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布兹:社会主义乌托邦的诞生与演变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太人获得土地并非巧取豪夺】
  我曾两次到以色列旅游,第一次到过死海和内盖夫沙漠,对这个中东国家的少雨和干旱印象深刻,因此待我第二次旧地重游,来到以色列的北方加利利地区,这片土地的丰润、富饶和生机勃勃,着实让我吃惊不小。
  那时正好是冬天,是以色列天气滋润的季节。我与友人们驾车从特拉维夫出发,穿过吉瑞尔谷地。肥美的吉瑞尔谷地是以色列的粮仓,盛产小麦、柑橘、西瓜、鹰嘴豆等农作物,还有许多牛羊牧场。站在山上眺望谷地,只见伸展到天际尽头的肥美原野,郁郁葱葱的农田和已收割的农田棋盘般交错,如同一幅油画。这片原野更像人们印象中的欧洲,而非干旱的中东。这一路行来,第一次感觉到《圣经》所说的上帝应许给犹太人“流着奶与蜜之地”,并非虚言。
  但耶稣时代繁荣的加利利和我今天看到的美好田园之间,这个中东富饶之地曾经荒芜了近千年。一战结束前,整个巴勒斯坦是奥斯曼帝国一个偏远而贫穷的外省,人烟稀少。虽然多数是阿拉伯人,但也有世代定居在此的犹太人,约占10%左右。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加利利,吉瑞尔谷地和约旦谷地大片土地荒无人烟,只有一些贫穷的阿拉伯人村庄和荒野中放牧的贝都因人,低洼溪流处片片沼泽,疫蚊滋生,疟疾、霍乱等疾病流行。
  今天见到的加利利肥美田野,其巨变是19世纪末后,一批又一批从东欧来的犹太复国主义屯垦先锋在沼泽地遍植桉树、挖掘渠道、排干积水,勤苦耕耘的成果。
  在以巴冲突中,有一个普遍的误解,以为犹太复国主义者是空手而来,从阿拉伯人手中掠夺土地后建立自己的家园。其实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前,犹太移民所获得的每一块土地都不是巧取豪夺,而是合法购买来的。
  当时巴勒斯坦土地的所有权在奥斯曼帝国苏丹和一些大地主手中。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后,欧洲的犹太复国组织鼓励流散在全世界的犹太人返回故土重建家园,并为此筹集资金,购买土地。一个叫“犹太民族基金会”的组织,向全世界犹太人募款。许多捐款甚至包含犹太儿童的零用钱。在复国运动进入高潮时,欧美犹太人响应该基金会号召,几乎家家都有一个蓝色扑满(储蓄罐),他们省吃俭用,余钱就丢在这个扑满中,然后捐给基金会。欧美犹太富商亦纷纷解囊,富甲天下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家族中一位成员埃德蒙?罗斯柴尔德,是家族最热心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以家族的巨大财力成立了“巴勒斯坦犹太人殖民协会”,1924年在加利利地区为犹太移民买下12.5万公顷(1250平方公里)的土地,比今天香港(包括九龙、新界)的面积(1104平方公里)还要大。
  吉瑞尔谷地的产权原属奥斯曼帝国,19世纪70年代,黎巴嫩的希腊裔豪门苏尔索克家族以两万英镑(当年为天文数字)买下了谷地,成为这片土地的大地主。20世纪初,犹太复国组织美国锡安联盟又以原价37倍的价钱——约75万英镑向苏尔索克家族买下山谷中8万公顷土地,在此建立了第一个犹太人屯垦集体农庄莫沙夫。
  特拉维夫大学的华裔教授张平说,在以色列宣布建国之时,犹太人拥有的土地,每笔土地交易均在奥斯曼帝国和后来托管的英国政府登记注册,记录得清清楚楚,可证明是合法土地。而且据英国托管政府调查,犹太复国组织在巴勒斯坦购买土地往往受到敲诈,不得不付出远高于土地本来价值的高价,如吉瑞尔谷地的交易。这些土地当年买来时多是荒野、盐碱地,不适宜耕种。
  因为英国托管和犹太复国者的开垦,奥斯曼帝国时期萧索颓败的巴勒斯坦经济开始繁荣兴旺,不光是犹太人大批移民,阿拉伯人移民也增長很快,后者甚至高过前者。奥斯曼帝国的崩解,导致阿拉伯民族主义的高涨,他们反抗英国的统治,与巴勒斯坦日益壮大的犹太人社群矛盾不断,最后演变为仇杀。从1920年加利利的屯垦者首次遭到阿拉伯人杀害开始,巴勒斯坦不断爆发针对犹太人的骚乱和屠杀。在1936年到1939年的阿拉伯人反犹太人暴乱中,有500位犹太人遇难。屯垦者被迫建立岗哨,成立民兵来保护他们的劳动。
