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收支分类改革等,对学校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行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整体参差不齐,财务基础较为薄弱,较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工作改革的需要。本文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的现状及原因作了分析,并针对实际提出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收支分类改革等,对学校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整体参差不齐,财务基础较为薄弱,较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工作改革的需要。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财务人员身兼多职任务繁重,处于顾此失彼的应付状态。教育经费集中统管后,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代理会计业务,学校财务人员身份就是报账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食堂、营养餐、工会等账都由一个报账员做。虽然全县所有学校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教育经费的统计等工作由核算中心来完成,但是需要报账员的配合。因此报账员除了报账外,还要完成预决算统计、国有资产管理等大量的会计统计工作。许多学校地处偏远乡村,到县城核算中心报账或是到机关单位办事,光是赶路就花去了很多时间。加上学校人员配备不足,常常一个人承担几个人的任务。报账员更是身兼数职,既是会计出纳,又是采购员、总务人员等。
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同时又是教师,还有不少学科的教学工作。白天上班时间要备课、上课,干一些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杂事,等到下班后,还得加班做财务工作。常常是干了后勤管理、财务工作,教学工作又落下了;干了教学工作,后勤管理、财务工作又落下了。常常处于顾此失彼的应付状态,根本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专”财务工作,学习钻研业务。
(二)缺少专职财务人员编制,财务人员缺乏专业化知识。农村小规模学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编制,报账员多半是半路出家,全部由教师兼职,没有专业化、系统化地学习财务管理及会计业务知识的经历。其财务管理知识及会计业务知识绝大多数来源于前任财务人员的言传或同行间的交流。还有很多财务人员,会计业务知识只是从前任财务人员的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中获取的。因此他们会计基础薄弱,对财务制度不够熟悉,对会计科目的运用难以作出正确的抉择。
(三)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当前学校绩效考核,以主要学科的教育、教学成绩作为个人成绩的量化指标。财务人员往往从事非主要学科的教学,成绩不好量化。于是,就通过教代会决议或者根据平时表现,适当给予评价。财务工作是“隐性”的工作,不像任课教师,周课时有几节被他人一清二楚看到。在教师心目中,财务人员一天到晚没干什么正事,见不到什么成绩,所以考核分值通常比非主要学科任课教师还低。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方面也得不到认可,导致财务人员情绪低落,缺乏进取心,常常是得过且过。
(四)财务人员变动快,财会队伍不稳定。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乡村,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付出与所得失衡,教师“孔雀东南飞”现象屡屡发生,也导致财务人员流动改行多。再是县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调走了基层学校一批财务骨干进入核算中心。接替的新手,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业务工作能力较弱。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及会计业务水平一直处于较低层次,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的策略
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的策略,作以下探讨:
(一)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去。农村小规模学校领导要理解、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要从制度上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让其从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去。强化制度管理,从源头上解决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性,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思考,静下心来做好账、理好财、管好物。
(二)建立健全财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让他们与从事教育教学的广大教师享有同等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权利,提高财务人员的满意度,激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业务水平。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从会计基础、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考核,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做好会计电算化及资产管理软件化的推广培训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财政部门要从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人员心中有“法”、有“规”,操作规范化。
(四)注重财务梯队的培养,充实稳定财务队伍。财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员梯队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财务队伍梯队培养纳入专业队伍建设范畴整体考虑,每年适当引进优秀专业财务人员充实基层财务队伍。各学校要培养思想道德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同志充实到财务队伍中,注重选拔和培养财会骨干,关心他们的成长。
(五)建立横向“财务人员联邦互助组”,增进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建立全县农村小规模学校“财会人员联邦互助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交流活动,成立学习研究小组,探讨共性问题和“疑难杂症”;探讨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最优方案。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提高财务队伍整体素质。
总之,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必须以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财政部门为指导,各农村学校领导积极配合,切合实际地稳步推进。提高的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业务水平,同时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起来,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叶志筑.农村教师流失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06).
