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一次探究活动,是利用身边的简易工具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实施的一种观察活动。
  关键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动手实验是发展科学兴趣的主要途径。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深入探求,实现自求诠释,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发展能力。下面就近几年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设计方案,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征,小学生们对“动手做”的实验都很好奇,这种好奇心往往成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直接动力,甚至会从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激发他们潜在的勤奋和探究科学问题的毅力。因此,如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精心设计新颖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加以引导,就能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
  例如,在教学《磁铁的力量》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实验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让学生收集的物体有钥匙、钉子、纸、大头针、石头、曲别针、塑料尺子、小弹簧、剪刀、螺钉、橡皮等。教师把磁铁发给学生。理由:同学们用磁铁去接触课桌上这些物体,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纷纷举手回答“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
  师:那同学们用磁铁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对这种现象有了兴趣。
  实验二:哪种情况吸得多?
  师:让学生用磁铁吸引铁钉或曲别针,启发学生猜测如果把磁铁放得离铁钉越来越远,磁铁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当磁铁距离被吸物体近时,磁铁吸的物体就会多;当磁铁距离被吸物体远时,磁铁吸的物体就会少。
  实验三: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
  师:在磁铁上放一张塑料片,然后把铁沙均匀撒在塑料片上,同时轻轻敲击振动塑料片,最后会看到磁铁吸引力强弱的情况。
  生:铁沙多而密集的地方说明磁力强。
  这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在学生意识中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创造愿望,使学生沿着正确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二、 立足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思维产生于动作。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摩擦力》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小车、磁铁(代替重物)、圆棍、毛巾、测力计等材料。学生设计减小摩擦力的实验,发现用测力计拉动带有车轮的车厢,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时摩擦力最小。
  在实践操作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当然,创新能力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增长。所以,突出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经历“搞科学”的过程,比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操作,从而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索科学的奥秘。
  三、 创造条件,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机会
  在教學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要比只教会知识更加有意义。在教改中,我不仅为学生自行设计简单实验创造机会,提供充足的实验仪器和材料,而且注重适时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和必要的点拨,渗透实验设计的思路和科学的思考方法。例如在教学《让灯亮起来》,让学生独立动手连接电路,自己得出要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这一科学道理。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使用简单器材做实验、验证假设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满足好奇心,又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更多的实验机会,在实验中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四、 扶放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
  小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后,教师才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例如教学《土壤》一课,学生对土壤的特点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的主要成分,课后有一个“埋垃圾”活动,主要是理解腐殖质的概念及帮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生活垃圾中哪些物体在土壤里能腐烂,哪些不能腐烂,然后要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生活垃圾埋起来,怎样能加快垃圾腐烂的过程,多长时间将土挖开,观察实验结果,并与猜想对照,从而让学生体验用证据说明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会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科学知识,才会发展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懂得要关心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续。它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实验检验了理论,巩固了理论并深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因此,学习科学必须重视实验。我们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徐君玲.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2017(6):60-61.
  [2]张洁云.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2).
  作者简介:
  王树伟,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南隆善小学;
  崔学慧,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北龙山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基于学生差异创设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
对煤气加热四开模热芯盒模具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阐述模具结构、材质、热处理工艺对模具使用性能的影响,结合工厂实际状况,对模具的定位方式、分模线选择、工艺参数选择、排
摘 要:探究式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与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实践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实现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与全面落实便成了当前广大小学科学教师所应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问题探究、合作探究与实验探究三方面出发,分析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运用的有效
摘 要:有效性教学是如今教育界广为探讨的一项课题,初中英语作为注重阶段的重要课程,实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对于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本文从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简要阐述了如何打造精彩有效的英语课堂,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英语;教师素养  初中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英语,巩固英语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想要将学生的英语教出效率,让学生学出效果,那么初中英语教学一定要狠抓。英语
通过对J453F型低压铸造机抽芯机构、液面加压系统进行改进设计,使其功能增强,性能更可靠.
摘 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就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  关
二级涡轮既是有叶片的涡轮铸件,又是镶嵌件.本文介绍二级涡轮铸造工艺设计与叶片型芯盒的设计制作方法,通过多年生产证明,该设计与方法合理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