  最初不少犹太复国主义者,比如爱因斯坦,是主张建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两族共和的独立国家,但在以色列建国之前,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已势同水火,两族分治成为唯一的选择。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的决议,次年5月14日,英国结束托管统治,以色列宣布建国。阿拉伯世界拒绝接受,七国起兵围剿,欲将这个新生国家消灭在萌芽状态。刚成立的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秘书长阿扎姆?帕夏宣称:“这将是一场类似蒙古人战争和十字军东征式的灭绝战争和大屠杀。”如果以色列战败,不但这个国家将从地图上抹去,而且犹太人在故土将会再一次遭受种族灭绝。虽然军力悬殊,但七国大军却被小小新生国家的仓猝成军所击败。
  战争掀起的民族仇杀使得大批阿拉伯人逃亡,一些阿拉伯人的村庄小镇成为无人地带,最后被新来的犹太移民占领建立定居点。战争的结局改变了这一批土地的归属,而这些土地确实是有争议的,但从后果追溯前因,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是有责任的。
  【基布兹成员为新国家开疆拓土】
  用过午餐后,我们开车去参观一个叫“金农沙”的基布兹。这个基布兹因为拥有一艘颇为传奇的耶稣时代的渔船而举世闻名。
  连年干旱后的1986年冬天,加利利海水位下退,沿岸的湖底露出水面,金农沙基布兹的两位渔夫兄弟在泥滩散步,突然看到淤泥中露出几根生锈的铁钉。这对渔夫兄弟有考古学知识,立刻意识到此物不凡,仔细观察后发现,淤泥中有个黑黝黝的船型东西,立刻通知当局。当局将这个古船打捞出来,为避免古船干燥后解体成碎片,曾泡在蜡汁中15年,让蜡质完全填塞木船纤维的缝隙,才在基布兹另辟一个展览馆公开展出。出土时经技术测定,发现这艘古船的建造时间不早不迟,恰好是耶稣在世的时代,消息一出轰动全球,尤其是基督教世界,每年不远万里赶来朝圣的人数以万计。
  金农沙基布兹,是一群青年社会主义复国主义者在1937年建立的,最初从事农业和渔业,现在经营已多样化,也从事旅游业,除了耶稣船博物馆,还在风光明媚的加利利湖畔设有度假村。
  在以色列的复国运动中,犹太移民定居开荒、建设家园有多种形式,最主要且对以色列建国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建立带有共产公社性质的集体农庄——基布兹。“基布兹运动”是以色列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是民族复兴建国运动。
  这是我在以色列参观的第二座基布兹。第一次来以色列时,我住宿死海隐该地青年旅舍,特别去参观了附近的隐该地基布兹。这个基布兹位于死海岸的朱迪亚荒漠,初创时与所有基布兹一样,主要是开荒拓地,种植椰枣、芒果和饲养牲畜。现在还经营一家四星级死海度假酒店,有一座专属的死海浴场和一家矿泉水工厂。而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个基布兹在极为干旱的朱迪亚荒山半腰上,竟建立了一座占地25公顷的热带植物园,栽种了一千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稀罕热带植物。植物园绿荫中散布着一座座美丽的别墅,有些是基布兹成员的宿舍,有些则是酒店客房。站在植物园的椰枣树下,远眺蓝色的死海和死海对岸的约旦山脉,不禁对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称之为“人类第11大奇迹”的创造者充满敬意。
  犹太复国主义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的一部分,也是那个时代全球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环。作为在欧洲受压迫上千年的少数民族,欧洲犹太人认为回归故国重建家园是犹太民族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犹太复国主义理论的奠基人摩西?赫斯是马克思的朋友,也是恩格斯转向共产主义的领路人。他在《罗马与耶路撒冷:最后的民族问题》一书中指出,在欧洲受奴役的犹太人应返回巴勒斯坦,从事农耕,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祖国。摩西?赫斯倡言的复国主义这一派系被称为“社会主义的犹太复国主义”。
  以色列复国运动中充当先锋角色的基布兹运动,正是基于摩西?赫斯的这两个理念:一是返回历史祖国,胼手胝足重建家园的犹太复国主义。二是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和被剥削的社会主义。
