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简要介绍了上饶早梨的历史、生产现状,分析上饶早梨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上饶早梨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26-02
上饶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灵山地区,地处赣、浙、闽、皖要冲,史称“八省通玉衢”“豫章第一门户”,东邻上饶市信州区、玉山县、广丰县,南连福建省浦城县、武夷山市,西接铅山县、横峰县,北界德兴市。上饶县素有喜爱种梨的传统习俗,很早以前,上饶人就把梨当作吉利的象征(梨与利谐音),故家家种梨(利),人人得梨(利)。上饶梨属于亚洲梨之一,有六月雪、平头青、麻壳梨等10余个品种。特别是田墩、黄市、花厅等所产的梨比其他乡镇更胜。尤以六月雪为上饶梨果之最优良,谓之上饶早梨,不仅比一般梨成熟早,而且还具有表皮细薄、肉质脆嫩、核少汁多、味道香甜等特点,曾被列为贡品。六月雪果枝多,叶尖圆,枝紫褐色,因其果皮乳白色,果肉洁白,故名六月雪。果倒卵形,圆,果实横径75~85 mm,平均单果重200~250 g,果梗如蚱蜢腿,蒂洼深狭急。又因果皮等的不同,更分为细花和粗花2种,皮色鲜白果点较少,梗稍细长,为细花早梨,其味亦较甜脆,反之则为粗花早梨。上饶早梨果面色白、光滑,果心小,果肉细嫩,质地松脆、爽口、无渣、有香味,果汁多、水分多、口感好。内在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14%,固酸比285.7,总含糖量8~13 g/100 mL。经检测,100 g鲜梨含苹果酸8 g、葡萄糖8 g、碳水化合物10 g、蛋白质1 g、脂肪0.1 g、钙5 mg、磷6 mg,还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B等各种营养物质,风味浓甜,营养丰富,具有清热润肺健脾之功效。
1 上饶早梨的历史
据《信州府志》记载,花厅生产的上饶早梨早在清朝就以地方特产而上贡皇宫,栽培历史已有400余年。六月雪、黄皮早、浦梨、酸浦梨、秋露白、平头青、麻壳、九月乌、野乌梨等地方品种,统称为上饶梨。上饶早梨有浦梨消、鸡子消2个品系。田墩乡的陈团畈、湖潭、黄市乡的乌门楼、长塘,花厅乡的枫林、苏家,应家乡的佛母、浮墩、石门,尊桥乡的骆村、石上。高泉乡的毛湾是早梨的主要产地,尤以枫林、苏家、陈团畈所产早梨质量最佳。1959年,上饶早梨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10 047.65 t),江西省农业厅、省农垦局在上饶早梨主要产地田墩公社召开早梨生产现场会议,并在陈团畈拍摄了《上饶早梨》电影纪录片。
上饶早梨品质优异,清代苏家村有1株早梨树,梨果去皮或切开以后,玉白的梨脯过夜不会发黄,被荐为贡品。上饶早梨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为列用果品,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1999年在昆明世博会上展出,被组委会授予“长期展出优质农产品”称号,2001年在全国早熟梨评比中被评为“优质早熟梨”称号,2002年在江西省早熟梨评比中获铜获,2005年在江西首届赣北早梨节获金奖,2009年在中国(衢州)农博会获“华东十大精品水果”称号。
2 上饶早梨发展现状
2.1 品牌效应低
上饶早梨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品牌效应低,虽然有贡品之称和各种奖项称号,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产量低,市场上鲜有产品,消费者认可度低,没有形成很好的品牌效应[1-2]。
2.2 早熟性优势已失
随着翠冠、金水2号等早熟梨的种植,上饶早梨原有的早熟性优势已不存在,但上饶早梨成熟期介于早熟梨与晚熟梨之间,可以有较好的市场。
2.3 栽培管理粗放
栽培管理粗放,中耕施肥随意而为,树形杂乱,少有整形修剪,树体高达10 m以上,加上上饶早梨需用柿油纸袋包裹,现在多为购买梨包套袋,套袋和采摘需在高空进行,操作困难,成本较高。
2.4 数量减少,品质下降
真正的上饶早梨(六月雪)现已少有栽培,多为几十年乃至百年老树,仅花厅、田墩、应家部分地方还有少量栽培,存在管理粗放、树势老化、病虫为害严重等问题。
3 发展上饶早梨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3.1 有利条件
3.1.1 品质优良。上饶早梨品质优良,梨果去皮或切开以后,玉白的梨脯过夜不会发黄;种植历史悠久,有一定的知名度,成熟期界于早熟梨和迟熟梨之间,有一个很好的销售空间。
3.1.2 区位优势明显。上饶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东临浙江、南毗福建,是一个三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点,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市场发达。上饶县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上饶早梨能在保鲜期内运达上海、杭州、南昌等大中城市。上饶县地处上饶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域人口加上市区人口有近100万人,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3.1.3 优越的自然条件。一是土地资源丰富。上饶县是一个丘陵为主的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68%,境内河流碗延,山脉绵亘,无重大工业污染源,生态环境优良,适合种植上饶早梨。二是光、热、水、气资源能适应上饶早梨的生产种植。上饶早梨在上饶已有40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
