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融合中外高中课程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山东省淄博市正在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其目的在于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国家的了解,帮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对异国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培养文化认同、国际理解和全球胸怀,从而实现爱国基础上的国际理解与国际理解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辩证统一。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共处共生、协同合作,提升学生应用国际语言的交流能力和文化交际技能。本人在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特别是文化的融合、育人目标的融合、学科的融合、活动的融合、中加高中课程的融合做了一些探索。
  1. 认识与方法
  依托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理念与实践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认识经过几年的摸索在淄博十一中干部教师中逐步形成,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从低处做教育,办高品质学校”的办学理念,高品质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融合上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元素占有很大比重,学校采取点面结合、活动引领的方法推进,采取学科知识与育人目标结合的方法渗透,采取扩大中加合作办学项目辐射力度、促进学校外语教学特色发展的方法扩大受众的人群,多措并举力争提高。
  2. 实践与成效
  2.1利用中加课程项目进行全方位融合,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向深入
  我校中加高中课程项目班使用的是加拿大高中全套的教材、教学资源和师资,这就为我校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学校享受着家门口的外放资源:加方的小班制课堂方式、加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加方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等等 ,我校通过外教参与教研活动、外教给普通班级学生上课、中交课程相关的课题研究、中方教师走进加方课堂观摩外教的课堂教学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融合力度,特别是我校教师对加方课堂授课、教材、教法、教学策略的理解方面受益匪浅。
  2.2通过学科渗透融合,增进学生对国际知识的理解
  英语学科在常规课堂教学渗透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内容之外,专门把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围绕中西文化话题,发掘中西重要节日,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尊重各国文化差异,推进对英语语言及文化的深入学习。地理、历史、艺术等学科,也根据各自学科特色渗透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科教师从制定计划开始,深入挖掘,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在学科中更好地进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将学生获得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内化为一种人文素质。
  2.3发挥项目辐射作用融合,推进学校外语教学的特色发展
  学校多次邀请加方校长及其团队给英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每周安排4名外教到初中部和高一开设口语课,进行文化讲座。拓展了全校师生对于跨文化交流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4开展学生学分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融合
  为加深学生对于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的了解,我校每年暑期都组织到加拿大洛维尔中学的学分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学生在国外学习一门学分课程,体验和了解加拿大的风土人情,学生在加拿大期间入住寄宿家庭,这让他们对普通家庭的生活、饮食、娱乐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之余我们还组织参观加拿大的大学,全面了解加拿大大学教育体系,为他们申请加拿大大学提供第一手资料。
  2.5走出去请进来融合,拓宽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认识视野
  每年我校都定期邀请加拿大、美国等大学招生代表到我校的访问,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全校师生开设讲座,丰富师生对于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了解。
  2.6布置学校特色活动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浸染国际理解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走廊、墙壁等营造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氛围,让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让学生自己运用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装饰创设周围的环境,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分利用学校春风广播站、校报、电子大屏幕进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宣传。定期开播中英双语“每日一歌”英文歌曲赏析,不同时期播放相适应的的英文歌曲,传播歌曲背后的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教育,营造浓郁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如母亲节播放《You’ve raised up》,父亲节播放《Dance with my father》等传递世界共同的对父母的感恩与爱。
  2.7在主题教育中融合,渗透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涵
  我校每月都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文明修身活动”、“经典诵读活动”“阳光体育节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等,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注入其中并在活动中不断充实,通过丰富活动内容,深挖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品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全球现代公民意识。
  3. 问题与方向
  3.1存在的问题
  (1) 我校中加课程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形成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最大合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2) 加拿大学校的学生对中国了解较少,与我校交流的洛维尔中学没有中文课和中文教师,学生对于了解中国的愿望不够强烈,而我校学生表现出极高的赴外交流的兴趣,因政策、时间等因素制约,中国学生和教师走出国门的阻力较大。
  3.2努力的方向
  (1) 充分理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涵,通过各种措施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校本化、生活化、常态化,减少认识上的误区,使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平时的常规教育衔接、与学科教学衔接、与育人目标衔接、与文化沉淀衔接、与特色学校建设衔接。
  (2) 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开展与学校社团建设有机结合,结合已经成型的特色德育活动,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
  (3) 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化中加教师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继续深入开展学科教学观摩活动,学校非毕业年级的专任教师都要观摩外教的课堂教学。同时继续组织加方的教师走进我校教师的课堂,观摩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给教师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英语学科组织中外教师一同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即我校教师和外教就同一节课进行授课,通过观摩、评课、授课教师谈课堂设计等形式来加深对彼此教育理念的理解,推动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
  [1] 高影. 教育国际化,何去何从[N]. 中国教师报, 2011.
  [2] 陈琼. 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解与实践[N]. 中国教育报, 2011.10.10.
  [3] 翁文艳.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11).
  [4] 余新. 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2(28).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信息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也带来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信息网络的特点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提出了要积极研究并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高度重视和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凡是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思想,就会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反之,就
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也是国际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英语语言中所蕴藏的文化,对提升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了解外国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文化教学回归于课堂之中,以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深入理解,提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从而使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获得切实进步。因此,本文着重探讨让文化教学回归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对策。1.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词汇自身所具备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