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号召,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外,课堂上还应做到如下几点:①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和意义;②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将所学理论与热点联系起来;③课堂上增强知识的重现率;④严防拖堂;⑤注意激发学习的热情;⑥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广大教师都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热潮中,想方设法在有限的40分钟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提高思想觉悟的动力,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的欲望在胸中激荡,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时,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当然就有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实践证明,照本宣科、从概念到概念的推理式教学,就会使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容易感到疲劳,课堂气氛沉闷;相反,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集中注意力,关注教师的讲课。
  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外,课堂上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和意义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人不口渴,就不会对白开水产生兴趣。同样道理,学生认为化学对他没有作用,也就不会对化学科产生兴趣。所以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向学生讲明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及要求。学习化学,你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学了化学,会发现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化学有趣易学。学生认识了化学的重要性,才会对化学产生兴趣。
  2理論联系实际,特别是将所学理论与热点联系起来
  很多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主要是由于化学有些理论知识与生活没有直接的联系,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化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这样,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对化学的热情,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上增强知识的重现率
  “重复是学习之母”,这是经验之谈。根据遗忘规律可知,遗忘的进程总的趋势是先快后慢,青少年对自己所学知识如果在当天内复习,可以记住57.3%;第二天复习可记住39.5%;第三天复习,可以记住17.5%……,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到,在越短的时间内重现所学的知识,便越容易记牢。如果在课堂上增加知识的重现率,会便于学生当堂消化所学知识,使学生内心觉得该科目容易学,引起其对本学科的偏爱,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4注意激发学习的热情
  对学习有热情,就会激励着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热情保持就会变成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培养兴趣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热情?首先,以情激情,通过教师讲课时的语言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等把学生带入心弛神往的美好境界。其次,导之以法,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坚持讲练结合,启发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讲课有幽默、有笑声、有沉思、有争论,热情洋溢,生动活泼,调节课堂气氛。再次,融洽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喜欢听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5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1巧设悬念激趣
  悬念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成的紧迫感。教学中,教师先讲一些与新课有关的的新奇事,运用巧妙的提问方法,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使学生急切地追根问底,以引发兴趣。例如,在讲解“分子”一节时,有意识地先不讲教材内容,在黑板上写出这一计算式:“50+50≠100”。通过这一计算式,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悬念,为什么50+50≠100呢?他们迫切地想了解,于是便以焦急的心情地想听老师讲解,阅读课文,一直到获得真正的认识。
  5.2以良好的开端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要重视“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多想办法,精心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的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创造良好的开端。教学实践证明,经常在上新课前结合教材内容以生活中的现象创设一两个启发性、趣味性的设问导入新课,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3创设情境激趣
  课堂上创设情境方法很多,我谈谈下面的两种方法:
  讲故事的引趣方法。通过讲述生动具体,与课本知识内容有关的故事,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讲《燃烧和缓慢氧化》这一节时,可具体讲述夏夜坟地里的“鬼火”的故事,既为学生反对无神论,又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讲盐酸、硝酸性质时,引用著名物理化学家玻尔为避开德国人的搜捕,把金质奖章放入“王水”中溶解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
  幽默实验的引趣方法。幽默如同相声、小品演员那样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在讲课过程中适当运用多种幽默手法,能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要使语言具有幽默感,应注意使语言准确、通俗,生动有时代气息,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艺术。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化学教师的良好教育机智大胆向前开拓创新,善于捕捉热点,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教学效果就会好。
  作者简介:
  黄诚妃(1977.05—),女,汉族,广西灵山县人,本科,研究方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其他文献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状况近几年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有些严峻,其现状令人担忧。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完成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本专业技能,还应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育  1党和国家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视  我国改革开放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定要正确的把握国家的政治方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当他们满怀兴趣地学习时,就能掌握快,記得牢,效果好。而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培养
摘 要:新课标强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高中生;创新能力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数学本身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和严密性,对学习者的逻辑能力要求很高,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结合S市房屋租赁的现状,从政策层面和实际情况,对取消房屋租赁管理费的必要性做了具体分析和探讨,对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房租租赁管理费;必要性    房屋租赁管理费(以下简称管理费)在S市已有18年的历史。按照1992年S市出台的《房屋租赁条例》,出租房屋必须缴纳一定的管理费。此后该条例历经多次修改,目前适用的版本定于2004年,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出租房屋
摘 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实际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数学教学的本质,只有让学生的探究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通过合
摘 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因此,而对新的形势,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语言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