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生成论”与“历史决定论”之辨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xiao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工程伦理》于2019年在第六版教材中新增环境伦理内容,对推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环境伦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理工类大学生要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工程伦理和环境伦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将环境伦理和环境工程技术实践有机结合;环境工程专业教师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跨专业合作,环境伦理与环境工程专技培养并重,重点建设环境伦理课程思政。  [关键词] 课程思政;环境
“双减”,让教育回到本来的样子梁增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  作为一线教师,我也曾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夙夜忧叹又备感无力。学生课业负担重的话题谈了几十年,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有识之士,或大声疾呼、建言献策,或“静悄悄地革命”。然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但“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
本文通过审视不同时期各大语言在政府、法律和教育三大领域扮演的角色,研究香港的语言政策如何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演变而变化。回归以前,港英政府推行“重英轻中”的语言政策,英语是声望的语言,反映了当时香港的权力建构和社会阶层等级;回归之后,尽管特区政府有意推动“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但当前政策无法完全翻转殖民时期社会权力塑造的英语占据上位的语言层级结构,殖民时期建立的语言霸权情形仍有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