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覆盖度对夏季降温效应的影响——以内蒙古为例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y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区域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植被的降温作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的研究多从样地尺度分析不同类型植被的降温效应。而区域尺度的研究多从定性的角度揭示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的关系,对评估植被的实际降温效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内蒙古为研究区,以MODIS地表温度数据为基础,采用近邻分析法,将森林、灌丛和草地的MODIS地表温度与相邻5km范围内的低覆盖地表作为对照,分析植被的降温效应以及植被覆盖度对降温效应的影响。从2015年7月地表温度平均值的结果来看,降温度数在蒙东、蒙中和蒙甘区均呈现森林>灌丛>草地。森林的降温范围在0.67—1.03℃,灌丛为0.60—0.95℃,草地为0.47—0.86℃。植被降温度数与植被覆盖度的回归拟合为对数分布,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在不同的植被覆盖度范围内植被降温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植被覆盖度水平较低时(<40%),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能更显著地降低地表温度。从整体来看,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森林降温0.12—0.39℃;灌丛降温0.1—0.2℃;草地降温0.049—0.075℃。综上,内蒙古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研究植被的夏季降温效应能够为内蒙古的气候调节服务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及案例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近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华中农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合作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与底栖鱼类共同作用导致水生植物衰退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应用生态学杂志》。该研究不仅验证了相关生态学理论,对于湖泊的修复与管理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气候变化和富营养化等多重胁迫是湖泊水生植物衰退的重要驱动因子。水生植物衰退会导致湖泊由清水态向浊水态转变,进而削减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
期刊
学位
研究生教育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资源。“双导师”制是高校通过聘请校外专家与校内中青年导师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科学研究、共同培养研究生,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育本校教师、提升高校发展的目的。因此,高校实行研究生“双导师”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与办学实力。
学位
报纸
目的胰腺癌是全世界最致命的癌症之一。IAP作为E3泛素连接酶发挥作用,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尽管IAP靶向疗法已经被开发出来,并在临床前环境中显示出抗癌疗效,但尚未获得批准。本研究旨在明确UbcH5c和IAPs的关系,验证小分子抑制剂DHPO在体内和体外具有抗胰腺癌活性,并通过靶向UbcH5c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方法利用公共数据集中的转录组数据,分析IAPs和E2s的相关性,以及E2
少捕慎诉慎押是党和国家的刑事司法政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刑事政策中的具体体现,诉前羁押率是贯彻落实该政策的重要指标。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有效降低诉前羁押率,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逮捕标准不够细化、运用不够准确、羁押替代措施及配套机制不健全、协作配合不够等问题。为此,应持续更新执法司法理念、细化标准有效降低逮捕率、健全配套措施扩大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有力推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