  在第二波移民潮来临的1910年,对社会主义乌托邦满怀憧憬的十男两女俄国青年在加利利海南端,即犹太民族基金会买下来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基布兹——德加利亚基布兹。他们住在帐幕中,白天顶着烈日流汗开荒,夜晚在星空下围着篝火高声歌唱,牵手舞蹈,畅谈理想。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严重挑战,他们写下了这样的誓言:我们来到这里,在祖国的土地上,建立犹太劳动者的独立定居群落,没有剥削也没有被剥削的集体群落——一个公社。
  从建立第一个基布兹到1930年,加利利地区已有30个基布兹共4000成员,几乎都是东欧移民。2010年是基布兹运动100周年,基布兹已遍布以色列全境,共有270个,成员13万。
  基布兹的土地是以色列国有或属于犹太民族基金会的。初期的基布兹实行彻底的集体所有制和共产主义的绝对平均分配,成员无私产,无工资。基布兹人外出工作,如当国会议员或政府官员,所得工资必须交回集体。基布兹成员一起在食堂吃饭,孩子在儿童园宿舍集体生活,妇女从个体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基布兹所有决策都是真正的民主方式议定,全体成员参加基布兹工作会议,人人平等,人人是管理者也是劳工,没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譬如因拥有耶稣船而闻名的金农沙基布兹,拥有农场、工厂、幼儿园、中小学、图书馆、食堂、宿舍、礼堂、游泳池、博物馆,从工作到衣食住行的所有设施样样皆有,是自成系统的小社会。即便是在干旱的朱迪亚死海和内盖夫沙漠,每一个基布兹都是美麗的小绿洲,环境相当优美舒适。
  以色列一半的土地为沙漠,天然可耕地只有20%。但100年过去了,基布兹改变了以色列的地貌,把加利利荒野变成肥美良田,以色列成为中东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据2007年的统计,占以色列全国劳动人口2.5%的基布兹,农业生产占全国农业产值的33%,还大量出口粮食、水果、蔬菜和鲜花到欧洲。以色列的水利工程师辛卡布拉斯父子为内盖夫沙漠基布兹和莫沙夫定居点发明的滴灌技术,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干旱农业,改写了人类农业的含义。他们将滴灌技术营销到全球,每年盈利3亿美金。
  各基布兹以农业起家,但现在已纷纷从过去纯粹的集体农庄,转化成亦工亦农亦商多种经营的经济实体。有的基布兹更从事高科技及军工产品的生产。比如在以色列和黎巴嫩接壤地带的萨沙基布兹,成员只有100户家庭,经营广泛,独家拥有的普拉杉公司,设计和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民用和军用装甲车,客户包括美国军方,平均每年的产值高达8.5亿美元。
  现在以色列基布兹成员的生活水平,一般相当于以色列中产阶级生活,甚至更高。如在内盖夫沙漠的约特瓦塔基布兹,所有成员及其子女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由基布兹全包,成员外出使用基布兹的汽车,若要租车,则由基布兹支付租车费。基布兹还提供成员一家每年一次到欧美度假旅行的费用,此外还向每个家庭成员提供3000美元的零用金,如一家四口,可得1.2万美元。
  基布兹的成员为以色列开疆拓土的同时,也以最大热情参与建国政治活动,拿起枪杆保卫新生国家。
  以色列建国以来有四任总理是基布兹人,建国初首任内阁的一半,国会议员的1/5是基布兹人,军队所有军官都是基布兹成员,为国捐躯的军人也以基布兹人居多。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是德加利亚基布兹的成员用自制燃烧弹阻止了叙利亚坦克推进到加利利,至今还有一辆坦克残骸作为保家卫国的纪念碑陈列在农庄中。被称为“六日战争”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有800士兵阵亡,其中200阵亡士兵来自基布兹,虽然当时基布兹人口只占以色列人口的2.4%。在以色列建国前后,许多基布兹建立在边境地带,为新国家形成了坚不可摧的边防线。在以巴分治前夕,犹太复国者还特地抢在偏远地区建立基布兹,以便让以色列分到更多土地。
