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座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新兴能源工业城市,近年来,霍林郭勒市依托丰富的要素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条件,大力推进能源转换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协调、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正在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发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城市之一。2006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以跨越增长的态势在全区旗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亿元,财政收入连续两年翻番,达到6.8亿元,人均分别达到68504元和9415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升至中国西部百强县第46位,荣膺并位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53位。今后几年是霍林郭勒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重要阶段,更是赶超升位、跻身全区十强、争创全国百强的关键时期。随着当前新一轮发展战略构想的进一步完善,霍林郭勒市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内在动力,只要我们适应当前国内外发展的新环境,融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新格局,把握好自治区支持东部盟市加快发展的新机遇,鼓足干劲、赶超先进,就一定能够完成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
未来几年,霍林郭勒市的发展思路是: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产业化、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重点打造“煤炭、电力、冶金、煤化工”产业集群,配合发展农牧、商贸、物流、旅游为主的第一、第三产业集群,构建商贸物流相对集中、文化教育比较繁荣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进入内蒙古东部前3位和第1位,综合实力进入全区10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GDP总量力争突破3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突破35亿元,在通辽市经济总量中超过1/3的份额;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要有明显提升,城市品位要有明显提升,城镇居民收入要有明显提升。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努力把霍林郭勒市打造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名扬中外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全力打造内蒙古东部“收入最高,环境最美,产业最优,活力最强,社会最和谐”地区。
一、关注民生,增进福祉,争创内蒙古东部收入最高地区
关注民生的根本就是增加百姓的收入,改革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严格落实三个“10%”政策,即:每年分别拿出可用财力的10%,用于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发展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彻底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使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深入开展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扩面工作,逐步实现养老、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医疗和教育扶贫救助专项基金,有效解决城乡困难家庭看病难和上学难问题。通过不懈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全面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指数。
二、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争创内蒙古东部环境最美地区
现代化城市的环境理念不是追求彻底的自然,也不是刻意的人工制造,而是一种崇尚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完美结合。我们将坚持“环境是城市第一张名片”的理念,把城市建设作为一项战略重点工作来抓,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城市面貌及功能“一年大变样,三年新气象”,打造内蒙古东部乃至东北地区最具现代气息,功能完善、山水相依、灵毓秀美的草原精品工业城市。一是全面搞好规划。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城市发展理念,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保持规划体系30年不落伍。严格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监控,确保城市依规而建。二是加快建设步伐。高标准启动城市空间拓展、市政道路改造、设施完善和绿地景观、城市亮化的“五大重点工程”,实现“五区一园”(城市中心区、河东新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区、综合物流区、西山中档住宅区和工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分区。三是创新经营方式。进一步强化城市经营管理,完善经营机制,多领域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实现城市投资多元化、社会化,完善土地储备、招标、拍卖制度,发挥土地级差效应,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四是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环卫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和责任管理机制,依法推进“蓝天、碧水、绿野、洁净”四大工程,加强矿山复垦和工业污染源治理,坚决禁止市区原煤散烧,减轻大气污染及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努力实现现代化工业发展与青山绿水相伴。
三、做大总量,联动升级,争创内蒙古东部产业最优地区
产业的优劣证实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潜能。按照培育壮大“煤炭、电力、冶金、煤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要求,霍林郭勒市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全面加快工业经济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促进和带动第三产业、农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坚定不移地支持大企业、服务大项目,坚持按照“三高”的新型工业化要求,集聚各种生产要素,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内蒙古东部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到2010年,形成5000万吨煤、440万千瓦电力装机、100万吨冶金、300万吨煤化工的产业规模,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集团1个,30亿元至百亿元企业2个,10亿元至30亿元企业5个,全部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50亿元。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冶金、煤化工、铝后产品加工等领域,引进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资源转化能力强的煤化工和铝后深加工项目。突出产业定位,启动铝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完善、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大力营造更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着力解决和查处影响优化投资环境的问题和行为。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与综合利用,加快建设三河口水库和巴润河水库,全力做好大工业发展的水源保障。支持配合鲁霍专用通道和霍林郭勒至白音花公路建设,支持通霍铁路扩能改造,锡林浩特——霍林郭勒——乌兰浩特铁路、煤化工园区铁路工程建设,推进霍林郭勒支线机场早日建成,构筑通畅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最大限度地争取东北电网、内蒙古电网优惠电价和充足电量,为加快冶金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做大三产总量。科学编制和完善旅游规划,改造提升旅游设施建设水平和景区、景点建设质量,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启动实施物流业总体布局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构筑集仓储、货物配载、维修配件、生活服务、信息网络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优势互补的综合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规范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中介咨询、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霍林郭勒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加大公共财政对城郊社区建设的倾斜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按照改造提升型、拆迁新建型、民俗旅游型、产业带动型等模式,科学规划调整城郊社区布局;本着“城区育龙头,城郊建基地”的原则,着力培育建设以牧草加牛羊屠宰、奶酒生产、大麦深加工,以及菜籽油品业为骨干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引导城郊居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城郊居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渠道,加快城郊居民向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技术工人转变。完善城郊社保体系,确保城郊居民在享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同时,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方面享受城市市民待遇。力争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把全市所有城郊社区打造成为具有霍林郭勒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 四、转变思路,注重创新,争创内蒙古东部活力最强地区
