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实践 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cc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各种需要,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好内容好方法,并认真反思,敢于调整教育行为,转变教育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观察 实践 反思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该提供给幼儿健康、丰富的活动,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让他们在快乐童年中获得身心发展的经验。”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强烈地意识到,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技能,而且在新理念的支撑下要学会观察幼儿的各种需要;要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好内容好方法;要认真反思,敢于调整教育行为,转变教育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幼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下面我就案例《萝卜Party会》,谈谈如何在幼儿活动中通过观察生成主题活动,经过实践探索,进行反思总结。
  一、细心观察,生成活动
  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开始了,在家长的配合下,幼儿带来了许多秋天里的农作物及果实:米、大豆、棉花、甘蔗、橘子等。其中一位幼儿带来了一个椭圆形绿绿的卞萝卜。活动中我请幼儿一一介绍自己所带的东西,轮到这个卞萝卜时,幼儿们一下子都纳闷了,这是什么呢?幼儿都摇头说不知道。当萝卜的小主人告诉伙伴们这是萝卜时,小朋友才恍然大悟。但我很快察觉到,幼儿对这个萝卜产生很多的疑虑和兴趣。果然,活动一结束,他们立即围住这个萝卜纷纷议论,有的说:“我家里种的萝卜是长长的、白白的。”有的说:“我家种的萝卜是圆圆的,也是白白的。”有的说:“我家的是胡萝卜,红红的。”……这时一个幼儿挤进去,很神秘地说道:“我奶奶种的萝卜外面是绿的,但切出来里面是红的呢。”“吹牛!”很快有小朋友站出来表示质疑:“我才没看见过这样的萝卜!”旁边很多小朋友也维护着置疑者,当冲突刚刚形成时,又有幼儿插进来说:“我家种了许多大头萝卜,圆圆的,奶奶说烧、炒都不好吃,只有腌了作酱菜才好吃。”“真的?”有的小朋友对萝卜的认可态度似乎有了些动摇,但看得出还是半信半疑。于是有个小朋友提出建议:“那你明天带它来幼儿园,让我们看看。”……幼儿继续围绕萝卜争执着、讨论着。
  听着幼儿围绕萝卜产生的争执和疑问,看着幼儿对萝卜投入激情的样子,我萌发了一个念头:尽管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萝卜较为熟悉,但他们对萝卜的种类、营养及多种吃法了解得还不够,而且许多小朋友都不爱吃萝卜,那何不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萝卜”开展一次主题活动,让他们对萝卜的品种、特征、用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呢?且《纲要〉教导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样,我开始组织这个活动。
  二、认真实践,大胆探索
  我采用走访家长和上网查询,及时了解萝卜的各种品种、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并把活动室创设出“萝卜Party会”的情境,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知萝卜的特征,通过比一比、分一分感受萝卜的多样性,通过演一演、唱一唱塑造萝卜的快乐形象,通过尝一尝、讲一讲感知萝卜的味道和用途,通过做一做、画一画促使幼儿的审美心理得到愉悦。
  我把目标定位为:(1)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表达萝卜的特征,并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2)在感知萝卜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爱萝卜的情感;(3)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乐于探索的精神。
  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活动准备:(1)环境准备:把活动室布置成“秋天丰收的田野Party”情境,把萝卜装饰成“萝卜娃娃”;(2)物质准备:收集各种萝卜(萝卜食品)、轻音乐;(3)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
  教学时我采用环环相扣的形式: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创设“萝卜Party会”的语言情境和物质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萝卜的兴趣。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第二环节我安排幼儿自由探索,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各自看到的萝卜,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在自由探索后我引导幼儿个别介绍、集体讲评,对获取的萝卜经验进行整理。第三环节我引导幼儿通过比一比、分一分,在尝试和自我纠正中完善各组的分类。由于中班幼儿还不具备多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分类不是十分标准,只要分得有理,就会得到认可,分类的目的是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在反复操作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第四环节我利用幼儿熟悉的旋律巧填歌词,编成《萝卜歌》。幼儿在游戏中创造了一个个生动可爱的萝卜形象,他们有的夸张地做着萝卜站立的姿态;有的用模特的步伐表现萝卜走路的形态;有的很形象地表演着萝卜成长的过程……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和科学有机融合,实现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概况幼儿嘴馋、控制能力弱等特点,在表演游戏活动后,我及时地安排“萝卜Party会”晚餐,提供丰富的萝卜食品(生吃的、腌制的、红烧的、凉绊的、炒的),让幼儿在吃吃讲讲的状态下,体会萝卜的各种吃法,明白多吃萝卜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活动结束后,为了使幼儿对萝卜产生持续不断的兴趣,我出示萝卜玩具,让小朋友知道萝卜不仅品种多样、吃法多样,而且可以加工制作玩具,从而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得以愉悦的情况下萌发创作的欲望,为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
  三、总结反思,提升素养
  课堂活动后,我认真地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审视了整个案例:教育行为体现了《纲要》的基本精神和内涵,以幼儿为主体,促进他们各种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1.重视对幼儿的细致观察,关注来自幼儿的问题,并通过幼儿所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将他们引入活动,进而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实现幼儿的自主发展。
  2.目标制定体现了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
