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在爱情里的样子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暇时,我看了两部女性成长题材的电影:《初恋这件小事》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电影里的女主人公小水和松子,虽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但两人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她们都有一个妹妹;她们的父亲都因为某种原因在她们的成长中缺位;她们都在自己的青春年华里憧憬和追逐着爱情。
  初中的小水是一个不起眼的“丑小鸭”,暗恋着大自己两届的帅气学长,为了让学长喜欢上自己,小水努力改变成了白天鹅,历经一番误会后,小水得知原来学长同时也暗恋着自己。
  小水把爱情作为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厉害更漂亮,最后还如愿以偿的结局太完美,所以很多人评价,这是个典型的爱情童话故事,不够真实。实际上,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情节或许戏剧化了。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真实故事的主人公,还是电影里的主人公,都因为憧憬着一段美好的爱情,而努力从丑小鸭蜕变成了白天鹅。
  正如小水在影片最后说的那样:“如果要为爱努力,就要尽心尽力去做,你爱的人,就会自己来找你。”
  小水把爱情当作前进的动力,督促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她在爱情里的样子是阳光积极的。反观松子,她在爱情里的样子却是卑微的、委曲求全的。松子并不是丑小鸭,她长得非常漂亮,可是她一共遇到过5个男人,却没有一个是好人。和家人决裂离家出走,跟男人同居又被抛弃,做浴室女郎,长达八年的牢狱生活……种种不堪经历,都是那些男友带给她的。
  可她依旧待在他们身边,就为了抓住那可怜的一点爱,正如她自己说的:“打我也没关系,两个人一起,总比孤单的好。”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不缺乏小水、松子的影子。所以我们不免疑惑,为什么人们在爱情中的样子大不相同?为什么有的人在爱情里自贬为尘,有的人在爱情里要并肩成树?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给出了我们探索答案的方向。

不同的內部心理机制,不同的爱情观


  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人人格的发展经历八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人格发展的重要任务。当一个人步入12岁到35岁,即荷尔蒙分泌最为“跌宕起伏”的少年阶段和青年阶段,他先后面临的人格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和亲密感,也就是爱的建立。
  其中,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以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通俗地讲,就是如何看待自己。而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是他如何构建下一阶段爱的内部心理机制的基础。
  一个人若在漫长的童年成长期里,通过与重要他人建立充满无条件爱和包容的联结,获取了足够的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感,以及对自己足够的自主感、主动感和勤奋感,他就更容易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和幸福;相反的,这一切就会变得非常艰难。
  小水虽然平凡普通,却一直拥有着家人和朋友的爱与鼓励:远在美国的爸爸与小水立下约定,只要通过努力成为年级第一,就可以到美国和思念的爸爸团聚;小水的妈妈在面对小水和妹妹的争执吵闹时,总是公平而慈爱地加以引导;小水的朋友也都乐观积极,在小水为自己的外貌不自信时,朋友们会对她说:“我们虽然不美,但我们长得很有性格,这就是美!”
  她爱的内部心理机制是:我只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能够拥有属于我的爱情。这种内部心理机制来自小水在原生家庭和成长过程中,从家人和同伴那里获取的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这些爱与支持编织在一起,像一张安全的大网,使处于青年期的小水逐渐成长为一名自爱自信的优秀少女。
  幼时的松子美丽优秀,却无比的孤独和缺爱:父亲把全部的关注和爱护都倾注在了体弱多病的妹妹身上,在面对松子时却总是沉重而严厉的模样;作为爱与温暖最重要给予者的母亲,在影片里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而除了松子后来在监狱里认识的狱友惠子,在松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没有过积极接纳她的朋友。
  当看到成年后的松子习惯性地用夸张的鬼脸来取悦别人,一次又一次无底线地去爱人,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伤得“体无完肤”时,真是让观影的我无比心痛与哀叹。这是一个在爱的荒漠里长大的孩子,长期缺失的爱与缺失的人际支持交织在一起,如同一个无底的泥潭,使处于青年期的松子在自我放逐、自我厌弃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她爱的内部心理机制是:我只有无条件地牺牲和奉献,才能留住随时可能失去的爱情。

如何改变不良内部心理机制?


  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不良内部心理机制的可能。只要我们能够认清楚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成长创伤的疗愈与自我同一性的修复,而不是希求无底线地留住他人的爱,松子的悲剧就不会在我们的身上上演。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步:

1看见创伤的存在


  只有承认创伤,看见创伤,才能对症下药,才有治愈创伤的可能。但是,在自我觉察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心理防御机制的阻碍,那么不妨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帮助我们准确找到、看见创伤,进而走上治愈的道路。

2发展好的关系


  埃里克森形容自我同一性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生活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身上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那么,发展一段能对你的需求有所回应的、能理解你行为的关系,这对修复自我同一性很关键。或许现实中有人和松子一样,没有理想的父母、朋友、恋人,但心理咨询室里有啊!心理咨询师常常扮演着来访者“理想父母”的角色,对来访者充满接纳、理解和支持,问题只在于,你有没有勇气和决心踏进去。

3一颗改变自己的决心


  正如我在第2点中讲的,心理咨询能够有效地帮助来访者修复自我同一性,重塑对关系的认知,并处理其在过往生活中的负面体验。可纵然明知有成效,改变的决心也很难建立。但是,人生需要积极良好的心态,好心态不仅助益于对爱情的追求,也助益于伤痛的治愈、自信的累积。请相信,只要决心改变,生活一定会给你新的开始。
其他文献
身為一个本田爱好者,Type R从未真正进入过中国市场这件事,让我一直耿耿于怀。一度讨厌本田老是把一些实打实的民用车引进国内,后来也混迹于各大本田性能爱好者群体中。慢慢也理解了本田不敢引进Type R的想法核心所在。说句不好听的,拿思域移植一套K20A动力总成其实比真的买一辆FD2可划算的多,然而真会花钱买这种总成的少之又少。总是在屏幕前面跟你比划着什么纽北时间,马力曲线。我是卖车的我也不想搭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