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2年前,王先生躯干、四肢出现较多肥厚性的皮疹伴大量鳞屑及瘙痒,至皮肤科就诊后确诊为银屑病,医生给予10%水杨酸软膏及含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外用。为加强疗效,他还经常在涂药后外敷保鲜膜封包过夜,自觉症状逐渐好转,未再复诊,但仍坚持用药。近1周,他出现持续耳鸣、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表现,立即至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考虑为长期大面积使用水杨酸软膏经皮肤吸收引起的水杨酸毒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王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
靓肤经典“水杨酸” 用药4“不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胡瑞铭 杨勤萍(教授)
水杨酸是一种脂溶性的有机酸,是皮肤科的常用外用用药。水杨酸制剂具有止痒、抗真菌、角质溶解、腐蚀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痤疮、皮肤真菌感染、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鱼鳞病、鸡眼、胼胝、疣等皮肤病。水杨酸也广泛应用于美容行业,是许多护肤品的关键成分,如一些祛痘及去角质的产品中大多含有水杨酸,而具有去屑止痒功效的洗发水中也含有水杨酸。
水杨酸制剂虽然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但是,水杨酸制剂也具有一些副作用。水杨酸制剂对皮肤具有一定刺激性,且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刺激反应,可出现皮肤发红、瘙痒、刺痛、脱皮,甚至糜烂等接触性皮炎表现,这与高浓度水杨酸过度去除皮肤角质层,导致皮肤的防御能力变差有关。目前认为,以下4种情况应慎用水杨酸制剂。
1.不宜用于“娇嫩”部 水杨酸制剂不宜用于眼、外生殖器、肛周等黏膜部位;在角质层相对较薄的部位,如面部一般只能用含低浓度水杨酸的药物或护肤品,且不宜频繁、长期使用。在使用水杨酸药物和护肤品的同时最好加强保湿、润肤治疗,以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此外,也有少数人对水杨酸制剂有过敏反应,外用后可出现皮肤发红、皮疹、瘙痒等表现,这类人群需注意即使低浓度的水杨酸制剂都不宜使用。
2.不宜“大封包” 长期或大面积(如超过全身面积30%)使用水杨酸制剂,水杨酸经皮肤吸收入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后可发生水杨酸毒性反应。因此,外用水杨酸制剂时需注意不可长期或大面积使用,可以采用间隔用药,或每次小面积用药的方式,以避免水杨酸中毒,而封包治疗往往针对角质明显增厚的皮损,因为这些部位药物难以渗透入皮,当皮肤角质逐渐变薄后则不宜再使用。建议患者最好定期至医院复诊,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用药方案,避免盲目用药。此外,在皮肤破损的部位,也不宜外用水杨酸制剂,以免吸收过多。
3.不宜“强强联合” 水杨酸制剂已经具有角质溶解的作用,若再与其他含有去角质作用的药物(如维A酸、果酸、过氧苯甲酰、雷琐辛、硫磺)、含有酒精的制剂(如剃须后洗剂、收敛剂、芳香化妆品、剃须霜或洗剂)、有较强干燥作用的肥皂等同时使用,可引起角质去除过度,导致角质层过薄,使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极易发生过敏反应,同时,也会促使皮肤过度干燥,引起紧绷不适感和脱屑。而当皮肤已经出现过敏、晒伤、干燥、瘙痒、刺痛不适的情况下,更不宜再使用水杨酸制剂,以免加重症状。
4.不宜用于孕妇、儿童、老年人 水杨酸制剂属于孕期C类用药。水杨酸盐可以透过胎盘屏障,若使用过量,也可能会导致胎儿中毒表现。曾有报道称,孕期使用水杨酸药物,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提前关闭,致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因此,孕妇使用含水杨酸的药物需慎重。不过也不必矫枉过正,如仅含有低浓度水杨酸的洗发水这类产品,使用过程中经皮肤吸收极少,对胎儿也不会有影响。此外,皮肤相对较薄的儿童和老年患者,也需慎用水杨酸制剂。
总之,水杨酸制剂应遵医嘱,以免发生中毒反应。若长期外用水杨酸制剂者出现持续耳鸣、头晕、持续或剧烈头痛、精神错乱、嗜睡、震颤、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厌食、腹痛等表现,需考虑水杨酸中毒的可能,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外用的水杨酸制剂外,一些含有水杨酸类的口服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水杨酸甲酯(冬绿油)等服用过量,也可出现水杨酸中毒反应。
不同浓度水杨酸制剂,药理作用不同
1%~3% 角质形成作用 通过减缓细胞的分裂速度等机制,使异常的皮肤角质层恢复正常,并具有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痤疮等。
3%~6% 抗真菌作用 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5%~20% 角质溶解作用 可使角质软化、松解而脱落,用于治疗多种角化性、脱屑性、肥厚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鱼鳞病等。
20%以上 腐蚀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鸡眼、胼胝、疣等。
