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外·古道边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our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许久之前读过一篇文章,文中作者的父亲误将《送别》中的歌词记作了“长城外,古道边”,而且始终以为唱的是自己老家,对此一直颇有感触。直到有日得知实为“长亭”而非“长城”,为此哀叹了好一阵。
  时间有点儿久了,我实在记不起那篇文章的作者,却一直记着那“长城外”,我不能完全明白为何小小的一个字,竟会生出那么多的情绪。后来我知道那是席慕蓉的《燕子》。祖籍内蒙古的席慕蓉,一时就明白了父亲深刻的思乡之情,她把这件事称作“美丽的错误”。而我一直未忘的一件小事便是,当我在搜索引擎中键入“长城外,古道边”时,前几条搜索结果竟然都不是那篇名为《燕子》的文章,而是在各大问答网站中询问这是哪一首歌的歌词。可是回答者往往第一句都是:“你记错了吧。”
  这样的指正,倒有些不妥了。试想一下,中国大地上有多少因各种原因而思恋着北方那片土地的人们,体味着与身处南方的我们那长亭送别完全不同的心境,却在这一瞬,哪怕是个善意的提醒,都化为了惊讶与失落。
  一直对这“长城外”难以忘怀的原因,我想,是我隐约觉得父亲也有着相似的“错误”。
  父亲喜欢听什么歌?我想了许久,实在不知道答案。我似乎从未见过他在我面前听过什么歌,也从未发现他对任何一首歌曲有抵触。对于周围人的品位,他从不评论,只是聆听。
  父亲应该没有自己特殊的音乐偏好,这个答案我犹豫了很久,甚至在询问他之后,亲耳听见他说:“嗯,我也不知道爱听什么。”可我依然不甘心这样一个显得格外草率的结论。仔细回忆,他可能喜欢听郑智化的歌,我曾听见过他唱《水手》,可是他这一代人,就算并不钟爱这个歌手,大多对他也不陌生。不经意间,我记起了一句歌词——
  “下了一夜雨,还在老地方。”
  他好像唱了许多次。他真的唱了许多次,因为我是不听这样的歌的,但是我能够清晰地记起这一句,包括它的旋律。
  经过我一番调查,这句歌词应该出自任贤齐的《老地方》,是2006年的歌,距今不算太远。但事实上,这首歌中并没有父亲反复吟唱的这一句。“下了一夜雨”和“还在老地方”是歌曲中并不相接的两句词,更让我意外的是,父亲是跑调的,或者说十多年来,他记错了词又记错了旋律。但他错得很顽固,每一次我听见他唱这句,总是一样的,从未变过。
  當我的母亲开始听些网络歌曲,而我也沉浸在欧美音乐之中时,父亲在家中仿佛一座孤岛,一遍又一遍地回到我们都未曾去过的2006年。
  我有些不解。当我向他问起这首《老地方》时,他的回答竟然是:“啊?我不知道这首歌。”
  然而我渐渐相信,一定是十多年前的某一天,父亲无意中听到了这首歌,他一定从那两句中感受到什么,这种感受很强烈,以至于让他错将歌词和旋律记得如此深刻。好比我忘记了《燕子》,甚至忘记了那是席慕蓉写的,但是“长城外”我是永远忘不掉的。
  父亲说,他始终记着某个雨后的场景带给他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只有他自己可以解释清楚。
  于是我开始回想,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什么使得父亲不由得哼唱这一句。
  夜很黑,月光消隐,天上积着云,地上有些湿滑,映着破碎的微明,或许一场雨刚刚离去,又或许一场雨正在酝酿。无人的街,空空荡荡。父亲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跟着。两个人相互间没有对话,只有微细的脚步和眼前的呼吸。每当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总是会闪现许多,这种安静的时候,对我而言是个想些事情的好时机,虽然许多时候是它们找到了我,我什么也没做。我不清楚父亲是不是也在思索着什么,他只是微微低着头。不知是冷风吹过,还是抬头望见了零星的光亮,仿若从思绪中跳出一般,他小声唱起那一句:“下了一夜雨,还在老地方。”这时,他就像舒了一口气一般,之后再吹几声口哨。不知是愉悦还是落寞。
