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活动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将活动教学融入地理教学中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主要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 活动教学 有效策略
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创设的具有实践性、创造性、教育性的教学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究为主要特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不单单指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将课内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选择适当的活动时机,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
在开展地理活动教学时,有些教师过多地追求一节课中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出现,而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未能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使得开展的地理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活动教学前,必须对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进行深入地分析,弄清每个活动的设计意图与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在怎样地时机进行,以使地理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若这堂课的时间地点限制性大,就需选择占用时间少、操作简单的地理活动进行教学,如简单的教具演示活动,读图分析类活动,课堂交流讨论类活动等。如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教材中设置了一个“活动栏目”,活动内容是:请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填写比较地转自转和公转异点同的表格。由于该活动占用时间少,在课内便可完成,因此该活动可安排在教师讲解完地球运动的特点后进行,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自己填写表格,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整个活动过程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加以指导,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理解,又利于达到活动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提高活动教学质量
地理活动教学方案的内容通常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主体、活动形式以及活动准备等方面。活动主题:主要突出活动的具体类型和目的,且必须与活动内容密切相关。活动目标:主要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活动主体:指实施地理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地理教学活动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活动形式:主要以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进行。但是不管哪种活动形式都应保证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有着明确的活动任务。活动准备:做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材料准备以及与活动紧密相关的地理知识准备等。若是课外考察参观之类的教学活动,则需做好活动前沟通协调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设计地理活动教学时,必须对这些内容加以把握,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了“地壳运动”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地壳运动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和课下时间综合安排,开展“当地自然地理的考察”的教学活动,其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活动主题:当地自然地理的考察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本地地势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并感受到内、外力作用的紧密联系及对本地地势地貌的影响,掌握地壳运动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记录观测数据,归纳整理、分析数据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沟通协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动手能力。
活动主体:高一地理班学生研究小组
活动形式:根据本班情况,将学生按5-6人一组,分为三组,并选出各小组组长。
活动的准备:(1)物质材料准备:教师准备好地质锤、放大镜、高度表、5%盐酸;学生准备好自身的防护用具、记录本、笔,每小组带一个放大镜、一个罗盘。(2)知识准备:本次考察活动结合课堂上讲解过的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形倒置以及地壳的演化历史等相关知识后,安排本次活动。同时,结合小组成员考察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整理和选编;老师将整理好的资料——本地区的地形图,带有考察路线的本地区等高线图发给学生;教师在带领学生考察前要进行实地摸点。
活动成果:活动教学结束后,要求小组各成员撰写一份活动报告及活动心得并予以上交。
三、合理选取教学活动内容,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化
由于地理知识覆盖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部分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倘若对这些进行统一地讲解,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加之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全面系统地进行讲解,因此,在开展活动教学时,必须注重活动内容的合理选择,实现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如选取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作为活动内容,但活动类型的选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以实现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创新。或利用身边的一些新闻热点材料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实现了教学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教学《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有关“锋面天气的形成原理”时,教师可结合“2010年11月20日武汉上空出现阴阳天”这一社会新闻热点开展活动教学,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有关“武汉阴阳天”新闻报道,展示有关“武汉阴阳天”的图片,然后导入活动问题,进行5-10分钟的讨论活动:请问新闻报道中的“武汉阴阳天”属于哪种封面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样通过该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 活动教学 有效策略
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创设的具有实践性、创造性、教育性的教学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究为主要特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不单单指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将课内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选择适当的活动时机,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
在开展地理活动教学时,有些教师过多地追求一节课中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出现,而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未能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使得开展的地理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活动教学前,必须对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进行深入地分析,弄清每个活动的设计意图与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在怎样地时机进行,以使地理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若这堂课的时间地点限制性大,就需选择占用时间少、操作简单的地理活动进行教学,如简单的教具演示活动,读图分析类活动,课堂交流讨论类活动等。如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教材中设置了一个“活动栏目”,活动内容是:请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填写比较地转自转和公转异点同的表格。由于该活动占用时间少,在课内便可完成,因此该活动可安排在教师讲解完地球运动的特点后进行,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自己填写表格,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整个活动过程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加以指导,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理解,又利于达到活动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提高活动教学质量
地理活动教学方案的内容通常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主体、活动形式以及活动准备等方面。活动主题:主要突出活动的具体类型和目的,且必须与活动内容密切相关。活动目标:主要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活动主体:指实施地理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地理教学活动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活动形式:主要以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进行。但是不管哪种活动形式都应保证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有着明确的活动任务。活动准备:做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材料准备以及与活动紧密相关的地理知识准备等。若是课外考察参观之类的教学活动,则需做好活动前沟通协调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设计地理活动教学时,必须对这些内容加以把握,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了“地壳运动”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地壳运动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和课下时间综合安排,开展“当地自然地理的考察”的教学活动,其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活动主题:当地自然地理的考察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本地地势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并感受到内、外力作用的紧密联系及对本地地势地貌的影响,掌握地壳运动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记录观测数据,归纳整理、分析数据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沟通协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动手能力。
活动主体:高一地理班学生研究小组
活动形式:根据本班情况,将学生按5-6人一组,分为三组,并选出各小组组长。
活动的准备:(1)物质材料准备:教师准备好地质锤、放大镜、高度表、5%盐酸;学生准备好自身的防护用具、记录本、笔,每小组带一个放大镜、一个罗盘。(2)知识准备:本次考察活动结合课堂上讲解过的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形倒置以及地壳的演化历史等相关知识后,安排本次活动。同时,结合小组成员考察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整理和选编;老师将整理好的资料——本地区的地形图,带有考察路线的本地区等高线图发给学生;教师在带领学生考察前要进行实地摸点。
活动成果:活动教学结束后,要求小组各成员撰写一份活动报告及活动心得并予以上交。
三、合理选取教学活动内容,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化
由于地理知识覆盖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部分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倘若对这些进行统一地讲解,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加之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全面系统地进行讲解,因此,在开展活动教学时,必须注重活动内容的合理选择,实现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如选取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作为活动内容,但活动类型的选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以实现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创新。或利用身边的一些新闻热点材料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实现了教学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教学《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有关“锋面天气的形成原理”时,教师可结合“2010年11月20日武汉上空出现阴阳天”这一社会新闻热点开展活动教学,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有关“武汉阴阳天”新闻报道,展示有关“武汉阴阳天”的图片,然后导入活动问题,进行5-10分钟的讨论活动:请问新闻报道中的“武汉阴阳天”属于哪种封面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样通过该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