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学在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中的影响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un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企业的精神资源。企业文化具体反映和表现企业理念,同时也丰富企业理念的内涵。作为企业运用的最高原则,企业理念是企业之心,它又担负起指导企业文化运行的职能。我们所理解的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理念指导下,企业运行过程中,由员工群体所创造的并得到群体认可的价值标准和行动规范。必须指出,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是互为区别互为联系的两个范畴。在我们更多的分析和了解企业理念识别后,我们应该对企业文化及其产生的背景及原因进行一些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企业理念识别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特色的精神财富、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习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和活动等等。企业文化的外显文化指企业的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文化联谊活动;内隐文化指企业内部为达到总体目标而一贯倡导、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会而成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相对独立而存在的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经济组织的价值观与目的的要求,以及实现目标的行为准则和习惯。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的理解。西方学者所说的企业文化,大都是指一个组织例如企业、公司内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历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规范和生产观念,并依赖于这些文化组织内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文化承传的规律告诉我们,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抛弃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国家。只有珍惜和发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企业文化,从属于一种文化,必然离不开其产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自世界走向工业化以来,人们把西方化视为现代化的同义语。凡不符合西化的,便被视为落后,尤其对儒学备加指责,被视为现代化的羁绊和障碍。然而近三十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亚洲各国逐渐赶上了西方,有的方面甚至超过了欧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寻找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它们同属于“汉学文化”或“儒学文化”,其共同的文化背景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许多材料证明,儒家思想及儒学价值观对于东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发展经济的企业理念识别的建立产生了积极影响。当然,作为传统文化的丰富性而言,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特色的决非儒学一家,例如《孙子兵法》等也程度不同地发生过作用。运用《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思想,加以现代化改造,使之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在企业决策、生产、开发、营销、管理、发展等关键环节上,都可借鉴其创新精神、科学思想,获得成功。再如道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理念,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关于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寻找事物的规律等都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而法家的重制度建设,主张从严治国的理念,则对企业文化的组织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直接起到指导作用。
  西方的一些管理学者认为,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经济的腾飞,在于他们有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而这个文化的源头,或者说东方文化的源头,正是中国的儒家传统理论。中华儒家文化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大量吸取了兵家、法家、道家、佛家等其他文化的内容,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以法辅儒实际上也是中国历史上儒法并用思想的现代反映。儒法并用,在中国历史上表现为“形儒内法”,及所谓的“外圆内方”,也就是说外表要圆滑,内在有方寸。但是在现代社会必须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不违背法律,人与人之间讲究和,讲究儒雅。同时,儒家思想也深刻影响了道、佛等文化,渗透到其他文化之中,从而使中国文化成为以儒、佛、道三教融合为特色的多元复合体的综合型文化。
  儒家文化中精华占主导地位。历史上,儒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孔子提倡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易传》加以发展,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孔孟儒家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义务,把个人价值置于社会价值之中,提倡“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在修己的同时,注重入世,讲求修齐治平,经世致用,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学说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从而以对社会、国家贡献的大小,来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高低。两千多年来,儒家的这种人生价值观,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服及其传统,使得中华民族从未被外国侵略者所征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使中国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具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少淡泊明志、克除私欲的自律精神,见利思义的义利观,敬老尊贤、抚幼长善、孝亲敬友的人伦道德观念。经过千百年岁月的陶冶,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理素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文化对企业文化有积极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对企业理念识别的提炼与塑,也产生很多的影响。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主义的哲学是我国先哲孔子最先发现,他从殷商以来的天命神学中解放了“人”,从而发现了“人”,创立了人本主义的仁学。以为人是宇宙的中心,人为万物之灵。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儒家深信价值之源在于人心,人人具有价值自学和实践的能力,他们在个人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社会秩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社会价值系统被看作是个人价值体系的扩大。这样,人便成为社会化的人。
  人为贵的思想运用到企业文化中,日本和美国都创造了很多的经验。以泰勒为代表的西方科学基础,见物不见人,继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阶段之后,企业管理并没有进入所谓以决策理论、系统科学和定量分析为中心的现代阶段,而是更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企业的主体是人,只有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的惠普公司提出“你就是公司”的理念,使员工和公司心心相印,个人与企业一体。结果是每个员工都把自己的才干和智慧施展出来,使每一件新的设计产品凝聚了每一位员工的才智和汗水,因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麦格雷戈说:“企业这一组织系统,是因为鼓励人的行为才存在的。这一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由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都靠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的行为来决定。”“企业即人”,指的就是人作为企业真正的资源,人是企业的主体和根本,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对于塑造企业形象来说,管理主客体的道德塑造追求,“慎独”,“止于至善”,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以外,协调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东西是道德自律。韩国《经济人》周刊1994年11月2日刊登高丽大学校长洪一道的文章《21世纪的韩国企业和道德性》。文章认为:道德性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绝对标准。立足于道德性树立企业文化是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的首要条件。树立企业道德是比开发尖端技术和改善企业体制更重要的事情。洪一道根据韩国实际,还强调其民族固有的孝道可以发展成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所谓主导21世纪,就是主导新的时代的文化和道德性。而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在著名的旅游胜地琵琶湖畔建立一所“松下电器商业学院”,用儒家“仁”的哲学思想来培养他们的管理干部,将《中庸》中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作为学员研修目标,把仁爱之德施于人民大众,在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创办企业的特定时期,也有此理念。创办“民生股份有限公司”的卢作孚,就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生产,富强国家”的理念,“我们所要求的不是一群人只为自己,而是一群人只为更大的人群”,要求人人都有为公司和整个社会国家服务的思想和行动。
  至于立德立功,普利天下的价值建构,学而不厌,奋斗不止,勇于竞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的积蓄,更成为现代企业的创新、发展的灵魂。至于企业文化所标示的识人用人之道,如任人唯贤,唯才是举,量才授职,论功行赏,以诚待下等,重视对人的培养和任用,更是儒学文化提供给企业文化的切实可行的精神宝库。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其他文献
<正>"植树问题"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中的"出镜率"很高,仅最近两届全国小数年会,就有六个省份展示此课,精品设计更是层出不穷。我在观摩优秀课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实践,并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