  又或是2002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父亲夹着一个公文包,只身来到了丹东。那天的天色有些阴沉,他当年在断桥上拍的照片,透着些许年轻人的自信和一丝迷茫,他的身后一个人也没有。他本是去谈一笔生意的,不过他不知道,三天后他的一切将化为乌有。九年后,当父亲重又回到当年断桥上的那个位置时,我举起了相机,取景器中,他神情有些疲惫,却依然是一贯的自在样子。他接过我递去的相机,往桥的另一端走,站在桥头,他望向远方,按下快门,随后便小声哼唱起那一句歌词,声音从他口中传出不久,便被江上的风带走了。我看到他脸上被夕阳映出一片淡红的光亮,我不清楚他在想些什么,九年前,又或记忆深处的某个角落。不知为什么,我也想要哼唱几句。 音乐对于每个人来说本来就是很个人的。当我一点点回忆父亲哼唱的那一句,不觉发现,每当清晨仍留有雾气,或深夜人去街空,又或处于匆匆的人群之中,在每一个无聊而被消耗的时光,父亲都会哼唱起这一句,多是无意间的,他似乎只是想要缓解些什么,不过都以歌代替罢了。我想原因是再清楚不过了,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仅是一具躯体站立在这世上,更源于他的记忆和那些难以消除的顽固念头,一遍又一遍,让他安静之时不得安宁。所以他总会用那么一句,无论是否有意,打破那份安静,把他从繁杂的思绪之中拽出来。
  家里有一本边角破损且有些散架的相册,其中有父亲从小学到1997年的照片。他也曾满脸稚气,他也曾痴迷于墨镜,痴迷于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那都是他的记忆了。
  可是现在,他渐渐老了。
  “爸,你看你唱的是什么呀!没有一句是对的。”
  父亲没有说话。他点起一支烟。
  “你看,这首歌是这样的……”
  这都是我的想象而已。我从未告诉过父亲他唱错了。毕竟关乎个人内心的事情,总归是不好判断对错的。在他的心里,一场雨后,总会有某个地方似曾相识,至于在哪里,只有他知道。
  当大多数人感受着长亭之外的离别苦时,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思绪在长城外的草原上奔驰,又或在林海中漫步。
  长亭抑或长城,何必计较呢?
其他文献
论据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对一篇议论文的成败至关重要。同学们拿到一道作文题,在审题立意列出提纲之后,就要考虑选取论据来谋篇布局了。下面将结合学生作文范例,谈一谈议论文中论据的使用。一、论据的类型  在考场上,如果一篇议论文只是单纯说理,而没有任何论据支撑,即使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也很难拿到高分。若想提高议论文水平,使用多种形式的论据很有必要。这也与中国长期的写作传统相关———我们回望课本中先秦诸子的
雨一直下,咖啡厅里格外安静,黄色的灯光让这里看起来暖意融融。  她坐在咖啡厅靠窗的位置发呆,眼前的卡布奇诺冒着热气。孤独、寂寞笼罩着她,心情有些阴郁。  吧台上的笔记本电脑闪着白色的冷光,与黄色的灯光很不协调。当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屏幕上的“友情方程式”几个字时,她起身,走了过去。  “你好!”温尼文质彬彬地跟她打招呼。  “我想了解一下友情方程式。”  “友情方程式,是大数据库背景下的一个计算公式
每所学校都有年终的迎新活动,在附中就是合唱节了。与其他高中学校普遍开展的迎新活动(如冬季运动会、美食节)相比,合唱节的格调似乎高一些:想象中应该是剧场内座无虚席,同学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每曲终了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然而合唱节远没有这么高雅。  这次高二年级合唱节的主题是“红歌”不少班级租借了八路军的演出服,甚至有的班级带了道具枪。台上的同学唱着雄壮激昂的红歌,不时挥动枪和旗帜,整齐的军服很有画面
