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芙并非真心喜欢杨过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gfdjligjregjmr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神雕侠侣》读者心中,郭芙最喜欢的人是杨过。小说的最后,连郭芙自己也信了。
  “虽然她这一生甚么都不缺少了……但真正要得最热切的,却无法得到。”这是金庸最后给郭芙的判词。那么她最热切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郭芙告诉自己,是杨过。她还认为,自己总是“没来由的生气着恼”,都是因为喜欢杨过。其实不是。
  郭芙和杨过有过两次久别重逢:第一次是杨过从古墓学艺回来,那时的他穷困潦倒,十分落魄;另一次是16年后,杨过已经扬名立万,成了“神雕大侠”。
  两次见到杨过,郭芙并不都是没来由地发怒的。第一次,当她看到穷困潦倒的杨过时,她的心情基本是无感,最多有点儿好奇:这个人原来还在啊,他怎么混得这么惨回来了?而在这之前,她经常想起杨过这个人吗?觉得错过他很遗憾吗?没有。
  可是第二次,当一别16年,她在风陵渡口听到杨过的消息,亲眼看到杨过红了,大家对他敬若天神,纷纷传颂着他的故事时,她真的没来由地发怒了,在酒店里骂人。
  为什么?因为她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可能看错了一个人,当年错过了一块宝。
  那么这两个杨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后一个成功了。郭芙喜欢什么样的人?一言以蔽之,喜歡成功的人。
  当年在大胜关,英雄大会开幕前,郭靖说要把郭芙嫁给杨过时,郭芙“斜眼望着杨过,又是担心,又是气愤,心想:‘我怎能嫁给这小叫化?’忍不住要哭了出来。”
  那是杨过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在终南山没混出名堂,穿得又破破烂烂,还牵着一匹癞皮瘦黄马,来郭家开(蹭)会(饭)。郭芙这时候显然就没有对杨过“要得最热切”,更没有后来她所谓的“暗暗想着他、念着他”。
  出人意料的是,一天之后,转折发生了。杨过在武林大会上挫败了金轮法王,大大露脸,瞬间逆袭成了人们心中的大侠,“扬眉吐气,无人不刮目相看”,群豪纷纷向他敬酒。
  这时,郭靖又提出来要将郭芙嫁给杨过,郭芙的反應是“早已羞得满脸通红,将脸蛋儿藏在母亲怀里”,就差一句“全凭爹爹做主”了。这时候的杨过就瞬间变成她“要得最热切”的人了。
  而且还有一个事例能证明,郭芙喜欢的只是成功者,而并非某个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在两个师兄弟—大武和小武里挑男朋友,比来比去,拿不定主意。
  “大武哥哥斯文稳重,小武哥哥却能陪我解闷。”“两个儿都是年少英俊,武功了得……当真是哥哥有哥哥的好,弟弟有弟弟的强,可是我一个人,又怎能嫁两个郎?”
  表面上看,这兄弟俩都一样优秀,所以郭芙挑不出来。但事实是,两个人都不够优秀、不够成功,所以她挑不出来。她这一宝,不知道押哪个好。
  但书上有一个细节立马透露了郭芙的真实想法。
  一次,小武问郭芙:“我去刺杀忽必烈,解了襄阳之围,那时你许不许我?”郭芙嫣然一笑,道:“你立了这等大功,我便想不许你,只怕也不能呢。”郭芙恨不得马上就能嫁过去呢,她之前那么难以抉择,但是只要有一个人“立大功”,她就瞬间可以抉择了。
  什么斯文稳重、年少英俊在她心里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立大功”。她喜欢的就是立大功的、成功的人。
  郭芙为什么会那么渴望成功呢?她可是大名鼎鼎的郭靖、黄蓉的女儿,是见过世面的人,“成功”对她来说为何有那么大吸引力?
  因为她生活在一个那么成功的大家族里,自己却最不成功。她貌似时时处处都被人尊重,但其实人们对她最缺乏尊重。
  她名不副实,德不配位。在江湖上,她表面上享受着尊崇,出去参加论坛、沙龙、宴会,对方一定会请她坐首席,并一个劲儿颂扬郭大侠独竖义旗、抗拒元兵的义举。可是郭芙的内心深处一定时常不安地回荡着几个问题,就像《笑傲江湖》里任我行质问属下的:“升得好快哪!……你是武功高强呢,还是办事能干?”
  在郭芙的潜意识里,她大概早已感觉到,自己的名望和能力并不匹配;自己的武功不高强,办事能力也一般;自己是这个武林精英家族里的短板,而且短得那么刺眼—虽然是郭靖的女儿,却连襄阳城都出不去,还要老妈出面来疏通门卫。
  而且,她毕竟不是真的公主,公主可以凭身份吃饭,可她混的是武林,说到底还是要凭本事吃饭,所以郭芙才会非常渴望嫁给一个成功的人。
  小说的最后,郭芙在战场上忽然发呆,“想着自己奇异的心事”,甚至将这些不快统统算到了杨过头上。但其实,这些心事都是有答案的,只是郭芙不愿承认罢了。
  “为甚么人人都高兴的时候,自己却会没来由的生气着恼?”
  她以为答案是“没得到杨过”。那不对。
  答案是:因为人人都高兴的时候就去自己乐了,就忘了捧她了,显得她很不成功。
  “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杨过)?”
  她以为答案是由爱生恨。那不对。
  其实是因为她原先看不上杨过,后来却发现他越来越成功。
  “他(杨过)在襄妹生日那天送了她这三份大礼,我为甚么要恨之切骨?”