[2]常风华.我国农村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8(05).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收支分类改革等,对学校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整体参差不齐,财务基础较为薄弱,较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工作改革的需要。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财务人员身兼多职任务繁重,处于顾此失彼的应付状态。教育经费集中统管后,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代理会计业务,学校财务人员身份就是报账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食堂、营养餐、工会等账都由一个报账员做。虽然全县所有学校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教育经费的统计等工作由核算中心来完成,但是需要报账员的配合。因此报账员除了报账外,还要完成预决算统计、国有资产管理等大量的会计统计工作。许多学校地处偏远乡村,到县城核算中心报账或是到机关单位办事,光是赶路就花去了很多时间。加上学校人员配备不足,常常一个人承担几个人的任务。报账员更是身兼数职,既是会计出纳,又是采购员、总务人员等。
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同时又是教师,还有不少学科的教学工作。白天上班时间要备课、上课,干一些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杂事,等到下班后,还得加班做财务工作。常常是干了后勤管理、财务工作,教学工作又落下了;干了教学工作,后勤管理、财务工作又落下了。常常处于顾此失彼的应付状态,根本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专”财务工作,学习钻研业务。
(二)缺少专职财务人员编制,财务人员缺乏专业化知识。农村小规模学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编制,报账员多半是半路出家,全部由教师兼职,没有专业化、系统化地学习财务管理及会计业务知识的经历。其财务管理知识及会计业务知识绝大多数来源于前任财务人员的言传或同行间的交流。还有很多财务人员,会计业务知识只是从前任财务人员的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中获取的。因此他们会计基础薄弱,对财务制度不够熟悉,对会计科目的运用难以作出正确的抉择。
(三)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当前学校绩效考核,以主要学科的教育、教学成绩作为个人成绩的量化指标。财务人员往往从事非主要学科的教学,成绩不好量化。于是,就通过教代会决议或者根据平时表现,适当给予评价。财务工作是“隐性”的工作,不像任课教师,周课时有几节被他人一清二楚看到。在教师心目中,财务人员一天到晚没干什么正事,见不到什么成绩,所以考核分值通常比非主要学科任课教师还低。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方面也得不到认可,导致财务人员情绪低落,缺乏进取心,常常是得过且过。
(四)财务人员变动快,财会队伍不稳定。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乡村,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付出与所得失衡,教师“孔雀东南飞”现象屡屡发生,也导致财务人员流动改行多。再是县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调走了基层学校一批财务骨干进入核算中心。接替的新手,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业务工作能力较弱。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及会计业务水平一直处于较低层次,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的策略
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的策略,作以下探讨:
(一)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去。农村小规模学校领导要理解、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要从制度上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让其从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去。强化制度管理,从源头上解决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性,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思考,静下心来做好账、理好财、管好物。
(二)建立健全财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让他们与从事教育教学的广大教师享有同等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权利,提高财务人员的满意度,激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业务水平。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从会计基础、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考核,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做好会计电算化及资产管理软件化的推广培训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财政部门要从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人员心中有“法”、有“规”,操作规范化。
(四)注重财务梯队的培养,充实稳定财务队伍。财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员梯队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财务队伍梯队培养纳入专业队伍建设范畴整体考虑,每年适当引进优秀专业财务人员充实基层财务队伍。各学校要培养思想道德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同志充实到财务队伍中,注重选拔和培养财会骨干,关心他们的成长。
(五)建立横向“财务人员联邦互助组”,增进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建立全县农村小规模学校“财会人员联邦互助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交流活动,成立学习研究小组,探讨共性问题和“疑难杂症”;探讨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最优方案。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提高财务队伍整体素质。
总之,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必须以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财政部门为指导,各农村学校领导积极配合,切合实际地稳步推进。提高的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业务水平,同时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起来,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叶志筑.农村教师流失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06).
[2]常风华.我国农村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