几年前我出过一道博士生考题,大意是,李鸿章曾经感慨他所处的时代是“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总体印象是,教科书内容对学生影响极大,所有答案中好像没有能够跳出教科书范围的,更没有看到我想要的答案。其实,说实话,我当时脑子里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反而私存杂念,即想从学生那里看到一些闪光点,希望从年轻人那里得到一些启发,让年轻人活跃的大脑帮助我解开这个结。因此,那届学生对这道题
全球化浪潮在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时便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强,现代生活方式层出不穷,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陷入两难——紧跟现代的步伐势必与传统渐行渐远。化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这是幸福的时代,这是迷茫的时代。  为何迷茫?  主要原因是当下人们自身的问题加剧。或许因为经济与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人们疲于应付,遂衍生出安于现状的心理。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深陷其中的人们东奔西走,
我第一次和潘芸珂聊天儿源于一幅我画的别院小径和一张我手剪的窗花,那时我就发觉她对古风艺术有独特的看法。后来,我偶然听见她谈论诗词,发现我们对诗词的理解有许多相同之处,于是便和她聊起来。我看出她对阅读的喜爱之深、对知识的见解之独到,尤其是对古典文学。  她是一个愿意为一本喜爱的书而找寻一天的人,是一个愿意在字词间寻觅美的人,更是一个写小说时迸发无穷灵感的人。她说:“自己感興趣的东西,总能写得比较好。
这是一串发生在普通农家的故事。  清明节那天上午,我们一家回乡下祭祖。推开老屋的院子门,满园春色扑面而来,长寿的银杏给人惊喜,几天不见就蹿出了快一尺长的嫩芽;枫树经历连日来的“雨纷纷”,崭新的叶面红彤彤;两棵近百年的老树也青翠欲滴;最耀眼的是那棵茶花,赶着季节开,粉红色的花朵把树妆得晶莹剔透;唯有北边的那棵大椿树有点另类——“赤条条”的,还不见新叶。  怎么回事?妹夫用剪刀小心地划开树皮,已经没有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 彩票店老板伙同亲戚冒领彩票大奖  据2019年2月1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六年前,李永志通过电话,委托彩票店老板潘攀帮忙购买双色球彩票,当天该期彩票开奖,李永志购买的彩票中奖483万元。彩票店老板潘攀见财起意,向李永志隐瞒了彩票中奖的事实,转而将中奖彩票交给亲戚王文军,让其到安徽省福彩中心领奖后藏匿。事后,李永志发现自己购买的彩票中了大奖,便起诉了王文军、潘攀,
大约在2008年的深秋,老街上新开了一家文具店。  因物美价廉,离我家又近,母亲便常常带我光顾它,一来二去,便与店主熟络起来。  店主是个十六七岁的外地女孩,面容清秀,却总让人想用“憨厚老实”这类词来形容她。大抵是因为她老土的衣着吧:一双磨破了的棉鞋,一件似乎不曾换过的外套,皱巴巴的不太体面的样子。她不爱热闹,整天窝在店里,素面朝天,丝毫没有花季少女的样子。但是,她很爱笑,笑得憨憨的,仿佛总有快乐
柳树是会穿衣服的树,她的衣服随着季节变换,为大地添上深深浅浅的绿。  柳树是春回大地的急先锋。当春风把像小姑娘辫子似的柳条儿拂到你的脸上时,你猛然发现柳条儿渗出隐隐约约的绿,那绿是淡淡的、嫩嫩的,似有似无。那嫩绿把人们的眼神引向山麓、河畔的柳林时,你会惊喜地发现,穿上鹅黄衣服的柳林不知何时泛起一层绿色的薄雾,如同画笔在柳梢头描了一笔。“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那绿雾随着风儿时浓时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