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发挥和调动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将继续把激发社会活力摆在与激发经济活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比翼齐飞、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增动力,突出市场、人本、效能“三大取向”,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领域改革,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改革的领先造就发展的率先。激发干部思想活力。积极探索实践人才外引内育、合理流转、人尽其才的新机制,构筑人才新高地。打破思想禁锢,推进思想解放,活跃思想创造,坚决破除一切束缚人的创造活力的思想观念,广泛进行理论、制度、科技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引导企业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进股份制、公司制改造,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逐步壮大实力,发展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激发群众创业活力。积极营造公平、正义、宽容、谅解的社会环境,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努力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愿望得到尊重,活动得到支持,特长得到发挥,成果得到肯定。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上看,我们要用全新的思维把霍林郭勒市放在更高的层面上,站在内蒙古东部乃至东北地区的角度,想问题、谋发展,自我加压,勇于超越,积极推进与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及扎鲁特旗等周边地区的资源整合共享,加强与产业结构类似地区生产要素优势互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构筑产业联合体,扩大霍林郭勒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活力,壮大实力,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统筹发展,维护稳定,争创内蒙古东部社会最和谐地区
构建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群众长期奋斗的宏伟目标。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将坚持按照“统筹发展、兼顾利益、重在建设”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关乎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突出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提升文明程度促和谐。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精心培育和提炼城市精神;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发展社会事业促和谐。积极创建区域教育中心城市,争创国家计生工作优质服务市。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道关口,努力建设新型现代化社区。抓好文化建设促和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民主建设促和谐。支持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政府依法行政、政协民主监督和群团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支持、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完善社会保障促和谐。积极推进社会保险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覆盖全市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升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和谐。强化“平安霍林郭勒”建设,完善打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妥善协调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健全社会公共安全预警、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市,提高市民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霍林郭勒市人民有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有着奋力赶超、勇争第一的创新精神。靠着这种精神动力,我们创造了昨天的佳绩和辉煌;靠着这种精神动力,我们也一定能够在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进程中,开拓进取,再创辉煌,早日实现争创内蒙古东部“五项之最”地区的宏伟目标。
(作者系中共霍林郭勒市委书记)
未来几年,霍林郭勒市的发展思路是: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产业化、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重点打造“煤炭、电力、冶金、煤化工”产业集群,配合发展农牧、商贸、物流、旅游为主的第一、第三产业集群,构建商贸物流相对集中、文化教育比较繁荣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进入内蒙古东部前3位和第1位,综合实力进入全区10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GDP总量力争突破3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突破35亿元,在通辽市经济总量中超过1/3的份额;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要有明显提升,城市品位要有明显提升,城镇居民收入要有明显提升。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努力把霍林郭勒市打造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名扬中外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全力打造内蒙古东部“收入最高,环境最美,产业最优,活力最强,社会最和谐”地区。
一、关注民生,增进福祉,争创内蒙古东部收入最高地区
关注民生的根本就是增加百姓的收入,改革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严格落实三个“10%”政策,即:每年分别拿出可用财力的10%,用于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发展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彻底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使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深入开展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扩面工作,逐步实现养老、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医疗和教育扶贫救助专项基金,有效解决城乡困难家庭看病难和上学难问题。通过不懈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全面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指数。
二、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争创内蒙古东部环境最美地区
现代化城市的环境理念不是追求彻底的自然,也不是刻意的人工制造,而是一种崇尚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完美结合。我们将坚持“环境是城市第一张名片”的理念,把城市建设作为一项战略重点工作来抓,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城市面貌及功能“一年大变样,三年新气象”,打造内蒙古东部乃至东北地区最具现代气息,功能完善、山水相依、灵毓秀美的草原精品工业城市。一是全面搞好规划。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城市发展理念,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保持规划体系30年不落伍。严格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监控,确保城市依规而建。二是加快建设步伐。高标准启动城市空间拓展、市政道路改造、设施完善和绿地景观、城市亮化的“五大重点工程”,实现“五区一园”(城市中心区、河东新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区、综合物流区、西山中档住宅区和工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分区。三是创新经营方式。进一步强化城市经营管理,完善经营机制,多领域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实现城市投资多元化、社会化,完善土地储备、招标、拍卖制度,发挥土地级差效应,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四是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环卫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和责任管理机制,依法推进“蓝天、碧水、绿野、洁净”四大工程,加强矿山复垦和工业污染源治理,坚决禁止市区原煤散烧,减轻大气污染及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努力实现现代化工业发展与青山绿水相伴。