  她以为答案是:嫉妒妹妹有杨过。不对。
  其实真实原因是:嫉妒妹妹有这样一个成功的人给她长脸、撑腰。
  所以,郭芙最后要告诉自己:我原来一直喜欢杨过啊!杨过身上有她需要的集外貌、才气、地位等于一体的成功,与其说她喜欢的是杨过,不如说是喜欢自己内心渴望的成功。
  编 辑/夏 涵
其他文献
宋宁宗在位时,可谓是南宋“折腾的黄金时代”:朝内将相大战,宫内母子相争,对外关系也是一团糟。所谓上行下效,民间的一些“折腾专家”也蠢蠢欲动,准备大显身手。  嘉定年间,失业军人张军因得不到政府的及时抚恤而心生怨恨,他纠集了不少同病相怜的“丘八兄弟”攻进桐城,砸了一名乡绅朱少卿的豪宅,意外地得到了不少这名乡绅私藏的兵器、马匹。一次普通的“吃大户”行为由此瞬间变了味儿。两日后,一支由兵痞为骨干、以饥民
来到罗浮宫的游客,必定会去参观传说中的那三个女人——  然而,这三个象征着法兰西荣耀的罗浮宫镇馆之宝的女人,居然是外国人——来自意大利的中年妇女《蒙娜丽莎》,来自希腊的残疾女性《胜利女神》  《断臂维纳斯》。  这就好比是一支很牛的球队,它的当打球星却是三个外援……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性情高傲的法国人来说,这是很难忍受的!  法国人的高傲,从整个罗浮宮的布局就能看出来。  
在“华中屋脊”——湖北神农架深处有一片高山湿地,由一条小溪串起9个湖泊,名曰“大九湖”。这里群山环绕,风光秀丽,盛夏时节依然天氣清凉,宛如世外桃源。旖旎的风光真可谓是“应是水墨画中景,沧海遗珠落人间”。  大九湖是渐新世末(大约2300万年前)形成的岩溶盆地,曾因地下水通道阻塞而成为岩溶湖。湖水被疏干,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  二号“天问湖”,湖水如镜,山峦、云彩和树木的倒影映入“镜”中,妙不可言。
高尔基作品《海燕》中澎湃的激情与浓郁的诗意感动了一代代中国读者,它的译者郑振铎除了是翻译家,还是杰出的作家兼学者。但与才华相比,郑振铎的气节更让人钦佩。  上海被日军侵占后,一位已经“落水”的老友来看望郑振铎,说日本人很钦佩郑振铎,想请其出来主持文化工作,并拿出一张数额巨大的支票,声称是一个叫清水的日本人(文化方面的特务)专门送给郑振铎的。郑振铎顿时怒发冲冠,当场将支票撕得粉碎,并痛斥了这位老友,
吕建是宋理宗的心腹重臣,从表面上看,宋理宗信任他,是因他救驾有功。  一次,宋理宗在朝臣的怂恿下,亲临前线视察军队,由于消息泄露,正和宋军交战的蒙古军队提前做好了准备,张网以待。宋理宗刚一露面,蒙古将士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奔跑着向宋军猛冲猛打。宋军并无心理准备,顷刻间乱成一团,争相逃命,很快全线溃败。宋理宗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一见敌人汹涌,早已方寸大乱。在此危急时刻,校尉吕建冲过来,背起宋理宗就跑
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一次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后,于1900年带领着自己的探险团队再次来到中国,跋涉在荒无人烟的罗布荒原。  一天,赫定一行抵达罗布泊北岸后,来到一处可打出淡水的地方,他们正准备掘井取水时却发现随身所带的铁铲丢失了。铁铲是他们在沙漠中的必要工具,没有了它,无异于失去了生的希望。赫定赶紧派向导返回前一天晚上的宿营地寻找。  不料,向導在返回的途中,在一场突至的沙暴中迷了路,沙
在2017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上,一位不那么年轻的女性引起了人们关注,她就是已经70岁高龄的凯瑟琳·斯威策—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參加马拉松竞赛的女性。  1947年,凯瑟琳·斯威策出生在美国一个军人家庭。她从小就喜欢长跑,对于马拉松更是着迷,但在当时,马拉松是禁止女性参与的,官方理由是长时间跑步会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凯瑟琳认为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荒谬论调,因为她坚持长跑多年,非但没有危及身体,相反锻炼
龙王乃龙族之王,更是天庭正式任命的一方水神。一般来说,只有大型的江河湖海才会设置龙王。可是《西游记》中,乌鸡国御花园的一口井内竟然有个井龙王。  原著说猪八戒一见“水晶宫”三字,大吃一惊:“罢了,罢了!错走了路了!下海来也!海内有个水晶宫,井里如何有之?”猪八戒本是掌管水军的天蓬元帅,他都没有听说过井中有龙宫,说明绝对不是每一口井中都有龙王,这个井龙王绝对是个特例。  这个神秘的龙王会是谁呢?从猪
1198年,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欧洲贵族准备进攻由他们眼中的异教徒控制的埃及,并收复天主教圣地耶路撒冷。为了保证东征顺利进行,1201年4月,教皇特地派出使者造访威尼斯,与威尼斯政府签订了一份协议:由威尼斯为十字军提供足够多的舰船运送70000名士兵及随从、5000匹马到战场,费用共计85000银马克。  但是,十字军明显高估了军队人数和自己的支付能力。1202年6月底,到了约定好的出发日,只有不
明朝官员公认最惊险的事,莫过于从朱元璋手里逃命。本着“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原则,朱元璋把明初这个经济重振的激情建设年代同时变成了官不聊生的恐怖岁月:朝中掀起连番整肃风暴,每场大案都是数万官员落马。就连大明乡村的田间地头,经常灿烂金黄的庄稼地上,也满是穿囚服干活的苦汉子——他们全是接受劳动改造的干部。  在这样的年月里,犯到朱元璋手中,还想活,真难。明初最伟大的学问家宋濂只因自家孙子和大奸臣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