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号召,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外,课堂上还应做到如下几点:①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和意义;②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将所学理论与热点联系起来;③课堂上增强知识的重现率;④严防拖堂;⑤注意激发学习的热情;⑥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广大教师都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热潮中,想方设法在有限的40分钟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提高思想觉悟的动力,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的欲望在胸中激荡,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时,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当然就有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实践证明,照本宣科、从概念到概念的推理式教学,就会使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容易感到疲劳,课堂气氛沉闷;相反,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集中注意力,关注教师的讲课。
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外,课堂上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和意义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人不口渴,就不会对白开水产生兴趣。同样道理,学生认为化学对他没有作用,也就不会对化学科产生兴趣。所以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向学生讲明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及要求。学习化学,你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学了化学,会发现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化学有趣易学。学生认识了化学的重要性,才会对化学产生兴趣。
2理論联系实际,特别是将所学理论与热点联系起来
很多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主要是由于化学有些理论知识与生活没有直接的联系,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化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这样,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对化学的热情,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上增强知识的重现率
“重复是学习之母”,这是经验之谈。根据遗忘规律可知,遗忘的进程总的趋势是先快后慢,青少年对自己所学知识如果在当天内复习,可以记住57.3%;第二天复习可记住39.5%;第三天复习,可以记住17.5%……,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到,在越短的时间内重现所学的知识,便越容易记牢。如果在课堂上增加知识的重现率,会便于学生当堂消化所学知识,使学生内心觉得该科目容易学,引起其对本学科的偏爱,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4注意激发学习的热情
对学习有热情,就会激励着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热情保持就会变成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培养兴趣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热情?首先,以情激情,通过教师讲课时的语言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等把学生带入心弛神往的美好境界。其次,导之以法,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坚持讲练结合,启发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讲课有幽默、有笑声、有沉思、有争论,热情洋溢,生动活泼,调节课堂气氛。再次,融洽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喜欢听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5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1巧设悬念激趣
悬念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成的紧迫感。教学中,教师先讲一些与新课有关的的新奇事,运用巧妙的提问方法,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使学生急切地追根问底,以引发兴趣。例如,在讲解“分子”一节时,有意识地先不讲教材内容,在黑板上写出这一计算式:“50+50≠100”。通过这一计算式,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悬念,为什么50+50≠100呢?他们迫切地想了解,于是便以焦急的心情地想听老师讲解,阅读课文,一直到获得真正的认识。
5.2以良好的开端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要重视“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多想办法,精心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的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创造良好的开端。教学实践证明,经常在上新课前结合教材内容以生活中的现象创设一两个启发性、趣味性的设问导入新课,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3创设情境激趣
课堂上创设情境方法很多,我谈谈下面的两种方法:
讲故事的引趣方法。通过讲述生动具体,与课本知识内容有关的故事,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讲《燃烧和缓慢氧化》这一节时,可具体讲述夏夜坟地里的“鬼火”的故事,既为学生反对无神论,又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讲盐酸、硝酸性质时,引用著名物理化学家玻尔为避开德国人的搜捕,把金质奖章放入“王水”中溶解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
幽默实验的引趣方法。幽默如同相声、小品演员那样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在讲课过程中适当运用多种幽默手法,能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要使语言具有幽默感,应注意使语言准确、通俗,生动有时代气息,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艺术。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化学教师的良好教育机智大胆向前开拓创新,善于捕捉热点,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教学效果就会好。
作者简介:
黄诚妃(1977.05—),女,汉族,广西灵山县人,本科,研究方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广大教师都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热潮中,想方设法在有限的40分钟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提高思想觉悟的动力,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的欲望在胸中激荡,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时,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当然就有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实践证明,照本宣科、从概念到概念的推理式教学,就会使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容易感到疲劳,课堂气氛沉闷;相反,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集中注意力,关注教师的讲课。
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外,课堂上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和意义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人不口渴,就不会对白开水产生兴趣。同样道理,学生认为化学对他没有作用,也就不会对化学科产生兴趣。所以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向学生讲明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及要求。学习化学,你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学了化学,会发现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化学有趣易学。学生认识了化学的重要性,才会对化学产生兴趣。
2理論联系实际,特别是将所学理论与热点联系起来
很多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主要是由于化学有些理论知识与生活没有直接的联系,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化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这样,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对化学的热情,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上增强知识的重现率
“重复是学习之母”,这是经验之谈。根据遗忘规律可知,遗忘的进程总的趋势是先快后慢,青少年对自己所学知识如果在当天内复习,可以记住57.3%;第二天复习可记住39.5%;第三天复习,可以记住17.5%……,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到,在越短的时间内重现所学的知识,便越容易记牢。如果在课堂上增加知识的重现率,会便于学生当堂消化所学知识,使学生内心觉得该科目容易学,引起其对本学科的偏爱,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4注意激发学习的热情
对学习有热情,就会激励着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热情保持就会变成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培养兴趣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热情?首先,以情激情,通过教师讲课时的语言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等把学生带入心弛神往的美好境界。其次,导之以法,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坚持讲练结合,启发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讲课有幽默、有笑声、有沉思、有争论,热情洋溢,生动活泼,调节课堂气氛。再次,融洽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喜欢听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5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1巧设悬念激趣
悬念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成的紧迫感。教学中,教师先讲一些与新课有关的的新奇事,运用巧妙的提问方法,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使学生急切地追根问底,以引发兴趣。例如,在讲解“分子”一节时,有意识地先不讲教材内容,在黑板上写出这一计算式:“50+50≠100”。通过这一计算式,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悬念,为什么50+50≠100呢?他们迫切地想了解,于是便以焦急的心情地想听老师讲解,阅读课文,一直到获得真正的认识。
5.2以良好的开端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要重视“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多想办法,精心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的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创造良好的开端。教学实践证明,经常在上新课前结合教材内容以生活中的现象创设一两个启发性、趣味性的设问导入新课,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3创设情境激趣
课堂上创设情境方法很多,我谈谈下面的两种方法:
讲故事的引趣方法。通过讲述生动具体,与课本知识内容有关的故事,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讲《燃烧和缓慢氧化》这一节时,可具体讲述夏夜坟地里的“鬼火”的故事,既为学生反对无神论,又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讲盐酸、硝酸性质时,引用著名物理化学家玻尔为避开德国人的搜捕,把金质奖章放入“王水”中溶解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
幽默实验的引趣方法。幽默如同相声、小品演员那样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在讲课过程中适当运用多种幽默手法,能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要使语言具有幽默感,应注意使语言准确、通俗,生动有时代气息,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艺术。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化学教师的良好教育机智大胆向前开拓创新,善于捕捉热点,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教学效果就会好。
作者简介:
黄诚妃(1977.05—),女,汉族,广西灵山县人,本科,研究方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