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使命,任课教师作为这一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针对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体育认识的提高、多元教学理念的运用以及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这四个方面做出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教学 小学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这对体育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挑战,体育任课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作为依据重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出审视和改进,以小学体育新课标为指导灵活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 转变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授课模式就是常说的“灌输式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这是因为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健康课程关注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应该是学生的需求和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以教师的经验为准,只有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授课方式的设计、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以前模式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固定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就像一把枷锁,牢牢的框架在学生的身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特长的发挥。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体验到的是压力,而不是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快乐,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堂和体育锻炼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降低课堂授课效率的同时,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应严格遵循体育课堂的教学规律,结合实际的学校情况、授课环境以及学生的现有水平等多项因素,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以及创造性,达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另外,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每堂课的组织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得每个学生在身体和思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锻炼打下基础,如果单单以某一项目的成绩为作为考核标准,那无疑是对学生具体情况和认真努力的漠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培养。所以,体育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技巧,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灌输,想尽办法使学生得到来自课堂推动力,而不是桎梏,让学生自觉自愿的融入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当中,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 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还有限,他们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是肤浅的,在任课教师不做讲解的情况下,他们无法理解开设体育课程的意义,也不明白体育锻炼对他们身心发展的作用。如果任课教师不顾学生疑问,一味只把重点放在课堂内容的讲授上,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形成“自己被要求学习,自己被强迫锻炼”的印象,认为体育教学的就是老师的个人任务,从而缺乏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学习和锻炼的效率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而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在小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在体育课程开课之前,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开设体育课程的意义和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开始每节课堂内容的教授之前,首先要为学生讲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本次课程的学习,本次课程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自愿的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教学优势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学好这门课,能够给自己带来心理的愉悦和健康的体魄,能够体验到学习和锻炼的乐趣,能够为以后顺利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在讲述这些内容的时候,任课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组织和运用,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最好是通过列举一些小学生容易理解的案例或故事的形式,绘声绘色的讲述给学生,使学生在思考中间接的明白这些道理,明白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 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已多元化,学生知识的来源,以及知识的获取方法和途径也早已不再单单限制在任课老师身上,任课教师无法教授学生所有的东西,也没有精力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详细的进行单独教授和指导,体育任课教师也不例外。体育任课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课时和教学安排,能教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也是有限的,但是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途径,正确的方式获得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信息和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并进行自我学习与提高。在体育课堂上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各自的体育学习经验和锻炼心得,相互学习。即发挥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动性,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不是单一的,适用于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非常多,如:语言讲解法、动作示范法、观摩讨论法以及多媒体教学等现代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变的更加生动和高效,所以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搭配组合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建设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多以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为主,即,以期中或期末一次达标测试的成绩作为此段时间内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评价方面单一、评价模式过于刚性和僵化,忽略了学生之间先天条件和个体情况的差异,无法准确的考察出学生在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所以不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就针对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的要求。要求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打破了以往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体能水平、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合作精神等多个方面都列入了评价范围,并且评价主体由固定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了“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以及“学生间互评”的模式,这样的评价模式,更能充分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题地位,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姚强华.立足新课标 努力探索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新规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28.
[2]邓仰报.解读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J].菏泽学院学报.2007.04.15.
[3]胡专能.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05.
[4]陈仁蒙.新课标下体育优质课评价标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04.01.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教学 小学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这对体育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挑战,体育任课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作为依据重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出审视和改进,以小学体育新课标为指导灵活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 转变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授课模式就是常说的“灌输式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这是因为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健康课程关注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应该是学生的需求和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以教师的经验为准,只有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授课方式的设计、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以前模式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固定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就像一把枷锁,牢牢的框架在学生的身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特长的发挥。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体验到的是压力,而不是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快乐,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堂和体育锻炼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降低课堂授课效率的同时,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应严格遵循体育课堂的教学规律,结合实际的学校情况、授课环境以及学生的现有水平等多项因素,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以及创造性,达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另外,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每堂课的组织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得每个学生在身体和思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锻炼打下基础,如果单单以某一项目的成绩为作为考核标准,那无疑是对学生具体情况和认真努力的漠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培养。所以,体育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技巧,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灌输,想尽办法使学生得到来自课堂推动力,而不是桎梏,让学生自觉自愿的融入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当中,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 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还有限,他们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是肤浅的,在任课教师不做讲解的情况下,他们无法理解开设体育课程的意义,也不明白体育锻炼对他们身心发展的作用。如果任课教师不顾学生疑问,一味只把重点放在课堂内容的讲授上,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形成“自己被要求学习,自己被强迫锻炼”的印象,认为体育教学的就是老师的个人任务,从而缺乏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学习和锻炼的效率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而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在小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在体育课程开课之前,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开设体育课程的意义和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开始每节课堂内容的教授之前,首先要为学生讲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本次课程的学习,本次课程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自愿的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教学优势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学好这门课,能够给自己带来心理的愉悦和健康的体魄,能够体验到学习和锻炼的乐趣,能够为以后顺利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在讲述这些内容的时候,任课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组织和运用,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最好是通过列举一些小学生容易理解的案例或故事的形式,绘声绘色的讲述给学生,使学生在思考中间接的明白这些道理,明白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 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已多元化,学生知识的来源,以及知识的获取方法和途径也早已不再单单限制在任课老师身上,任课教师无法教授学生所有的东西,也没有精力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详细的进行单独教授和指导,体育任课教师也不例外。体育任课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课时和教学安排,能教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也是有限的,但是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途径,正确的方式获得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信息和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并进行自我学习与提高。在体育课堂上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各自的体育学习经验和锻炼心得,相互学习。即发挥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动性,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不是单一的,适用于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非常多,如:语言讲解法、动作示范法、观摩讨论法以及多媒体教学等现代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变的更加生动和高效,所以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搭配组合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建设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多以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为主,即,以期中或期末一次达标测试的成绩作为此段时间内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评价方面单一、评价模式过于刚性和僵化,忽略了学生之间先天条件和个体情况的差异,无法准确的考察出学生在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所以不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就针对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的要求。要求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打破了以往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体能水平、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合作精神等多个方面都列入了评价范围,并且评价主体由固定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了“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以及“学生间互评”的模式,这样的评价模式,更能充分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题地位,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姚强华.立足新课标 努力探索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新规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28.
[2]邓仰报.解读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J].菏泽学院学报.2007.04.15.
[3]胡专能.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05.
[4]陈仁蒙.新课标下体育优质课评价标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