3.1.4 多方面的支持。上饶早梨2012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成立了多个早梨生产合作社,工商资本的进入促进了上饶早梨的发展;出台了上饶早梨种植技术规程。
3.1.5 农民有传统的种植习惯。上饶县南乡大部分乡镇,特别是田墩、花厅、应家、皂头、尊桥等地,历来就有种植上饶早梨的传统,一些果农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上饶县上饶早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2 制约因素
3.2.1 发展缓慢。由于翠冠、金水2号等早熟梨的种植,上饶早梨原有的早熟性优势已不存在,加上上饶早梨需用柿油纸袋包裹,成本较高。此外,农民积极性不高,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 3.2.2 土地流转困难。由于土地分散,加之每个农户家庭的劳力、资金、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差异较大,在同一片土地发展早梨产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组织和引导,很难将各户统一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发展规模种植土地流转困难[3]。
3.2.3 缺乏资金及技术的制约。在上饶县现有的栽培制度下,以当地农民现有的收入水平,如果没有政府、金融部门的扶持,以农户自有的财力,很难投资发展。原有栽培粗放、操作规范差异较大,质量难以掌控,新标准技术规程,需加强培训。
3.2.4 市场风险高。上饶早梨是一种不耐贮运的生鲜农产品,对采摘、上市、保鲜期限都具有较严格的要求;受气候条件限制,上市期有明显的旺、淡季,供过于求时烂果、烂价时有发生;果农市场信息不畅,供需矛盾突出。
3.2.5 劳力因素。上饶早梨种植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农业生产项目,用工量大,时效性强,且机械化程度不高,也不便机械操作。尽管县域劳力资源充足,但随着农民工进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规模早梨生产用工冲击很大。
4 发展对策
4.1 开展资源调查,建立早梨资源圃
开展上饶早梨的普查,确定上饶早梨的现有分布及数量,加快建立上饶早梨资源的保护机制,使现存的老早梨树得到有效保护。建立上饶早梨资源圃,选取品质好的梨树,进行嫁接繁殖及品系对比,从中选出优质的上饶早梨株系进行繁育推广,建立优质上饶早梨基地,提升上饶早梨品质。
4.2 开展上饶早梨栽培技术更新和改良
开展栽植密度、整形修剪、病虫防治、配方施肥、疏花疏果和套袋等技术方面试验研究,建立完整的上饶早梨栽培技术标准。促进上饶早梨标准化生产,生产出优质的上饶早梨[4-5]。
4.3 强化技术推广
重视技术交流培训,针对上饶早梨生产各环节对果农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定期编印并向果农免费发放技术资料,让果农掌握先进种植技术。
4.4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县财政每年在支农资金中适当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上饶早梨品种改良、示范及果农技术培训专项经费。整合项目资金,整合财政、农发、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对上饶早梨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通力合作,积极争取中、省、市的支持,大力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和投资上饶早梨产业的开发与经营。
4.5 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建立果品冷藏库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重点扶持果品主产区龙头企业,把“公司 基地 技术 农户”有机结合起来,公司为果农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果农按照公司的要求管理果园,公司与果农发展订单农业,做到公司有果可收、农户销路不愁。
5 参考文献
[1] 上饶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上饶县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67.
[2] 王应群,雷宗中.“彬州梨”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53-54.
[3] 于海.阜蒙县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2):74-75.
[4] 冯海军,张春来,余青平.淳安县梨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J].浙江柑橘,2006(1):35-36.
