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不除外恶性的良性肺结节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66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术前怀疑恶性的良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降低临床良性肺结节切除率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因肺部病变就诊于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且术前不能排除恶性、病理回报为良性病变的28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51例,女130例,年龄18~80(53.8±11.4)岁。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等信息。

结果

共纳入281例患者,占同期肺部手术总量的4.8%(281/5 868),其中74.7%(210/281)因体检CT检查发现肺部病灶。患者主病灶长径4.3~99.3(20.7±15.9)mm,87.2%(245/281)病灶直径>8 mm。共切除314个病变,其中实性最多见,占67.2%(211/314),常见的特殊征象为毛刺(189/314)、分叶(122/314)、胸膜凹陷(106/314)。入组患者中,有79.7%(224/281)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手术情况,有59.1%(166/281)患者接受肺楔形切除,5.3%(15/281)例接受肺段切除,35.6%(100/281)接受肺叶切除。病理主要为炎性病变52.2%(164/281)、结核22.0%(69/281)和错构瘤14.6%(46/281)。

结论

怀疑恶性而切除的良性结节,影像学以实性病变为主,但多具有1个或多个恶性影像特征。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病变,手术活检可作为一类备选的临床策略,但需尽量选择VATS手术和最小的切除范围。

其他文献
糖基化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免疫球蛋白糖基化可通过调节抗体稳定性和影响其与不同FcγRs的相互作用,发挥抗炎和促炎活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异常糖基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产物如糖链结构和/或糖基化蛋白,利用凝集素微阵列等技术进行检测,有望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新型血清标志物,在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以及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的分析1例醛固酮合成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2个月1天的醛固酮合成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全外显子筛查,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对家系进行验证和遗传分析。结果患儿男,身长54 cm(-2.1 SD),体重3.9 kg(-2.8 SD),反复呕吐、吃奶差、精神差、体重增长缓慢,血钠120 mmol/L、血钾6.84 mmo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价值和最佳诊断切点。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收治的肾上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内分泌功能评估结果分为两组:PA组和肾上腺无功能瘤(NFA)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患者PTH升高的潜在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的NF1基因变异情况,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3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的NF1、NF2基因变异情况,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可疑位点和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结果13例患儿共检测到13个NF1基因变异位点,包括NF1杂合缺失1例、错义变异3例、无义变异3例和移码变异6例,其中,10个均已报道与I型神经纤维瘤病相
鉴于目前核酸分子检测技术逐步从临床实验室向现场检测转移的发展趋势,急需建立一种高灵敏、高特异、高效和便捷的新型核酸诊断工具来满足临床即时检测(POCT)的需要。基于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的检测方法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核酸检测方法。该方法中Cas效应蛋白能够识别高度特异的核酸序列,通过联合高灵敏小型生物传感器运用于POCT,在满足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的
分析比较临床1例重症肺炎患者痰标本培养出的平滑型脓肿分枝杆菌(MabS)和粗糙型脓肿分枝杆菌(MabR),并进行药敏试验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对MabS和MabR进行菌体形态观察、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比对,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同源性分析,并采用比例法和肉汤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MabS和MabR菌落形态不同,MAL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