  3.创设生动的活动情境,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使活动实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4.活动过程中,采用先试后导,先练后评,变告知结论者为支持、引导者,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索、体验。当幼儿有新问题时,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点明问题、提出建议,帮助幼儿提取经验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行动,活动中则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表达各自丰富、多样性的认识,目标实现度较高。
  以上活动证明,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不能脱离教育的实践,只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勤于观察,在课堂实践中大胆探索,在活动后不断反思,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能推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强化语文教学效果、优化语文教学的最佳手段之一。营造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诱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摘 要: 当前,流行文化对传统的语文教学造成了极大冲击,面对语文教育与流行文化关系的失衡现象,教育工作者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让课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文章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用语文》课程改革为例,阐述了语文课程在流行文化背景下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守自己的阵地,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流行文化 实用语文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科学
摘 要: 文章提出用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贯穿化工原理的知识点讲授,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大局观。  关键词: 化工原理 系统思维 逻辑思维  化工原理是化工工艺类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一门很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系统地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工程测试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工原理实验具有承上启下
摘 要: 传统教育的缺失,让很多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非常淡薄。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必要的。本文以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的综合素质课程《文学鉴赏课程》为例,从教师、文本、作者三个方面挖掘生命教育在文学鉴赏课程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 文学鉴赏课程  《孝经》开宗明义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1]当今社会是快节奏
在2013年的高考中,我校高三(1)理科奥赛班取得优异的成绩,全班学生都上一本线并被全国各大重点院校录取,高考平均分高出一本线80多分,其中张梦捷同学以666分荣获甘肃省理科第四名,嘉峪关市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这是我校理科在高考中取得的最好名次。作为该班班主任,在和市一中全体老师分享高考成果之余,总结近十年的奥赛班带班和教学经历,我感慨万千。  一、上下一心齐奋进  市一中校领导高瞻远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能从根本上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艺术的体现。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一、更新教学方法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森认为:对于一种刺激重复多次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便失掉它开始时引起兴趣的效力。教学也
摘 要: 语文活动课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老师的引导和设计。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强调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讨论,才能充分发挥活动课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 综合性学习 教学方法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根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豪言壮语固然令人振奋,但阿基米德到底没有撬动地球,因为找不到一根这样的杠杆。现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关主,表现在综合性学
摘 要: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规范,不同文体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点。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有深刻的影响,强化文体意识是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文体意识,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 文体 文体意识 语文阅读教学  文体意识是人们在文章写作和阅读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
摘 要: 学校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学各环节组织成效如何,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答疑与总结、学习成绩检查和评定等环节组成,抓好以上各个教学环节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电工学》 教学环节 有效性  “功夫在诗外”是宋朝大诗人陆游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大意是说做诗不仅要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工夫,更要注重诗的内容、意境。同样学校教育质量不仅仅取决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青春发展期。这个时期,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个体身心的发展是有互补性的,在生理和心理机制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初中生独立意识很强,但有时不免盲目,很多时候嘴上很“硬”,其实心里很“虚”,因为他们缺少的是说服别人和自己的底气,但为了自己的所谓面子,常把自负当自信。一念之间,天壤之别,转化之功,教师责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