  【基布兹如何应对世界的变化】   为何在全世界社会主义林林总总的实验中,以色列的基布兹算是比较成功的?学者们分析的因素大概有四种:一是犹太民族传统中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行善互爱是犹太教的基本教义之一,犹太人在两千年的大流散中,很早就已形成社群生活方式和帮助弱者的社会救助机制。张平教授认为人类的福利制度是犹太人首创的。著名的犹太人爱因斯坦说过,社会主义的理想同犹太民族的传统是一致的,因此在19世纪社会主义思潮兴起之时,欧洲犹太人普遍受到影响。二是与复国主义结合,为基布兹运动提供强大而又具体可行的现实目标。两者之间的结合可以表述为:复国是目的,社会主义劳动方式为手段。在以色列建国前和建国初强敌环伺、生态恶劣的现实下,基布兹为最佳的垦殖选择模式。三是规模小,每个基布兹人口约在50到1000人之间,即使最大的基布兹,成员也不过1700人。规模小,就不易出现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官僚架构,可以完全实行直接民主。四是出于信念,自愿参与,来去自由,成员有选择权。当一个成员对集体生活感到厌倦,可以选择退出,当然不能带走任何财产,因为基布兹所有的财产权都是集体的。由于基布兹是劳动者的自由组合,所有的基布兹大原则一样,但各自有不同的特色。比如有的基布兹宗教色彩很淡,成员甚至是无神论或马克思主义者;有的则由正统犹太教徒组成,除了集体劳动,也过着集体的宗教生活,称为“宗教基布兹”。
  当年基布兹运动草创时,新买来的土地上本有阿拉伯佃农,但可笑的是基布兹人不愿雇佣他们,因为基布兹人是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只能用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存,不能当地主剥削他人,结果这些阿拉伯农民为生计被迫流往沿海城市谋生,据说这也是犹太复国者与阿拉伯人发生冲突的原因之一。
  初期的基布兹对公有制和平均主义的坚持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成员没有任何个人财产,甚至身上的衣服都是集体的。在金农沙基布兹,每个人穿的衣服都放在集体衣仓中,每周集体发一次衫,脏衣服也必须集中清洗。在德加利亚,成员平时穿统一的工作服,外出时容许换为较体面的服装。德加利亚基布兹成员没有个人银行账户,也不拥有一分一毫的现金,公有现金放在公共食堂不上锁的盒子中,外出需要可自取。父母只生孩子而不养孩子,孩子由基布兹集体抚养,在共同的儿童宿舍集体生活,晚上也不回到父母身边,基布兹成员几乎没有私人家庭生活。
  这种彻底的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最终依然成为一种无法长期依托的乌托邦。毕竟人性有自己的顽强惯性,再持久的乌托邦热情也会退烧。随着建国目标的实现,富有牺牲和奉献精神的老一代理想社会主义者的凋零,新生代更服膺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曾经的辉煌,最后不免随着光阴的流逝而逐渐走向衰落。
  1989年基布兹建设达到最高峰时,人口曾有12.9万,但随后不断流失,到2000年已下降到11.7万人,近年来人口才又开始回升。而且基布兹成员严重老化。年轻人在基布兹接受完中学教育或服完兵役后,不少人选择离开。据《纽约时报》报道,人数最多的基布兹GivatBrenner中,25岁到35岁的青年人不到100人,正式成员中有接近一半是65岁以上的老人。另如隐该地基布兹,2011年200名成员的平均年龄为62岁,该年接受了37名新成员,也只是将年龄下降到52岁——这与基布兹初创时,全是青春焕发的少男少女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当年基布兹初兴之时,并非所有复国屯垦者都愿意过一种毫无私人家庭生活的集体生活。当时还有另一种伴随着复国运动而来的合作性屯垦运动“莫沙夫”。莫沙夫的公有制程度低于基布兹,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但注重个体和家庭,保有一定程度私有财产和私人生活。成立于1921年的第一个莫沙夫拿哈拉,其成员也是来自东欧的犹太移民,但他们不愿意放弃以家庭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因此采取了合作农庄的方式,从而吸引了第一个基布兹德加利亚的某些希望有自己家庭生活的成员。加入者中有一人后來名扬天下,为以色列建国立下赫赫战功,此人就是战争英雄、独眼将军摩西?达扬。摩西?达扬是首位在基布兹出生的以色列人,是名副其实的“基布兹之子”,但他的父母(来自乌克兰的犹太人)最后离开基布兹,参加了莫沙夫拿哈拉的创建。
