲文明、有礼貌等行为内容。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提升了行为要求,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学校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各班召开了“雷锋在我身边”、“文明礼仪知多少”主题班会,团组织红领巾志愿者走进了街道社区,去寻找身边小事情,清除地面口香糖,用行动告诫行人不乱丢垃圾、排队等车,慰问值班交警等等。
组织学生参观“雷锋车”组先进事迹,学生们通过听讲解、看光盘等,切实感受到雷锋“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群众一时难”的无私奉献精神,学生们深受感动,写下了百余篇观后感,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3、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新推出 “我的班长我的班”国旗下系列讲话等活动,主讲人来自各班的普通同学代表,各班收集的话题大都结合自己班队、雏鹰争章的开展、品牌活动等彰显班级特色,突出管理育人及班级先进。通过每周一短短的3分钟国旗下讲话,诉说发生在自己班级中的真实故事,给在场的师生以新的震撼与思索。通过国旗下讲话,同学们已经发现:班级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使他们渐渐成长着,他们越来越离不开各自的集体了。通过这样的国旗下讲话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带给了学校管理以真正的新思考,更给全体师生带来了许多课堂上体会不到的情感。活动让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自豪感。
三、多方配合,开展德育网络教育
1、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加强对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种下了一棵棵树苗;学生放弃休息时间,走上街头进行卫生清扫活动,为美化家乡环境,保护“地球妈妈”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学校还要重视办好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工作中心,有计划地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和育人水平。各班级老师主动和家长取得配合与支持,通过校信通平台、家庭访问、家长访校、家长开放日等方式,使家长更多的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在校行为表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协调一致,形成同向合力,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得到良好的教育。
四、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纪班风、校纪校风,影响到学生性格的形成,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者。班主任工作管理得好,学校德育工作效率就高。
(一)定期培训,提高班主任素质。
学校主管领导带头钻研、探讨班主任工作,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讲座。选派班主任参加教育骨干培训。每学期进行一次班主任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德育论文的总结、交流、评选活动,大大提高了班主任自我提升的意识,总结推广了不少好的经验。
(二)落实管理,强化班主任责任制。
帮助班主任认清德育工作的形势,明确班主任的基本职责。要求班主任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本学期德育目标,创建各具特色的班集体。
(三)及时评估,完善班主任考核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评估,可以使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也能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可以制定《班主任星级考核制度》,每月按照学校要求,将班级各项行为检查指标逐一进行评分,按照得分评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班主任,进行奖励。通过这些常规性的量化考核,班主任工作也会得到加强。
学校要重视德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为他们终生做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