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地区最早引进大樱桃的时间是1988年,是由新安县政府从山东引进的,在磁涧与五头两镇试种,这两个镇以前有几百公顷中国樱桃的栽培。大樱桃引进4、5年后因长时间不结果,陆续有人刨树,所剩无几,2年后,幸存的树先后挂果,其果实从外观、大小、品质等均明显优于当地的小樱桃。市场售价每千克10多元,随着大樱桃价格逐年递增,带动了一部分果农发展大樱桃的热潮。通过几年栽培,发现洛阳地区生产的大樱桃品质优、裂果少,而且果实成熟较陕西大樱桃早熟一周,比山东的早熟半月,经济效益显著。2003年至今是洛阳市大樱桃大规模发展期,目前洛阳市大樱桃面积已发展到1340公顷。但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教训。
1 存在问题
1.1 选择品种不慎重
要发挥区域优势,搞好大樱桃产业化发展,首先要选优良品种、栽优质树苗。前几年刚开始大面积发展,当地没有人用先进的技术大批量的培育优良苗木,果农购买的树苗来自四面八方,造成大樱桃品种混乱,特别是一些购苗经手人责任心不强,使根癌病苗、质量差的苗混进来,造成很大损失。
1.2 果农科技意识淡薄
果农对“如果选错了品种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考虑的不多,因此对选品种、砧木很不慎重。在苗木质量泥沙俱下,供苗渠道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劣质苗水充斥了市场,不少果农贪图便宜,一概以价格高低、苗木大小来衡量购苗。这样给大樱桃产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1.3 因循守旧,保守思想严重
洛阳是丘岭地区,没有水利条件,种地是靠天吃饭,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一茬麦、一茬秋,667平方米产值约1000多元,净收入不过千把元。而目前我区的大樱桃价格逐年攀升,667平方米产值已有2~3万元,即使将来大量结果上市,只要选的是优良品种。收购价在6~10元1千克是没问题的,667平方米产值仍可保持万元左右。这么好的效益为什么果农不主动发展?原因是他们对大樱桃的发展前景不了解,对洛阳的区域优势认识不足,旧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去这里曾规模化种苹果、石榴、桃、杏等,都因没有打造出品牌而未形成规模,小樱桃也曾红火一时,近几年发展多了,到盛果期仅值几毛钱。不值得采摘,因此,按照这些人的眼光和“经验”去认识大樱桃只能是“以多为患”了。
1.4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虽然洛阳具有区域优势,但如果不按照选择优良品种,加强科学管理。这个优势就得不到发挥,科学管理首先要加强果农管理技术的普及,大樱桃是新发展果树,大多数果农不懂大樱桃的栽培技术,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难于接受,致使栽树多年不结果,甚至有些果农认为是“公”树而砍树;一些病苗和质量差的苗木也购入栽种,造成很大损失。
2 对策
2.1 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的积极性
近几年在政府的指导下,市大樱桃协会通过举办新优品种推介会、果品展示会、观光节等活动,进行科普宣传和技术推广。并由洛阳、新安电视台多种媒体广泛传播,以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的积极性,为政府指导这项产业化运作、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2.2 建立新优品种资源圃为产业化打好基础
由于过去发展中苗木靠外调。品种混杂,不适宜我区优势的品种需重新高接换头,损失惨重。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建立新优品种资源圃,从源头上解决优良品种苗木繁育,为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今后的发展要严把进苗关,坚决不再购买非正规育苗单位或不讲信誉的供苗渠道所供的劣质苗木。
2.3 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大樱桃是一种水果,没有水源就无法实现产业化,单靠果农不能解决水利设施建设。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重视,去年新安县政府已投资兴建了几处水利工程。但是面对上千公顷的规模,天旱时大面积不能灌溉,农民仍然是束手无策。因此,建议政府作出统一规划,兴建水利设施,推进产业化进程。
2.4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推进产业化进程
早在2004年,洛阳市政府就出台了洛政办第39号文件,印发了市民政局、农业局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意见,鼓励支持农民办好经济协会,特别是近期中央号召农村建立专业经济合作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了政策,笔者建议政府及时落实这些措施,健全产、供、销的服务体系。如果这项工作做到位,农民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产业化的进程也就一帆风顺了。
2.5 要把选择优良品种放在首位
政府在实施产业化项目时,要克服过去偏面以树苗外观定标准的倾向,因为发展大樱桃目的不是单纯看树赏花,主要是生产果品,因此要把品种选择放在首位。
2.6 搞好技术依托,提高科技含量
大樱桃栽培科技含量较高,品种选择,异花授粉,砧木的选择等方面不可轻视。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搞好技术依托的重要性,因此,先后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大樱桃课题组,洛阳市林科所等科研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长期的合作,我们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起到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起了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今年洛阳市科技局确定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基地项目中把礼河村作为大樱桃示范基地进行推广,新安县科协也把协会的大樱桃示范基地作为科普基地上报到市科协。洛阳市林科所也把礼河村大樱桃基地作为大樱桃丰产栽培技术的示范基地,各路专家同台献艺,洛阳地区大樱桃的产业化充满了希望。