[5] 朱西.黔南州刺梨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70-73.
关键词 上饶早梨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26-02
上饶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灵山地区,地处赣、浙、闽、皖要冲,史称“八省通玉衢”“豫章第一门户”,东邻上饶市信州区、玉山县、广丰县,南连福建省浦城县、武夷山市,西接铅山县、横峰县,北界德兴市。上饶县素有喜爱种梨的传统习俗,很早以前,上饶人就把梨当作吉利的象征(梨与利谐音),故家家种梨(利),人人得梨(利)。上饶梨属于亚洲梨之一,有六月雪、平头青、麻壳梨等10余个品种。特别是田墩、黄市、花厅等所产的梨比其他乡镇更胜。尤以六月雪为上饶梨果之最优良,谓之上饶早梨,不仅比一般梨成熟早,而且还具有表皮细薄、肉质脆嫩、核少汁多、味道香甜等特点,曾被列为贡品。六月雪果枝多,叶尖圆,枝紫褐色,因其果皮乳白色,果肉洁白,故名六月雪。果倒卵形,圆,果实横径75~85 mm,平均单果重200~250 g,果梗如蚱蜢腿,蒂洼深狭急。又因果皮等的不同,更分为细花和粗花2种,皮色鲜白果点较少,梗稍细长,为细花早梨,其味亦较甜脆,反之则为粗花早梨。上饶早梨果面色白、光滑,果心小,果肉细嫩,质地松脆、爽口、无渣、有香味,果汁多、水分多、口感好。内在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14%,固酸比285.7,总含糖量8~13 g/100 mL。经检测,100 g鲜梨含苹果酸8 g、葡萄糖8 g、碳水化合物10 g、蛋白质1 g、脂肪0.1 g、钙5 mg、磷6 mg,还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B等各种营养物质,风味浓甜,营养丰富,具有清热润肺健脾之功效。
1 上饶早梨的历史
据《信州府志》记载,花厅生产的上饶早梨早在清朝就以地方特产而上贡皇宫,栽培历史已有400余年。六月雪、黄皮早、浦梨、酸浦梨、秋露白、平头青、麻壳、九月乌、野乌梨等地方品种,统称为上饶梨。上饶早梨有浦梨消、鸡子消2个品系。田墩乡的陈团畈、湖潭、黄市乡的乌门楼、长塘,花厅乡的枫林、苏家,应家乡的佛母、浮墩、石门,尊桥乡的骆村、石上。高泉乡的毛湾是早梨的主要产地,尤以枫林、苏家、陈团畈所产早梨质量最佳。1959年,上饶早梨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10 047.65 t),江西省农业厅、省农垦局在上饶早梨主要产地田墩公社召开早梨生产现场会议,并在陈团畈拍摄了《上饶早梨》电影纪录片。
上饶早梨品质优异,清代苏家村有1株早梨树,梨果去皮或切开以后,玉白的梨脯过夜不会发黄,被荐为贡品。上饶早梨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为列用果品,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1999年在昆明世博会上展出,被组委会授予“长期展出优质农产品”称号,2001年在全国早熟梨评比中被评为“优质早熟梨”称号,2002年在江西省早熟梨评比中获铜获,2005年在江西首届赣北早梨节获金奖,2009年在中国(衢州)农博会获“华东十大精品水果”称号。
2 上饶早梨发展现状
2.1 品牌效应低
上饶早梨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品牌效应低,虽然有贡品之称和各种奖项称号,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产量低,市场上鲜有产品,消费者认可度低,没有形成很好的品牌效应[1-2]。
2.2 早熟性优势已失
随着翠冠、金水2号等早熟梨的种植,上饶早梨原有的早熟性优势已不存在,但上饶早梨成熟期介于早熟梨与晚熟梨之间,可以有较好的市场。
2.3 栽培管理粗放
栽培管理粗放,中耕施肥随意而为,树形杂乱,少有整形修剪,树体高达10 m以上,加上上饶早梨需用柿油纸袋包裹,现在多为购买梨包套袋,套袋和采摘需在高空进行,操作困难,成本较高。
2.4 数量减少,品质下降
真正的上饶早梨(六月雪)现已少有栽培,多为几十年乃至百年老树,仅花厅、田墩、应家部分地方还有少量栽培,存在管理粗放、树势老化、病虫为害严重等问题。
3 发展上饶早梨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3.1 有利条件
3.1.1 品质优良。上饶早梨品质优良,梨果去皮或切开以后,玉白的梨脯过夜不会发黄;种植历史悠久,有一定的知名度,成熟期界于早熟梨和迟熟梨之间,有一个很好的销售空间。
3.1.2 区位优势明显。上饶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东临浙江、南毗福建,是一个三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点,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市场发达。上饶县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上饶早梨能在保鲜期内运达上海、杭州、南昌等大中城市。上饶县地处上饶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域人口加上市区人口有近100万人,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3.1.3 优越的自然条件。一是土地资源丰富。上饶县是一个丘陵为主的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68%,境内河流碗延,山脉绵亘,无重大工业污染源,生态环境优良,适合种植上饶早梨。二是光、热、水、气资源能适应上饶早梨的生产种植。上饶早梨在上饶已有40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
