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育人下高校思政教育与日常生活融合路径的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78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发挥协同育人的功效价值不仅是一种理论建构,更是应对和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研究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大学思政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融合是针对当前思政教育脱离生活的现实困境提出的,目的在于解决大学思政教学低效的问题。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必须坚持思政教育立足生活,构建层次丰富的思政教育目标;源于生活炼化现实性思政教育内容;结合生活完善多样性思政教育方法;贴近生活建时代性思政教育载体。
其他文献
利用2010—2019年福建省9地市的面板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城市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增长状况进行全面动态评价.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指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指
图像与认知一直是美术学背景下风景写生实践的核心.对图像背后人文历史信息的“观看”是风景写生认知的重要环节.以“徽州古塔”为例,揭示图像与认知在风景写生实践中对视觉
博尔赫斯的文学创作充满奇幻的想象与虚构,他通过迷宫、梦境等意象对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等哲学命题进行思考,拓展了现实与虚构交织的幻想文学。东方文化及中国元素是博尔
从形式美学和中国传统建筑文脉出发,阐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方圆构图、对称、重复等三种视觉形式的美学特质,并由此发掘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的形式审美逻辑,以期对当代建
朱迪斯·巴特勒的理论路径曾被玛莎·纳斯鲍姆郑重质疑。后者将之定性为文体矫揉造作、故作高深,思辨违反学术规范,著述殊无创意,无益于社会实践。巴特勒以“文化转化”之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闽西中央苏区,以客家民歌为母本的客家革命歌曲应运而生,成为革命志士带领群众歌唱新思想、新潮流、新风尚、新斗争的文艺武器。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