2年前,王先生躯干、四肢出现较多肥厚性的皮疹伴大量鳞屑及瘙痒,至皮肤科就诊后确诊为银屑病,医生给予10%水杨酸软膏及含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外用。为加强疗效,他还经常在涂药后外敷保鲜膜封包过夜,自觉症状逐渐好转,未再复诊,但仍坚持用药。近1周,他出现持续耳鸣、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表现,立即至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考虑为长期大面积使用水杨酸软膏经皮肤吸收引起的水杨酸毒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王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
靓肤经典“水杨酸” 用药4“不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胡瑞铭 杨勤萍(教授)
水杨酸是一种脂溶性的有机酸,是皮肤科的常用外用用药。水杨酸制剂具有止痒、抗真菌、角质溶解、腐蚀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痤疮、皮肤真菌感染、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鱼鳞病、鸡眼、胼胝、疣等皮肤病。水杨酸也广泛应用于美容行业,是许多护肤品的关键成分,如一些祛痘及去角质的产品中大多含有水杨酸,而具有去屑止痒功效的洗发水中也含有水杨酸。
水杨酸制剂虽然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但是,水杨酸制剂也具有一些副作用。水杨酸制剂对皮肤具有一定刺激性,且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刺激反应,可出现皮肤发红、瘙痒、刺痛、脱皮,甚至糜烂等接触性皮炎表现,这与高浓度水杨酸过度去除皮肤角质层,导致皮肤的防御能力变差有关。目前认为,以下4种情况应慎用水杨酸制剂。
1.不宜用于“娇嫩”部 水杨酸制剂不宜用于眼、外生殖器、肛周等黏膜部位;在角质层相对较薄的部位,如面部一般只能用含低浓度水杨酸的药物或护肤品,且不宜频繁、长期使用。在使用水杨酸药物和护肤品的同时最好加强保湿、润肤治疗,以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此外,也有少数人对水杨酸制剂有过敏反应,外用后可出现皮肤发红、皮疹、瘙痒等表现,这类人群需注意即使低浓度的水杨酸制剂都不宜使用。
2.不宜“大封包” 长期或大面积(如超过全身面积30%)使用水杨酸制剂,水杨酸经皮肤吸收入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后可发生水杨酸毒性反应。因此,外用水杨酸制剂时需注意不可长期或大面积使用,可以采用间隔用药,或每次小面积用药的方式,以避免水杨酸中毒,而封包治疗往往针对角质明显增厚的皮损,因为这些部位药物难以渗透入皮,当皮肤角质逐渐变薄后则不宜再使用。建议患者最好定期至医院复诊,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用药方案,避免盲目用药。此外,在皮肤破损的部位,也不宜外用水杨酸制剂,以免吸收过多。
3.不宜“强强联合” 水杨酸制剂已经具有角质溶解的作用,若再与其他含有去角质作用的药物(如维A酸、果酸、过氧苯甲酰、雷琐辛、硫磺)、含有酒精的制剂(如剃须后洗剂、收敛剂、芳香化妆品、剃须霜或洗剂)、有较强干燥作用的肥皂等同时使用,可引起角质去除过度,导致角质层过薄,使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极易发生过敏反应,同时,也会促使皮肤过度干燥,引起紧绷不适感和脱屑。而当皮肤已经出现过敏、晒伤、干燥、瘙痒、刺痛不适的情况下,更不宜再使用水杨酸制剂,以免加重症状。
4.不宜用于孕妇、儿童、老年人 水杨酸制剂属于孕期C类用药。水杨酸盐可以透过胎盘屏障,若使用过量,也可能会导致胎儿中毒表现。曾有报道称,孕期使用水杨酸药物,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提前关闭,致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因此,孕妇使用含水杨酸的药物需慎重。不过也不必矫枉过正,如仅含有低浓度水杨酸的洗发水这类产品,使用过程中经皮肤吸收极少,对胎儿也不会有影响。此外,皮肤相对较薄的儿童和老年患者,也需慎用水杨酸制剂。
总之,水杨酸制剂应遵医嘱,以免发生中毒反应。若长期外用水杨酸制剂者出现持续耳鸣、头晕、持续或剧烈头痛、精神错乱、嗜睡、震颤、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厌食、腹痛等表现,需考虑水杨酸中毒的可能,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外用的水杨酸制剂外,一些含有水杨酸类的口服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水杨酸甲酯(冬绿油)等服用过量,也可出现水杨酸中毒反应。
不同浓度水杨酸制剂,药理作用不同
1%~3% 角质形成作用 通过减缓细胞的分裂速度等机制,使异常的皮肤角质层恢复正常,并具有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痤疮等。
3%~6% 抗真菌作用 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5%~20% 角质溶解作用 可使角质软化、松解而脱落,用于治疗多种角化性、脱屑性、肥厚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鱼鳞病等。
20%以上 腐蚀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鸡眼、胼胝、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