三、做大总量,联动升级,争创内蒙古东部产业最优地区
产业的优劣证实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潜能。按照培育壮大“煤炭、电力、冶金、煤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要求,霍林郭勒市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全面加快工业经济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促进和带动第三产业、农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坚定不移地支持大企业、服务大项目,坚持按照“三高”的新型工业化要求,集聚各种生产要素,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内蒙古东部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到2010年,形成5000万吨煤、440万千瓦电力装机、100万吨冶金、300万吨煤化工的产业规模,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集团1个,30亿元至百亿元企业2个,10亿元至30亿元企业5个,全部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50亿元。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冶金、煤化工、铝后产品加工等领域,引进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资源转化能力强的煤化工和铝后深加工项目。突出产业定位,启动铝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完善、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大力营造更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着力解决和查处影响优化投资环境的问题和行为。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与综合利用,加快建设三河口水库和巴润河水库,全力做好大工业发展的水源保障。支持配合鲁霍专用通道和霍林郭勒至白音花公路建设,支持通霍铁路扩能改造,锡林浩特——霍林郭勒——乌兰浩特铁路、煤化工园区铁路工程建设,推进霍林郭勒支线机场早日建成,构筑通畅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最大限度地争取东北电网、内蒙古电网优惠电价和充足电量,为加快冶金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做大三产总量。科学编制和完善旅游规划,改造提升旅游设施建设水平和景区、景点建设质量,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启动实施物流业总体布局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构筑集仓储、货物配载、维修配件、生活服务、信息网络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优势互补的综合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规范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中介咨询、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霍林郭勒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加大公共财政对城郊社区建设的倾斜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按照改造提升型、拆迁新建型、民俗旅游型、产业带动型等模式,科学规划调整城郊社区布局;本着“城区育龙头,城郊建基地”的原则,着力培育建设以牧草加牛羊屠宰、奶酒生产、大麦深加工,以及菜籽油品业为骨干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引导城郊居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城郊居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渠道,加快城郊居民向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技术工人转变。完善城郊社保体系,确保城郊居民在享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同时,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方面享受城市市民待遇。力争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把全市所有城郊社区打造成为具有霍林郭勒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 四、转变思路,注重创新,争创内蒙古东部活力最强地区
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发挥和调动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将继续把激发社会活力摆在与激发经济活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比翼齐飞、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增动力,突出市场、人本、效能“三大取向”,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领域改革,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改革的领先造就发展的率先。激发干部思想活力。积极探索实践人才外引内育、合理流转、人尽其才的新机制,构筑人才新高地。打破思想禁锢,推进思想解放,活跃思想创造,坚决破除一切束缚人的创造活力的思想观念,广泛进行理论、制度、科技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引导企业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进股份制、公司制改造,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逐步壮大实力,发展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激发群众创业活力。积极营造公平、正义、宽容、谅解的社会环境,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努力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愿望得到尊重,活动得到支持,特长得到发挥,成果得到肯定。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上看,我们要用全新的思维把霍林郭勒市放在更高的层面上,站在内蒙古东部乃至东北地区的角度,想问题、谋发展,自我加压,勇于超越,积极推进与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及扎鲁特旗等周边地区的资源整合共享,加强与产业结构类似地区生产要素优势互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构筑产业联合体,扩大霍林郭勒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活力,壮大实力,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统筹发展,维护稳定,争创内蒙古东部社会最和谐地区
构建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群众长期奋斗的宏伟目标。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将坚持按照“统筹发展、兼顾利益、重在建设”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关乎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突出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提升文明程度促和谐。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精心培育和提炼城市精神;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发展社会事业促和谐。积极创建区域教育中心城市,争创国家计生工作优质服务市。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道关口,努力建设新型现代化社区。抓好文化建设促和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民主建设促和谐。支持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政府依法行政、政协民主监督和群团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支持、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完善社会保障促和谐。积极推进社会保险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覆盖全市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升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和谐。强化“平安霍林郭勒”建设,完善打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妥善协调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健全社会公共安全预警、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市,提高市民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霍林郭勒市人民有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有着奋力赶超、勇争第一的创新精神。靠着这种精神动力,我们创造了昨天的佳绩和辉煌;靠着这种精神动力,我们也一定能够在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进程中,开拓进取,再创辉煌,早日实现争创内蒙古东部“五项之最”地区的宏伟目标。
(作者系中共霍林郭勒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