1 存在问题
1.1 选择品种不慎重
要发挥区域优势,搞好大樱桃产业化发展,首先要选优良品种、栽优质树苗。前几年刚开始大面积发展,当地没有人用先进的技术大批量的培育优良苗木,果农购买的树苗来自四面八方,造成大樱桃品种混乱,特别是一些购苗经手人责任心不强,使根癌病苗、质量差的苗混进来,造成很大损失。
1.2 果农科技意识淡薄
果农对“如果选错了品种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考虑的不多,因此对选品种、砧木很不慎重。在苗木质量泥沙俱下,供苗渠道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劣质苗水充斥了市场,不少果农贪图便宜,一概以价格高低、苗木大小来衡量购苗。这样给大樱桃产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1.3 因循守旧,保守思想严重
洛阳是丘岭地区,没有水利条件,种地是靠天吃饭,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一茬麦、一茬秋,667平方米产值约1000多元,净收入不过千把元。而目前我区的大樱桃价格逐年攀升,667平方米产值已有2~3万元,即使将来大量结果上市,只要选的是优良品种。收购价在6~10元1千克是没问题的,667平方米产值仍可保持万元左右。这么好的效益为什么果农不主动发展?原因是他们对大樱桃的发展前景不了解,对洛阳的区域优势认识不足,旧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去这里曾规模化种苹果、石榴、桃、杏等,都因没有打造出品牌而未形成规模,小樱桃也曾红火一时,近几年发展多了,到盛果期仅值几毛钱。不值得采摘,因此,按照这些人的眼光和“经验”去认识大樱桃只能是“以多为患”了。
1.4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虽然洛阳具有区域优势,但如果不按照选择优良品种,加强科学管理。这个优势就得不到发挥,科学管理首先要加强果农管理技术的普及,大樱桃是新发展果树,大多数果农不懂大樱桃的栽培技术,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难于接受,致使栽树多年不结果,甚至有些果农认为是“公”树而砍树;一些病苗和质量差的苗木也购入栽种,造成很大损失。
2 对策
2.1 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的积极性
近几年在政府的指导下,市大樱桃协会通过举办新优品种推介会、果品展示会、观光节等活动,进行科普宣传和技术推广。并由洛阳、新安电视台多种媒体广泛传播,以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的积极性,为政府指导这项产业化运作、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2.2 建立新优品种资源圃为产业化打好基础
由于过去发展中苗木靠外调。品种混杂,不适宜我区优势的品种需重新高接换头,损失惨重。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建立新优品种资源圃,从源头上解决优良品种苗木繁育,为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今后的发展要严把进苗关,坚决不再购买非正规育苗单位或不讲信誉的供苗渠道所供的劣质苗木。
2.3 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大樱桃是一种水果,没有水源就无法实现产业化,单靠果农不能解决水利设施建设。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重视,去年新安县政府已投资兴建了几处水利工程。但是面对上千公顷的规模,天旱时大面积不能灌溉,农民仍然是束手无策。因此,建议政府作出统一规划,兴建水利设施,推进产业化进程。
2.4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推进产业化进程
早在2004年,洛阳市政府就出台了洛政办第39号文件,印发了市民政局、农业局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意见,鼓励支持农民办好经济协会,特别是近期中央号召农村建立专业经济合作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了政策,笔者建议政府及时落实这些措施,健全产、供、销的服务体系。如果这项工作做到位,农民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产业化的进程也就一帆风顺了。
2.5 要把选择优良品种放在首位
政府在实施产业化项目时,要克服过去偏面以树苗外观定标准的倾向,因为发展大樱桃目的不是单纯看树赏花,主要是生产果品,因此要把品种选择放在首位。
2.6 搞好技术依托,提高科技含量
大樱桃栽培科技含量较高,品种选择,异花授粉,砧木的选择等方面不可轻视。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搞好技术依托的重要性,因此,先后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大樱桃课题组,洛阳市林科所等科研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长期的合作,我们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起到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起了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今年洛阳市科技局确定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基地项目中把礼河村作为大樱桃示范基地进行推广,新安县科协也把协会的大樱桃示范基地作为科普基地上报到市科协。洛阳市林科所也把礼河村大樱桃基地作为大樱桃丰产栽培技术的示范基地,各路专家同台献艺,洛阳地区大樱桃的产业化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