3.1.4 多方面的支持。上饶早梨2012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成立了多个早梨生产合作社,工商资本的进入促进了上饶早梨的发展;出台了上饶早梨种植技术规程。
3.1.5 农民有传统的种植习惯。上饶县南乡大部分乡镇,特别是田墩、花厅、应家、皂头、尊桥等地,历来就有种植上饶早梨的传统,一些果农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上饶县上饶早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2 制约因素
3.2.1 发展缓慢。由于翠冠、金水2号等早熟梨的种植,上饶早梨原有的早熟性优势已不存在,加上上饶早梨需用柿油纸袋包裹,成本较高。此外,农民积极性不高,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 3.2.2 土地流转困难。由于土地分散,加之每个农户家庭的劳力、资金、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差异较大,在同一片土地发展早梨产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组织和引导,很难将各户统一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发展规模种植土地流转困难[3]。
3.2.3 缺乏资金及技术的制约。在上饶县现有的栽培制度下,以当地农民现有的收入水平,如果没有政府、金融部门的扶持,以农户自有的财力,很难投资发展。原有栽培粗放、操作规范差异较大,质量难以掌控,新标准技术规程,需加强培训。
3.2.4 市场风险高。上饶早梨是一种不耐贮运的生鲜农产品,对采摘、上市、保鲜期限都具有较严格的要求;受气候条件限制,上市期有明显的旺、淡季,供过于求时烂果、烂价时有发生;果农市场信息不畅,供需矛盾突出。
3.2.5 劳力因素。上饶早梨种植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农业生产项目,用工量大,时效性强,且机械化程度不高,也不便机械操作。尽管县域劳力资源充足,但随着农民工进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规模早梨生产用工冲击很大。
4 发展对策
4.1 开展资源调查,建立早梨资源圃
开展上饶早梨的普查,确定上饶早梨的现有分布及数量,加快建立上饶早梨资源的保护机制,使现存的老早梨树得到有效保护。建立上饶早梨资源圃,选取品质好的梨树,进行嫁接繁殖及品系对比,从中选出优质的上饶早梨株系进行繁育推广,建立优质上饶早梨基地,提升上饶早梨品质。
4.2 开展上饶早梨栽培技术更新和改良
开展栽植密度、整形修剪、病虫防治、配方施肥、疏花疏果和套袋等技术方面试验研究,建立完整的上饶早梨栽培技术标准。促进上饶早梨标准化生产,生产出优质的上饶早梨[4-5]。
4.3 强化技术推广
重视技术交流培训,针对上饶早梨生产各环节对果农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定期编印并向果农免费发放技术资料,让果农掌握先进种植技术。
4.4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县财政每年在支农资金中适当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上饶早梨品种改良、示范及果农技术培训专项经费。整合项目资金,整合财政、农发、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对上饶早梨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通力合作,积极争取中、省、市的支持,大力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和投资上饶早梨产业的开发与经营。
4.5 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建立果品冷藏库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重点扶持果品主产区龙头企业,把“公司 基地 技术 农户”有机结合起来,公司为果农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果农按照公司的要求管理果园,公司与果农发展订单农业,做到公司有果可收、农户销路不愁。
5 参考文献
[1] 上饶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上饶县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67.
[2] 王应群,雷宗中.“彬州梨”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53-54.
[3] 于海.阜蒙县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2):74-75.
[4] 冯海军,张春来,余青平.淳安县梨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J].浙江柑橘,2006(1):35-36.
[5] 朱西.黔南州刺梨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