  随着时间的流逝,基布兹公有制和平均主义导致管理不善和效率低下的弊端也显现出来。由于基布兹运动对以色列建国的中坚作用,一直执政的工党政府不惜以大量国家资金扶持基布兹。但到1977年,工党政府下台后,原有对基布兹的优惠政策出现逆转,多个基布兹出现严重财政危机,社会主义的劳动和分配原则受到冲击。共有7个基布兹因经营困难宣布私有化,但莫沙夫因为私有制程度一直很高,反而未受到政局改变的影响。
  在经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口下降、企业破产的困难时期后,基布兹运动近年又开始复兴。基布兹新生代对应世界的变化,识时务地开始采用一些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手段,让基布兹走出困境。比如GivatBrenner大力改革,破例外聘专业管理人才担任旗下一家汽水厂的CEO。今天以色列国内的多个基布兹,有的已私有化,即便仍维持公有制的,都各有其程度不等的私有因素,比如有按劳分配的工资,有个人私产,甚至开始雇佣劳工。最初是大量雇佣阿拉伯工人,到上世纪90年代还引进泰国和中国的外来劳工,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基布兹雇佣的劳工人数已开始超过基布兹成员人数。
  今天众多的基布兹仍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小型社会共同体,但相较初期的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现在更强调个人的成就、家庭价值和经济效益,是一种修正主义的基布兹。但也有少数基布兹仍坚持原教旨主义的基布兹传统,过着微型的共产主义生活。在近年形势开始好转后,许多基布兹孩子回到了父母的农场。近年还有越来越多的以色列城市人和来自海外的犹太人因向往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申请成为基布兹人。2012年基布兹成员已增加到空前的14.3万。想成为基布兹人需先在基布兹劳动生活,然后才能提出申请,再由基布兹全体成员会议投票通过。据说排队申请者众多,有的已等待了几年。
  基布兹无论未来前途如何,将永远是一种小规模的社会主义群体,成员进进出出,永无固定,而且还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兴衰起伏。但基布兹运动的梦想“让沙漠开满鲜花”已成为以色列国家梦想的一部分,基布兹作为以色列建国的开拓者和以色列国家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其精神和传统肯定会永远在这个国家延续下去。
其他文献
摘要: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牵引配合手法 治疗 颈椎病    Hauling coordination technique treatment cervical vertebra sick body meets   Hu Zhen   Abstract:From October,2008 to December
【一路之隔的富裕与贫困】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周六早晨,在港区欢度周末派对的人刚散去不久,城市还在沉睡中。和平时的周末不同,这天我来到单位参加一个活动,为贫困家庭儿童准备上学用的书包。活动内容很简单,办公室里已经堆着之前准备好的书包和学习用品,一部分是员工捐的,一部分是用捐款新买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将学习用品分别装进书包里,随后它们将被送到贫困地区学校的儿童手中。  有30多个同事都来了,我还见到同属
<正> 《文学评论》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发表的傅继馥同志的《〈红楼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是一篇值得注意的文章。初看起来,这篇文章是和刘梦溪同志的《红学三十年》一文进
推拿练功是推拿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强推拿人员临床工作所需的指力、臂力、腰腿力量等各种练功方法的动作要领和姿势。掌握和经常练习这些方法,并注重意、气的蓄练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